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王利平

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王利平

摘要:樟子松因其抗逆性强,并且防风固沙效果好,成为榆林沙区首选造林治沙树种,种植面积十分广泛。本文主要根据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现状;发展

引言

榆林沙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十分严重的地区。樟子松因其抗逆性强,并且防风固沙效果好,成为榆林沙区首选造林治沙树种。自樟子松引入榆林沙区,以其抗旱、耐瘠薄、速生、防风固沙能力强、四季常绿等特性备受重视。为进一步加快榆林生态环境建设,榆林市政府提出在榆阳区建设百万亩樟子松基地的设想,计划用5年时间在榆阳区营造樟子松100万亩。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目前,全市樟子松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30万亩,主要集中在榆阳、横山、神木、靖边等县区,建成了榆阳区掌盖界、横山区哈兔湾2个5万亩以上和横山区白界、神木县各丑沟、靖边县海则滩等30多个万亩以上的樟子松基地建设示范点。本文重点对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探讨,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以供大家共同交流。

1.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的现状

1.1榆林沙区樟子松引种

樟子松在榆林市的引种栽培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最早于1957年从内蒙古红花尔基引入种植,1964年在榆阳区红石峡成片栽植并获得成功。1982年-1985年,先后在榆阳区城郊林场等七个地方的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了造林扩大试验,并获得成功。榆林沙区樟子松引种的成功,将其分布范围向南推移了10个纬度、向西推移了10个经度。经过对靖边县治沙站引种30年的樟子松调查发现,樟子松不仅长势明显优于同龄油松林,并且在人工栽植的乔木和灌木林下形成盖度很高的草本层和地衣层,表现出明显的森林环境特征。毛乌素沙地通过50多年来的沙地引种试验证明,樟子松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表现基本稳定、生长较快,比乡土树种油松生长量大,在沙丘的中上部比小钻杨还高,是沙地适生的优良树种。

1.2榆林沙区樟子松良种基地建设

为推进榆林樟子松基地建设的良种化进程,榆林市于1977年开始在榆阳区筹建樟子松种子园。种子园于1977年完成全园砧木的定植,自1980年以后,种子园逐步开始从内蒙古红花尔基林场,采集当地林场选择的64株优树穗条进行嫁接,1985年完成全园嫁接工作,共嫁接优良无性系64个,面积33.3hm2。种子园在精心的管护下,于1991年开始有部分无性系结实,1993年全面进入结实状态。同时,园内还建立了相应配套的优树收集区(兼作采穗圃)、子代测定林和展示林。1997年建立子代测定林1.3hm2,2005年新建子代测定林3.4hm2。通过30多年经营管理,樟子松种子园已基本进入结实盛期,且种子质量好、纯度高、具备一定的发芽能力,特别是各无性系相对稳定,受遗传因素的控制程度较高。该种子园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樟子松良种基地,在我市樟子松良种化基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推广

榆林沙区自1957年引入樟子松以来,因其四季常绿,具有良好的抗旱、耐寒、防风固沙等特性,成为我市毛乌素沙地重要的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在我市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截止目前,全市樟子松推广种植面积已达4.67万hm2。特别近年来,随着榆林每年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樟子松人工栽植面积正逐年得到扩大和延伸。现已在榆阳、横山、神木和靖边等县区,建立了10多个万亩以上集中分布的樟子松人工林基地,且生长势头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横山县推广力度较大,已建成西北最大的樟子松示范基地。榆林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樟子松作为首选治沙树种,在全市沙地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同时也在盐碱地上种植了大面积的樟子松人工林。种植在沙地上的樟子松人工林,不仅生长表现良好,而且适应性强,发挥了良好的防风、固沙、保土效果。然而,种植在盐碱地上的樟子松人工林却表现良莠不齐,部分林分表现出早衰的现象、种群稳定性差。

2.榆林沙区樟子松发展对策

2.1 加大樟子松资金投入力度

榆林沙区要积极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逐步加大政府与各部门对樟子松造林工作的投入力度。当地政府应要把樟子松造林工作的投资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林业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有绿化任务的部门也要把绿化资金纳入项目概算,保证完成部门造林任务进一步完善政策,为全社会办林业提供法律、政策保障和资金、技术支持,鼓励以及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樟子松造林工作,实现造林绿化由部门行为向社会行为方向转变。

2.2利用有效技术来改善盐碱沙地樟子松种植质量

土壤盐碱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樟子松的正常生长,影响樟子松造林效果。为了充分利用盐碱地进行樟子松造林,通常会采取挖排水沟、引水压沙以及高台整地等措施来对土壤进行改良,不过这些方法不仅受经济、水源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需要耗费的成本也较高。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采取喷醋与地膜种植技术来来改善盐碱沙地樟子松种植质量。树穴喷醋处理能够对盐渍化土壤进行有效改良,促使盐碱土壤对樟子松植株的危害性大幅降低,从而促使樟子松植株正常的。地膜对于土面蒸发量的降低以及土壤水分的保持具有特别好的作用,可以促使樟子松植株蒸腾以及增强水分使用率,具备保温增温的效果,对于樟子松植株快速生长十分有利。

2.3加强樟子松营造管理

樟子松是榆林沙区防沙固沙的优良树种,需要科学营造,确保樟子松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要结合水量平衡原理,对于樟子松造林密度进行合理控制,科学使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樟子松造林初植密度通常平均每公顷要求不能大于405 株。第二,应大力发展混交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要建立带(块)状林、混交林,且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抗病性强以及优良灌木进行混交。结合本地原始植被类型,来发展樟子松营造林。第三,要加强樟子松林地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第四,应注重近、成、过熟林以及中幼龄林抚育的更新管理。依据最新的森林管理规定对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第四,可以积极发展樟子松农田以及牧场防护林。以樟子松为主来建立“针阔混交,针针混交,乔灌结合”的农田以及牧场防护林体系,增加美化与防护效果。第五,推广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技术(樟子松为砧木,接穗为红松)增加樟子松的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3.结语

综上所述,榆林市沙区自引入樟子松以来,因其四季常绿,具有良好的抗旱、耐寒、防风固沙等特性,成为榆林市沙区重要的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本文通过探讨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现状,阐述了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还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期望推动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榆林沙区绿化造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崇华,李志忠,付强.毛乌素沙地引种樟子松调查报告[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01).

[2]叶竹林,刘世举.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4):49-52.

作者简介:王利平(1978-),汉族,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林业育苗和绿化工程施工工作。

论文作者:王利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王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