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校论文,无形资产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2)04-0034-04
中小学校无形资产是指中小学校拥有或控制、不具实物形态而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所有经济资源,它能对教育服务长期发挥作用且带来收益。按照获得的途径,中小学校无形资产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外部赋予的无形资产,包括学校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当地的气候条件、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历史发展情况等自然与人文环境优势以及国家给予的认可、各种优惠政策和特权;二是学校内部自身积累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学校所有投资主体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创造出来的,主要包括标识类无形资产、作品类无形资产、信息类无形资产、声誉类无形资产和关系类无形资产等。
当前,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中小学校实力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对中小学校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从现实看,我国中小学校在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小学校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不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管理者存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才是资产”的传统偏见,忽视了无形资产是学校的一大笔财富,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将它作为财产有效保护,对其高额的价值,更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中小学校无形资产理论研究不够,对学校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
2.对我国中小学校管理者的业绩考核与学校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状况没有密切联系。
3.无形资产如果遭到损害,通常在短期内不会对学校工作产生影响,这也往往是很多学校忽视无形资产开发与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无形资产不断流失
学校无形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原因有很多:
1.合作办学导致无形资产流失。主要是由于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对自身无形资产未做评估、未作价或作价过低,从而导致无形资产损失和流失。
2.不注意校名保护导致学校无形资产流失。校名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名校校名具有很强的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现实中,有些个人或机构盗用学校名称办学、办班,开展经济实体营运活动,无形中损害了学校在社会和公众心目中的信誉,造成学校无形资产的流失。学校合并导致校名改变,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流失。
3.人才流动造成无形资产流失。学校很多部门和岗位的工作没有注意积累,“如何教(或管)”、“如何教(或管理)得更好”等有益的知识都存放在其创造者那里,一旦创造者离开这个岗位,继任者不得不从一张白纸开始重新摸索,那些重要的知识技术或许就一去不复返,从而使学校的这类无形资产只能在创造者任期内发挥作用,而不能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支撑,也易使学校众多部门和岗位的工作长期在低水平上重复。
(三)缺乏完善的学校无形资产信息资料
许多中小学校没有建立无形资产账目。伴随着无形资产的形成,有许多相关联的文件、信息、数据、证书、图片和经费使用情况等资料,多数学校也没有注意系统收集、整理和保存。这容易影响学校无形资产的积淀、充分利用和对其真实价值的评估,也易导致无形资产被侵占和窃取。如,一些著名中小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涌现了大批知名校友,这些知名的校友是学校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历届毕业生名录,没有建立知名校友档案,更没有及时跟踪和更新一些重要校友的详细资料,那么,也就难以充分占有和利用这些资源。
(四)学校无形资产缺乏合理的核算和评估
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其无形资产进行系统核算和评估,不了解其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学校无形资产评估方面,我国还没有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使学校无形资产核算和评估无章可依。
2.无形资产价值构成特殊,核算难度大。无形资产主要是靠复杂劳动创造的,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如何科学衡量复杂劳动的价值,本身就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还有,在价值确认方面,传统会计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有形资产的特点形成的,它不适用于无形资产,这种核算思路不能准确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此外,学校一些无形资产的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界限不清晰,也是无形资产难以科学核算和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正因为学校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所以很多中小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无形资产保护条例及相应的实施细则,造成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不清晰,无形资产管理无据可依,无章可循。这种状况也进一步影响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校无形资产的创新与发展。
(六)缺乏统一协调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物资产管理仍实行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即实物分类归口管理、价值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的模式。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从学校内部看,大部分学校也是按实物资产管理模式,由校长办公室或主管科研部门登记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经济核算。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遇到问题时,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各个分管机构又没有明确职责,所以常常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这种监管不力,容易造成侵权问题的发生。
二、中小学校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一)转换观念,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二)依法加强对学校无形资产的保护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无形资产的保护有两种基本方式:事先主动型和事后反应型。事先主动型是指学校针对可能发生的,并会对无形资产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力求在无形资产受到损害之前解决问题。①如,我国一些民办学校及时将校名和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及标识注册为商标,就属于事先主动型保护。由于我国主要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及时注册有利于在必要时寻求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
采取事后反应型是由于有些对无形资产造成损害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学校无法事先采取保护措施。还有些事件对无形资产的不利影响往往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时滞”效应,学校很难及时发现。为此,为处理这类问题,学校应开发一个完备的无形资产保护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迅速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内部沟通确定威胁的来源、大小和到目前为止已对无形资产造成的损害。
2.制定无形资产保护方案,进行必要的资源安排,包括资金、人员和时间等。
3.执行保护方案并进行控制,各部门协同努力,以降低威胁的程度和对无形资产损害的程度。
4.评价保护方案的最终效果,并重建无形资产以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5.分析、预测该类事件未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如有必要则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②
(三)积极进行教职工知识管理
中小学校的部分无形资产存在于某些教职工个人头脑中,是以个人经验和技能的形式体现的,很多属于隐性知识。这类知识难理解、难获得、难交流,主要存在于个人大脑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它往往是以非结构化、非正式的方式存在的,具有专有性,随个人流动而流动。个人的这种独特经验和技能对解决教育现实问题和突发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创造无形资产,本身也是无形资产。它的流动无疑会造成学校无形资产流失。为此,学校要积极进行教职工知识管理,将无形资产与教职工适当分离。学校应注意通过知识学习、知识转化、建立知识转移系统,让隐性知识显性化,将个人知识转化为学校知识,建立学校的知识库,这既有利于积淀无形资产,提高学校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营造教职工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工作氛围,促进学校无形资产的广泛利用。
(四)注意不断完善学校无形资产信息资料
完善学校无形资产信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其他学校特别是名校无形资产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学习。通过这个工作,不仅可以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小学校无形资产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水平,预测无形资产发展的趋势和动向,正确把握学校无形资产发展方向,同时便于迅速借鉴同行的相关思路和经验,确保自身无形资产研发的高起点,加速学校无形资产的研发与利用。
2.全面记录学校无形资产的动态与静态状况。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记录无形资产的动态与静态状况,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并注意做好无形资产的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实现对无形资产的动态监管。
3.建立配套档案库。即妥善搜集、保管反映学校无形资产状况的各种证书、文件、图片和实物样本等。
4.建立校友信息库。
(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或团队,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来管理学校的无形资产。同时,学校应根据国家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如:“学校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校名、校誉管理办法”、“毕业生相关资料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奖惩管理制度”等,界定学校无形资产的范围和内容,明确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相关人员开发和使用学校无形资产的行为,使学校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无形资产管理具体化并易操作,真正做到无形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六)通过宣传实现学校无形资产的扩散
通过宣传实现学校无形资产扩散的目的是:通过宣传实现社会认同和同行认同,充分发挥学校无形资产的功能,不断提升其实际价值。
学校向社会宣传的途径有很多:
1.成立文艺、体育团体。学校可以成立各种文艺和体育团体,并使之走向社会,通过文体活动这个载体扩大学校影响。③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公益活动,通过知识传播、行业岗位体验、社区公益劳动等,彰显学校特色和优势,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3.发布毕业生相关信息。通过发布毕业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升学信息、科技成果和获奖信息等,让社会深入了解学校。
4.召开优秀教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如,北京市第四中学就多次召开优秀教师思想研讨会,很多教育界同行和家长也正是通过这种研讨会更加深入了解了这所学校。
5.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学术研究活动是学校扩散学术研究成果、获得学术地位的重要方式。学术研究活动在形成无形资产的同时,也扩散了学校的无形资产。
6.开展开放日活动。学校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向家长和社区公众开放,让家长和社区公众走进学校听课、参观、与教师和学生交流,这既有利于家长、社区公众了解学校,也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便于家校合作,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7.全员宣传。全体师生员工都是学校无形资产的载体,都有对外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每一名师生员工都要意识到“人人都是学校形象”,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具体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人人宣传,时时宣传,处处宣传”,将全员宣传的理念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8.利用媒体传播。学校利用媒体传播的常见形式主要有二:一是利用新闻和广告等传播。学校可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上宣传自己、树立形象。二是利用出版物传播。通过学校宣传册、学校刊物等出版物,向公众通报学校信息,以此向社会推销、展示自我,从而创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9.巧借特殊时机扩大影响。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利用60年校庆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创造了一个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该校的机会。
(七)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持与维护
如果说前文所述的无形资产保护主要防御的是外在因素的伤害,无形资产的保持与维护则强调防止因内在因素导致的无形资产损害。最突出的工作有以下三项。
1.顺应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对教育的需要和偏好在不断变化,学校应在保持本校无形资产特色的前提下,对无形资产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迎合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保持学校无形资产旺盛的生命力。
2.保证质量。在无形资产开发和利用的各个环节,学校都要秉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否则带来的损失是致命的。
3.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学校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巩固已取得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要开发和利用好学校无形资产,还需要社会多方努力,积极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无形资产评估标准、程序和方法,建立一套健全的无形资产评估鉴定机制,科学地确定无形资产的理论价值。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了解无形资产价值,才能更好地珍惜它,充分利用它,使其为学校创造更多的效益。
注释:
①②李悠诚,陶正毅,白大力.企业如何保护核心能力的载体——无形资产[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4).
③罗洪保.高等学校无形资产及其管理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