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0001 江苏南京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50例。其中,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心电图诊断方法,5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行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法,着重观察两组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临床诊断指标数据上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可适度推广在临床实践的运用程度。
关键词:B超联合心电图;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效果
作为公共卫生疾病重大的医学挑战,高血压控制不良可能会对患者心、脑、肾、动脉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高血压的心脏并发症[1],本文研究探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有关问题,对加强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文回顾性分析院内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7.23岁。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院内高血压性心脏病确诊细则,也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后期临床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2]。
1.2方法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心电图诊断方法,5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行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法,着重观察两组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效果
心电图诊断方法:保持患者仰卧位姿势[3],用酒精球拭擦对照组患者接连导联的位置,24h内用ECG-2203B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变化的监测与数据记录工作。
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方法:在上述心电图诊断方法基础上,进行B超检查,具体为:保持患者平卧位,以ALOKA-A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定B超检测探头频率为2.0-3.5MHz,在保持患者相对安静平稳的情况下,对患者胸骨旁左心室的长轴切面进行二维超声扫描,同时根据临床检测数据计算患者左心室EF数值及峰值速度比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相关标准:参照《临床心血管病学》对两组患者的左室肥厚及增大、主动脉扩张和弹性减退、A峰大于E峰等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重点观察患者心率变化、心肌缺血程度及左室肥厚等情况。其中,心脏左心室肥厚及增大的标准参考院内指南。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对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左室肥厚及增大、主动脉扩张和弹性减退、A峰大于E峰等指标数据上的处理,主要采用的是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引进F统计量和T统计量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P<0.05判定两组观察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4]。
二、结果
通过对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指标数据上的处理与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临床诊断指标数据上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其中,左室肥厚(对照组32例、观察组39例,t=6.342),主动脉扩张(对照组19、观察组24,t=4.242),主动脉扩张减退(对照组4、观察组6,t=8.342)。
三、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高血压的心脏并发症,主要致病因素是因高血压引起患者左心室负荷上升,表现出左心室肥厚、扩张及冠状血流量异常等,进而引发心肌细胞之间力的产生于传递,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造成心率失常。同时也可以通过心室壁厚度增加破坏心脏结构,加重心肌缺氧程度,导致心力衰竭。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方式主要是心脏B超及心电图检查,二者均具有操作方便、无创等优点,但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测灵敏度和侧重结果的不同,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还未普及,也未体现出应有的临床价值。由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仅伴有轻度的心慌、头痛等并发症,大多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很难察觉到自身病情的实际情况,往往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情程度恶化或后期才来院接受治疗,此时大多数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是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作为重要的手段。
由于B超使用相对方便,且容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无痛、无放射性等优点,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受欢迎的检测手段。B超对患者脏器和周围器官进行较为清晰的展示,接近解剖结构,检出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为B超检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根据超声波在患者体内反射路径及强度的变化实现诊断,但一旦外界检测环境出现变化或干扰,就非常有可能出现假反射现象,引起误诊。以此同时,心电图检测灵敏性会受到仪器本身灵敏度的限制,造成的误诊现象也较为普遍。本文研究探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问题,将二者联合运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通过二则的扬长避短和反复比较的方式,达到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最大幅度提升,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确认和预后治疗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可适度推广在临床实践的运用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娟.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140-141.
[2]相丽华.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4-5.
[3]张玉琴.高血压性心脏病采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107-108.
[4]张秋云,郑丽萍.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33-34.
论文作者:邱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高血压论文; 心电图论文; 心脏病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