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之前,我国的经济能够取得较高的增速,主要依赖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经济在不断深入,中国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上,都急需改进和提升,更需要激发市场潜力,增强竞争活力,采取有效的产业机制调整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着重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及成效。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发展
一、改革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面对我国严峻的经济形势,为维护供给平衡,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思想,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同时也叫做“加、减、乘、除”。其中加法即是指扩大有效供给,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减法包括去产能、简政放权和减税等,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乘法是指创新,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除法则是指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扫清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使社会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改革重心在供给侧。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发展经济必须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下功夫。例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六大任务,即发展壮大新动能,持续破除无效供给等,旨在调整供给侧。二是改革目的在于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再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三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发展,实现创新驱动。
三、改革成效
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主要指标生产平稳,物价形势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提升。
第一,去产能。各地加大去化落后低端产能,截至2017年10月底,钢铁、煤炭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去产能分别完成1.2亿吨和4.4亿吨,1.4亿吨“地条钢”产能完成出清: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2015年回落5.6%和2.3%。2017年9月,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8%,达近五年来最高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6.07%和7.21%;经过持续3年的努力,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优质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并稳步释放,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前三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6.6%,产能过剩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步好转,经济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
第二,去库存。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 2%,与2015年底相比总体库存总量减少1.2亿平方米,达到近三年的最低水平,全国房地产库存持续减少。
从狭义库存来看,2017上半年全国商品房待售同比下降了9.6070,去化周期缩短为4.62个月,同比和较上年末分别缩短了1.39和0.68个月。从广义库存来看,截至2017年6月底,总库存为65.01亿平米,去化周期为46.51个月,同比和较上年末分别缩短了8.17和26.3个月,但仍远高于18个月为标准的合理去化周期上限。
第三,降成本。2017年上半年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37元,自2016年持续下降。通过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型收费和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等成本,预计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500亿元,目前已出台措施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元,也就是说任务的80%已经完成。
通过“放管服”改革、“营改增”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下调用电价格等措施,两年来政府为企业直接减负2万亿元以上,2017年1月至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6元,较2015年同期降低0.53元。
第四,去杠杆。通过债务结构优化、债务增量控制、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进,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负债约束得到强化,总杠杆率上升速度放缓,企业杠杆率趋于下降。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17年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 7%,较2015年同期下降1.1%。2018年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第五,补短板。两年来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建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大,2017年1-10月,农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0.3%, 7.7%, 15.2%,重点领域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一些长期存在的短板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1.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市场作用,释放市场活力,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市场化,法制化道路,用能够支持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去推动并实现结构的改善。
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当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在于“供需错位”。当前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步骤就是加大改善产能的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第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资产重组手段,集中技术和资金两方面的优势,加快企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第二,要坚持创新驱动。强调供给侧改革意味着生产能力要由低端转向中高端,更重视技术、管理和产品升级。
3.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高质量供给产业体系。供给侧管理主要强调“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生产要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高端供给水平;完善金融政策,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民生领域补短板的融资渠道。
论文作者:张琪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产能论文; 结构性论文; 经济论文; 常态论文; 库存论文; 我国论文; 个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