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常市山河屯林业局医院
摘要: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患者身体状况角度分析,确保重症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使患者痛苦程度有效下降;另一方面则需要从药物选择方面进行更细致的筛选,才能确保药物疗效提升,为后续急性重症哮喘的治疗奠定扎实基础。本文基于急性重症哮喘内科治疗试验展开分析,在明确药物治疗效果差异性的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呼吸内科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观察
急性重症哮喘是我国呼吸内科中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患病期间,最常见的症状是患者剧烈咳嗽、胸部疼痛或呼吸急促,患者的正常呼吸节奏会被限制,若不加以治疗则极易使患者窒息。根据近些年临床医疗在药物方面的进展来看,急性重症哮喘治疗方案较多,每种疗效也各有不同,因此如何有效选择适当的呼吸内科治疗方法,便需要医师进行着重研究。
一、试验资料与方法
1. 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分析需求,本次试验选用某医院呼吸内科在2014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档案工98例。期间,经过详细诊断,以确定所有患者均属于此类病情范畴,并且借助动脉气血分析、肺功能检查与X射线诊断已确认并非其他肺部疾病。其次,在本试验过程中,医师已经通过患者与家属同意,并且试验方案具备统计学意义,如此试验资料便具备了可靠性原则,同样有助于后续试验的开展。
根据试验资料对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评比的要求,治疗方案在拟定期间需根据不同的治疗工作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期间,观察组病患49例,男(30例)女(19例)的年龄区间在20~73岁,平均年龄为(57.3±5.8岁),平均急性重症哮喘病程在1~12年,平均病程为(7.3±3.9)年;对照组病患49例,男(28例)女(21例)的年龄区间在23~72岁,平均年龄为(58.3±6.1岁),平均急性重症哮喘病程在1~13年间,平均病程为(7.5±4.5)年。
2. 试验方法分析
首先,在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入院后,呼吸内科医师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拟定完善的病情档案,并为其提供心电监护措施,以便持续监控患者血氧、血压、心率等数据,以此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其次,医师应仔细检查两组患者治疗环境等要素,确保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空间并无明显的影响要素,才能进一步拟定急性重症哮喘治疗方案。
在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选用呼吸内科诊室常规治疗方式。一方面需要给予患者基础的氧气供应系统,以此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等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体液补充与电解质调节,并借助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问题,避免对患者身体状况造成伤害。期间,如遇并发症需要进行积极处理,若患者血氧持续角度,则需要根据情况提供机械通气治疗措施,以便患者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如下措施:首先,采用氨茶碱药品适量与葡萄糖溶液混合,而后再采用静脉注射方法,将药物注射入患者体内;其次,在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病症发作时,医师应及时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以此缓解哮喘的症状,同时为患者提供喷沙丁胺醇药物,确保在发病后定时定量的使用,以便缓解患者哮喘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最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糖皮质激素,例如在患者治疗期间提供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药品,定期定量的注射后,若哮喘病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逐渐降低药量,使急性重症哮喘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3. 疗效评估标准
无效:治疗72h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有效:患者在治疗12h后,其临床体征和症状有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开始后12h内,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大幅度好转或基本消失,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并对其进行t检验,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试验结果分析
1. 血氧指标结果
经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试验与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血液pH值、血氧分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试验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血氧对比结果
三、试验结论分析
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多存在呼吸道黏膜纤维增生、平滑肌增厚表现,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极易引发肺心病和肺气肿,对患者的肺部和心脏功能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临床对于哮喘患者多进行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解痉、抗炎、供氧治疗。但是近年来相关报道指出,此类常规治疗对于轻中度哮喘患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会造成重症哮喘患者呼吸道阻力的升高,使得机体肺泡过度充气,严重影响通气功能,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酸中毒或低氧血症。
本文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4h后,其pH值明显低于观察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常规治疗对于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效果有限,仅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手段。
相关报道指出,对于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病情控制和呼吸功能改善。本文中,对观察组49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综合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能够有效消除炎症,促进β-受体数量的提升,通过对前列腺素、白三烯的合成进行抑制以达到控制病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的效果。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药物则主要用于对急性发作患者进行病情控制,以达到促进哮喘症状缓解的目的。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急性重症哮喘治疗方案。与此同时,根据以往试验与检查资料可知,机械通气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哮喘患者的痛苦程度,以此协助哮喘患者呼吸,以便降低病情造成的影响,同时更为后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的应用奠定了极为扎实的临床基础。
四、结语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研究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更细致的鉴别出药物辅助治疗在哮喘病人治疗工作中的优势,以便增强哮喘病症治疗的效果,同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医师借助试验资料更能够细致的鉴别出影响哮喘治疗效果的要素,以便后续治疗工作开展具备更好的参照。故而,在论述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期间,必须明确哮喘病症潜在风险与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才能为后续重症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全面的治疗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慧珍.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460-461.
[2]聂彤.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的效果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02-103.
[3]王定林.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2016,29(18):327-328.
[4]李卉.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护理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6(6):276-277.
论文作者: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症状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