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 301800
摘要:目的:提升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采用核磁共振及病理活检辅助诊断,采用放射疗法。结果:2017.01.05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显示:CD56阳性,Vimebtin阳性,其他均为阴性。放疗前MRI显示前列腺明显不规则增大,右侧髂血管间隙间增大淋巴结影,盆腔少量积液。放疗后MRI显示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其内部有肿块大约9.7cm*6.8cm*9.4cm,可见包膜,膀胱充盈不佳,提示放疗无效。结论:当前前列腺小细胞癌依赖病理检查确诊,临床放疗尚无较好疗效,其治疗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前列腺小细胞癌;病理;诊断与治疗
前列腺小细胞癌(SCC)十分罕见,占前列腺肿瘤的比例不足1%,当前国内外报道并不多见,且其恶性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又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而其临床诊治较困难。临床检查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结果往往不高,主要依靠病理、免疫表型辅助鉴别诊断。现对本院收治住院的1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诊疗进行分析总结。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因“间断下腹部疼痛1个月,加重伴排尿困难”于2016.12.27来我院就诊。患者疼痛表现为持续性钝痛,伴左侧睾丸疼痛、尿频,无尿痛、血尿,因症状逐渐加重,遂就诊于当地诊所治以消炎药,症状仍间断出现。入院前7天疼痛加重伴排尿困难,于外院行保留导尿治疗但未见疗效,体温高达38.1℃,伴排尿困难、腹泻等,入院前1天于外院查超声及CT示前列腺不规则增大(8.2cm*8.3cm*10.0cm),遂就诊于我院,2016.12.28MRI显示前列腺明显不规则增大,周围带与中央带显示不清,右侧髂血管间隙间增大淋巴结影,盆腔少量积液,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考虑为小细胞癌,遂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放疗后6个月,再次因“排便困难伴发热5天”于2017.07.07入住我院,表现为治疗后仍排尿费力、尿线变细,伴下腹持续性钝痛、左侧睾丸疼痛、无发热,入院前5天排便困难伴发热、食欲减退,自服“消炎药”后无明显好转,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饮食较差,体重减轻,但精神、睡眠均正常,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无异常。
2.结果
2.1MRI放疗前成像
图1 MRI示患者前列腺放疗前成像
注:A1:冠状位T2 FS FRFSE;A2:矢状T2 FRFSE;A3:轴位DWI;A4:轴位T1 FSE;A5:轴位T2 FS FRFSE。
图1图像显示前列腺明显不规则增大,周围带与中央带不清,代之以混杂信号肿块影,其内部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囊性信号影,于DWI上信号明显增高,肿块向后上方生长,其前上方可见受压似精囊腺组织信号影,边界尚清,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髂血管间隙间增大淋巴结影,盆腔少量积液。
2.2MRI放疗后成像
图2 MRI示患者前列腺放疗后成像
注:B1:冠状位T2 FS FRFSE;B2:矢状T2 FRFSE;B3:轴位DWI;B4:轴位T1 FSE;B5:轴位T2 FS FRFSE;B6:轴位T2 FRFSE。
图2图像显示前列腺成像与放疗前不无明显区别,其内部肿块最大约9.7cm*6.8cm*9.4cm,边缘可见包膜,膀胱充盈不佳,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液体信号影。
2.3病理穿刺活检结果
肉眼可见:“左一”组织一条0.6cm*0.1cm*0.1cm;“左二”破碎组织0.2cm*0.1cm*0.1cm;“左三”破碎组织0.2cm*0.2cm*0.1cm;“右一”、“右二”均为破碎组织0.2cm*0.2cm*0.1cm;“右三”破碎组织0.1cm*0.1cm*0.05cm;均灰白,质软。镜下可见:癌细胞小,核浆比增大,核深染,异型明显。病例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考虑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显示:CD56阳性,Vimebtin阳性,CK7阴性,CK20阴性、Ckpan阴性,P504s阴性,PSA阴性。
3.讨论
前列腺小细胞癌隶属于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类似于小细胞肺癌,但其发病率低、临床报道少。它和普通的前列腺腺癌有很大区别,例如激素治疗无效、溶骨破坏风险升高、内脏较早转移、前列腺增大明显、PSA水平低、排尿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及预后差等[1]。当前对于SCC的组织学起源尚无定论,主要有三种观点[2]:(1)经临床特征及组织学分析得出SCC起源于前列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2)经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SCC常与普通的前列腺腺癌同时存在,因而有学者认为它只是未分化的前列腺腺癌;(3)SCC源于前列腺的全能干细胞,当前此种观点最被认可。
前列腺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其病理特征如下:小细胞大约等于4个淋巴细胞,细胞质减少,边界不清晰,细胞无核或不显。免疫组化结果如下:PSA通常显示为阴性,阳性表达约为20%,CgA和SYN几乎表达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3]。本研究患者的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CD56阳性,Vimebtin阳性,CK7阴性,CK20阴性、Ckpan阴性,P504s阴性,PSA阴性,就其结果来看比较典型。
SCC极其相似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征,此外在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面均类似[4]。SCC多好发于低龄男士,多在前列腺外周带发生病变,故早期可无症状,但随着疾病发展,肿瘤会压迫膀肌、直肠等,导致排尿困难等症[5]。本病的检查主要包括B超、CT及MRI,但CT检查很难区分前列腺组织是否病变,MRI检测前列腺癌主要依靠T2加权像,主要表现为周围带内有低信号,本病例中患者前列腺明显不规则增大,周围带与中央带显示不清,代之以混杂信号肿块影,其内部可见斑片状长T2囊性信号影,因此可据此明确诊断为SCC。
由于SCC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在治疗方面还缺乏经验,仅有的经验来自于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无法明确其标准。SCC预后极差,患者生存期短,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升高,其发病机制研究也有一定成效。对于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大多学者认为SCC对放疗不敏感,但通过局部放疗可缓解局部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结果不佳,前列腺增大等临床症状仍然存在,只有盆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得到缓解,因此急需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此外SCC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虽然有学者[6]发现高强度聚焦超声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也仅仅是针对局部晚期SCC,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亟待寻求新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Palmgren JS,Karavadia SS,Wakefield MR. Unusual and underappreciated:small cell caroinoma of the prostate[J].Semin Oncol,2007:3(1):22-29.
[2]张国喜,许克新,王玉宝,等.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01):31-33.
[3]朱清毅,张庆玲,张鑫,等.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4,40(23):2923-2924+2961.
[4] Yao JL,Madeb R,Bourne P,et al.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prostate;a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Am J Surg Patho1,2006,30(6):705-712.
[5]邰子健,赵勇,张海洋,等.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8(02):59-61.
[6]沈志远,钱伟庆,孙忠全.前列腺小细胞癌长期生存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06):467.
论文作者:秦浩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前列腺论文; 细胞论文; 阴性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阳性论文; 免疫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