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大开发中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重大问题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558(2001)01-0008-07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它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大开发作为全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提出一些带有针对性、预见性的对策,对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本文拟就西部大开发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谈点浅见。
一、关于民族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在西部大开发中解决好我国的民族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实施这一战略,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逐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使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解决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条件和机遇,民族问题的解决又为我们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保障。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系,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有些舆论讲民族问题往往只从稳定的角度、从消极的方面来提出问题,很少把它放在发展这个大局来分析研究。一些部门讲西部大开发,也仅仅局限于经济问题,不讲民族问题,对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缺少一种历史责任感,忽视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贡献,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很大地帮助了汉族,他们加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就是在政治上帮助了汉族。少数民族和汉族团结在一起了,全国人民都高兴。所以,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的帮助。那种以为只有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没有帮助汉族,以及那种帮助了一点少数民族,就自以为了不起的观点,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个重要论断,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国家的建设、对国家的改革发展和团结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看不到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邓小平同志以其远见卓识,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加快对外开放,尽快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到本世纪末全国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到那时,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江泽民总书记从全局的高度强调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有关处理好民族问题与全局的关系的重要思想,妥善处理西部大开发中出现的民族问题,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
二、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问题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西部大开发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和国家实施这一战略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在这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我们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深刻的教训。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办了一大批建设项目,对促进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不少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和进行建设时,对当地少数民族的利益是考虑不够的。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利益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些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和当地少数民族没有多大关系,更谈不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有时还因为利益方面的问题同当地产生一些不应有的矛盾。我们应该认真汲取这方面的教训,在西部大开发中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民族地区利益的关系,一定要注意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利益和实惠,要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真正发展起来。历史已经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中,只有每个民族的成员在实践中得到利益,得到发展的机会,他们才能把国家的事业真正当作自己的事业,才能在实现共同的目标中更紧密地凝聚起来。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对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现在,第一项历史任务早已完成,第二项任务也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为实现第二项任务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我认为需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国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要重点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真正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西移。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积累,国家已经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在这里关键是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像当年支持东部开发那样来支持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应当看到,目前这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从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到现在一年多的情况来看,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从西部地区来说,一些干部群众对西部大开发寄予厚望,但对其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更多地关注上面多给项目、多给几个钱,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等靠要思想的影响,缺乏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二是从一些部门来说,对西部大开发虽然已经和正在做一些事情,但似乎缺乏当年对东部开发那种热情和关注。上述情况是不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应该加以克服。
第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和计划经济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群众才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力量。因此,要下大力气调动当地各民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下决心经过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使各民族发展成为现代的、文明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要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扬长避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能够发挥本地优势的产业,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地区经济,探索一条适合于当地发展的路子。
三、关于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完善问题
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以及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绩的根本保障。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民族政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有不少政策在实践中已经很难贯彻实行,有些政策已经名存实亡。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群众都迫切要求尽快制定一些新的政策,以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更快地发展。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表明,政策是否正确有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快的发展,除了这些地区有较好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人员素质等因素以外,与国家对这些地区给予的比较特殊的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就连西部地区也有不少资金和人才流向这类地区,出现了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现在,西部大开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进行的,它已经不具有当年实施东部沿海发展战略的政策环境。再加上西部地区地处边远,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投资环境较差,制约因素相对较多,缺乏东部地区那样的吸引力。如果不采取一些比较特殊的优惠政策,不加大扶持力度,要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很困难的。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可供党和政策决策时采纳的政策性建议,比如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做到逐步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在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如何体现优先的原则,如何处理好国家利益和民族地区利益的关系,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何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引导外资和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方面,采取哪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如何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在解决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问题上,采取哪些政策和措施;如何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使他们尽快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在西部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提高民族素质方面采取哪些政策和措施,等等。提出这些政策性建议,要做到有理有据,有现实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又有理论高度,这样才能引起领导和决策部门的重视。
四、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我们国家的民族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和我们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我们政治上的优势,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这个制度,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使其优越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也基本上集中在西部地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系密切,互为条件,相互影响。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提供雄厚的物质条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将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各自的任务是十分重要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作用的认识相对比较容易统一,但是对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等方面的问题,则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将会影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民族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这部法律寄予厚望,但从实践情况来看,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五大自治区的自治条例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出台,国务院也没有制定出一个关于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细则。民族法制建设不够健全,使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利的行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方面已经引起少数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从民族区域自治法本身来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自治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现在已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来的条文已经解决不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二是自治法规定的一些条文比较原则,缺乏一些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实行起来比较困难。这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已经成为困扰我们民族工作的因素。如果这方面的问题继续持续下去,也将会影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将会加快。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可能会提出将自治地方改为市的要求。对此,应当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不应随意改变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必须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项制度的根本目的,一是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二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那种把民族区域自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那种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民族区域自治巨大优越性的短视行为,都是错误的。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曾出现撤消自治地方而建立市的现象,这种倾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切不可蔓延成风。当然,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很好地研究。今后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设立自治市,有可能是一条出路,但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修改后方可进行,这样做更加稳妥。
在西部大开发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要着力抓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个根本性环节,因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仅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同样也是能否顺利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所在。
五、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西部大开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民族关系也必然出现一些新的态势。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将会产生重大的历史性影响,从而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西移,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特别是西部市场的兴起,将有力地冲破原有的地区性的、民族间的壁垒。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且因为共同市场和利益关系的作用,在相互交往和磨合中结成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
3.西部大开发是在一种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特别是随着加入WTO以后,西部民族地区的开放度将更加扩大,既对国内开放,又对国外开放。国内先进民族、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思想观念以及国外的文明成果的传入,必然对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其积极影响是主要的。当然也要看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民族问题自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某些因素对民族关系的消极影响也不容低估。
1.西部大开发,从总体上说将会有力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这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无疑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现阶段缺乏一些规范的、有序的运行规则和法规条文的约束,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因为利益问题以及语言问题、生活习惯问题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而引发的矛盾还会随时产生。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损害正常的民族关系,而且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2.西部大开发,将有力地推进各民族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不同民族社会成员流入城市,形成一些不同的利益集团。由于利益及民族心理等原因,不同民族成员在相互接触中将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从而给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由于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代表比较广泛,层次相对较高(有从政的、就学的、经商的、从事科研的等等),因而,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对周边地区和民族地区所产生的辐射力、影响力就更大。处理好城市的民族关系,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3.西部大开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会对民族地区上层建筑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各民族的成员在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放弃那些比较陈旧落后、影响民族发展进步的旧思想、旧观念和旧习惯。意识形态的相对滞后性作用,不能不使人们在放弃一些长期沉积的旧观念形态和旧思想樊篱而去接受新事物时,付出沉重的甚至痛苦的代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阵痛”。这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也不能不对民族关系带来震撼性的影响。但只要冲过了这一关,民族的希望就会到来。
4.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很好的对外开放条件,即地缘和跨界民族因素。但在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把握对外开放的国际背景。长期以来,国外某些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他们打着民族宗教和人权的旗号,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渗透,以图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目的。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面对第三次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我国边疆地区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方面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和重要。这种情况不能不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六、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为新世纪的民族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西部大开发,不仅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极好机遇,同时也是我们开展民族理论研究、做好民族工作的极好机遇。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全新的、伟大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层面、多视角来研究和探讨。新的时代,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舞台,我们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做出应有的贡献。50年代那场社会大变革和民族大调查,产生了一大批在民族研究方面很有作为的专家学者。西部大开发,也将孕育一大批这方面的无愧于时代的有造就的新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民族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也要看到,我们在民族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有一种所谓民族问题“淡化论”,对我们的研究造成某些负面的影响。一些人对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所谓要淡化民族问题的观点。“淡化论”对民族研究领域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必须坚决纠正。
二是理论研究的滞后性。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提不出一些带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对策性建议,没有起到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
三是由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所决定,在研究中还有一些禁区,束缚着深层次的研究。
四是由于受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研究人员很难踏下心来,深入下去,在调查研究上下大功夫,加之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还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因此研究的层次还不够高,真正有价值的、对决策起重要作用的成果太少。
我们的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宏伟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在民族工作方面仍任重而道远。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同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使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争取多出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为21世纪的民族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