李小波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是我国社会发展、城市建设重要内容,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与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节能建筑工程是我国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使建筑节能监测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是建筑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本文就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质量监督管理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质量监督管理
引言
建筑企业发展应以建筑节能作为首要任务,而建筑节能材料的使用是建筑企业实现节能目标的首要途径。为了提高建筑节能材料的使用效果,要求高度重视对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要求加强对其的质量监督管理。
1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以及节能检测意义
建筑工程节能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节能理念应用时主要以节能材料为主,可以起到良好保温效果,为用户提供良好居住环境,不仅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具有经济性、舒适性等特点。建筑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环境,加强质量控制可以保障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延长建筑应用寿命,具有很强应用价值。建筑质量问题是众多住户首要考虑问题,高质量建筑具有很强实用价值。
2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常见问题
2.1胶粘剂与抹面胶浆检测
针对胶粘剂与抹面胶浆的拉伸粘结强度测试,目前可参考的试验标准有下列两种:(1)JG149-2003,其规定浸水拉伸粘结强度测试的养护条件满足JG/T547-1994的规定,而试验规程满足JG/T3049-1998的规定,即:在试件上涂上胶粘剂和抹面胶浆→面层朝上置入水槽内→注水没过试件表面5mm左右→静置48h→取出试件并侧放→干燥箱(50±3℃)干燥24h→测试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2)JC/T993-2006和JC/T992-2006,其规定胶粘剂与抹面胶浆采用下列方法测试浸水拉伸粘结强度:在试件上涂上胶粘剂和抹面胶浆→面层朝下浸泡在23±2℃的水中且浸入深度为2-10mm→浸泡7d→取出并测试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为此,胶粘剂与抹面胶浆的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存在下列问题:若测试采用不同标准给出的测试方法,则测试结果存在差别;许多机构并未严格按照标准给出的方法进行测试,导致试样的试验结果失真。
2.2检测人员水平不高
我国节能材料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测人员对最新的检测仪器不熟悉或职业素养不高,在样品检测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有关标准与试验规范,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保温砂浆因强度较低,存在成型后脱模容易损坏边角,软化系数试验浸泡后试件容易损坏,导热系数试验成型规范要求采用无底试模,实际操作中采用不同材质的底模对脱模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检测人员并未关注这一细节;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成型过程中,部分检测人员使用捣棒时力度过大,容易对保温砂浆的骨料造成了破坏。此外,少数检测人员不具备爱岗敬业精神,不主动了解、学习最新国内外最新的检测技术,导致节能材料的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2.3热导率测试
在建筑保温材料检测中,热导率是保温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评价依据,其物理意义是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厚1m保温材料两侧的表面温差为1℃时,1h内1m2传导的热量。研究发现,保温材料的结构、材质等都会影响到传导率的测试,因此综合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是保证测试质量的关键。目前,热导率的测试方法分为非稳态法、稳态法。其中,非稳态法包括热脉冲法和热线法,常用来控制企业的生产质量;稳态法包括圆管(球)法、热流计法和防护热板法,其在测试中易出现影响结果的因素。据标准规定,平板式导热仪应配备设备来施加恒定的压紧力,以调控试件与板面的接触,其中在绝热材料测试中,要求施加的压紧力≤2.5MPa。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仪器都未配备显示恒定压力的装置,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压紧力的施加效果,而若压紧力不同,则试件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热导率测试结果失真。
3建筑节能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
3.1提高质量管控重视程度
要想解决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提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检测单位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对质量的管控来约束和规范节能工作者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做好质量管控:首先,控制参数的确定。指导施工并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的数据,被称为控制参数。例如,预制墙体的传热系数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安装门窗玻璃前要验证其保温性能是否符合节能标准。其次是对现场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现场施工时,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部门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理部门及政府监督部门做好施工验收、隐蔽工程等的检查和监督,随时关注建筑节能施工过程及施工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2规范节能建筑材料的检测行业
我国节能材料检测行业鱼龙混杂,部分检测机构的资质较差,内部管理体系较为混乱,这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无序竞争。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应强化市场节能材料检测机构资质的审查,判断其是否存在超出检测范围的行为,引导不同的检测机构良性竞争。其次,检测机构应不断完善自身,加大对内部检测人员的培养,提高机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以及可靠性。针对节能材料信息不全的问题,应明确要求检验报告的内容,使检测报告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整个检测过程,可以有效减少报告作假的情况。
3.3规范主体质量行为
建筑节能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要求做好下列几点工作:首先,严格管控建筑节能材料的来源,以保证材料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在监管范围内;其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而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质量管理不严及产品质量差的生产企业;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行业发展,并鼓励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开发;第四、规范建筑节能市场环境,并引入诚信管理系统,以实现行业的公平竞争;第五、规范主体质量行为,如严查施工企业的资质,并严厉打击资质挂靠、非法转包等违法行为,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并确定监管人员所承担的责任。
3.4建立完善的检测监督与管理机制
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部分材料检测人员玩忽职守,在检测过程中并未按照有关标准对节能材料检测,致使检测样品被污染,检测结果的误差较大。因此,检测机构应完善内部管理与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严格要求检测人员详细记录试验流程与试验数据,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节能材料出具相关报告,并将这一情况与相关材料利用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及时上报给企业以及有关部门。其次,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检测前,需仔细检查检测设备,核对检测样品,检测设备无问题时才可开始试验,降低试验设备对结果的影响。检测过程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检测人员共同操作,确认无误后方可出具报告,如果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应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全面分析,并且再次检测。
结语
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目标是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为此,要求深化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研究,并强化对其质量的监督管理,以推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谢静.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7.
[2]渠敬胜.浅谈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论文作者:王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材料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质量论文; 节能论文; 测试论文; 监督管理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