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争议与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小额贷款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①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②
由于中小企业一直处于我国金融体系服务的空白地带,这给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多数小额贷款公司均将中小企业作为其主要服务对象,这与当初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为“三农”服务的初衷相违背,由此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一、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的特征事实及其引发的争议
(一)特征事实:小额贷款公司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
为缓解农村金融供给短缺问题,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底启动了“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在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和内蒙古五个省(自治区)参与设立了7家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③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④此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广极其迅速,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0月末,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2348家,比去年末增加1004家,增幅超过75%;⑤2010年1~6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248.9亿元,比年初增加474.6亿元,增幅61.2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34.9亿元,比年初增加471.4亿元。⑥
然而,作为小额信贷服务“三农”的一种重要制度创新的小额贷款公司(何广文,2006),其主要服务对象却是中小企业。据《2010中国小额贷款蓝皮书》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平均贷款额度高达100万元,农业贷款余额217.44亿元,占比仅为28.37%,江苏、山西、浙江和河北四省农业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49.2%、29.0%、25.2%和18.9%。中国人民银行(2010)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一项调研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一年以内的贷款占98.63%,贷款主要投向是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农业、工业和商业,投向农户的比例相当低。⑦
各地的数据也证实了小额贷款公司多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例如,《2009年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报告》显示,2009年该省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的贷款总额占比为53%,有47%的贷款贷给了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对我国若干典型地区的情况进行梳理也发现,这些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往往在城区设立营业网点,多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非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
(二)引发争议: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
尽管国际学术界对小额信贷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观点,但对小额信贷以低收入群体、微型企业为服务目标的看法却是一致的,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小额信贷是服务穷人和弱势群体的重要工具。正是由于小额信贷在扶贫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小额信贷,联合国将2005年定义为“国际小额信贷年”。在此背景下,为改善农村金融供给状况而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学术界对小额信贷机构“偏向”中小企业现象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小额信贷服务中小企业填补了金融体系的空白,也有利于强化金融市场竞争。例如,Ferranti and Anthony(2007)认为,中小企业一直是被传统商业银行忽视的空白地带,应该由小额信贷机构承担起其金融服务责任。鲁丹、肖华荣(2008)则认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来说应该从中小银行的发展入手,而短期来看引导市场合理竞争是非常明智的选择。Yunus(2008)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明确指出,小额信贷业务将有助于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⑧连平(2010)认为,由于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在各行各业,又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且生存形态与融资需求多种多样,因而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融资难问题的制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它的推出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小企业不属于小额信贷机构的服务范围,“偏向”中小企业是扶贫功能弱化的表现。例如,Benel P.Lagua(2008)认为,中小企业并非小额信贷机构的服务对象,这是因为,小额信贷机构将服务目标人群定位于低收入人群和个体户,将使其金融服务的设计更集中于小额、短期贷款上。刘西川、黄祖辉等(2007)认为,小额信贷机构目标上移是小额信贷直接扶贫功能的弱化,这种变化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实证分析,田秀娟(2009)证实小额信贷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并没有对企业发展和效益提升带来正面影响。俞玮(2010)指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是为了解决为“三农”服务的问题,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微小型企业提供小额信贷,但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不断发展,其原有的市场定位限制了其业务拓展,于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偏离了“小额”的轨道,“偏向”了中小企业,平均贷款额度也随之加大。
二、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的利弊分析
(一)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的积极影响。
小额贷款公司遵循商业化原则、追求财务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必然促使其更加强调盈利,而“偏向”中小企业很可能是其盈利导向下的必然选择,而且,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门槛较低、机制灵活、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等优势,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1.有利于降低风险增加盈利。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企业更有利于其实现盈利目标。小额贷款公司的以发放贷款为其主要的资产业务,资金来源只有依靠股东资本金、捐赠资金及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有限的负债规模直接限制了其资产规模,在当前的政策框架下,小额贷款公司信贷扩张能力受到了极大地制约,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获得规模效应,偏向规模相对更大、交易成本相对更低的中小企业无疑是增加盈利的有力手段。而且,如果完全将贫困、低收入人群或微型企业作为其服务对象,由于这类服务对象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成本特性,使得小额贷款公司难以实现盈利。在这种成本收益的考量下,选择中小企业显然是小额贷款公司实现财务可持续的理性选择。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国已开业的2348家小额贷款公司有从业人员24742人,贷款总额1623亿元,利润总额达73亿元。⑩
另一方面,服务中小企业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降低风险。与低收入人群以及微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往往拥有更多的固定资产,经营规模更大,盈利能力相对更加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显然,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后其信贷资产质量得以改善,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并最终提高其盈利能力。
2.有利于填补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被传统商业银行所忽视,其发展因此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按照林毅夫等(2005)的观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应当由中小银行来满足,但是,由于我国金融改革的滞后、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信用担保机制的缺乏等原因,各类中小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区域性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动机不足,由此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利于填补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并且,与各类中小银行相比,小额信贷公司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具有门槛较低、机制灵活、手续简便、放款速度较快等优势,这些特点很好地符合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3.有利于强化市场竞争。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已经建立了13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数超过1.4万,机构网点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市,为繁荣地方金融市场、强化市场竞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林志华(2010)指出,“小额贷款公司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实质上是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表现,即地方经济在生产融资、产业投资、民间资本正规化等方面存在的需求和相应的信息便利,促成了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的产生;而小额贷款公司在整合民间资本、扩大金融渗透范围、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其灵活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模式很好地契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给各类中小银行以及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带来了竞争压力,这对改善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
1.弱化了服务“三农”的功能。小额信贷在扶贫中的作用在很多文献中被反复强调,也得到了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可。Robinson and Marguerite(2001)认为,只要信贷成为可能,这些信贷工具就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家庭、管理企业、增加产量、增加收入。Theis(1996)证实,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小额信贷在成员收入、财产和生活安定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改善作用;而对那些善于利用扶贫项目且能更好地进行投资的人,小额信贷的效果更明显。
自2008年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缓解农村融资难题,而现实中小额贷款公司却往往将目标投向中小企业而非农户或农村手工业者,偏离“三农”倾向明显,这无疑将弱化其扶贫和服务“三农”的功能。(11)
2.服务中小企业优势不突出。尽管我国已经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300余家,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份,但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并不突出:一方面,所有这些小额贷款公司总注册资本规模仅940多亿元,总贷款规模700多亿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额比例仅为0.19%,(12)与广大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供给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发展还面临严峻的发展难题。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普遍面临着后续资金不足、身份不明、税负较重、转制条件过高等问题(植凤寅,2009;钱水土等,2009;蔡伟,2009)。其中,后续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难题,按照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只贷不存”的,其资金来源于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以及不超过注册资本50%的同一银行批发资金,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信贷规模,导致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处于无钱可贷的窘境。(13)
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以来,国内众多商业银行按照银监会要求纷纷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这使得“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更不具有优势。
3.改善金融市场的作用不明显。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的另一个依据在于,小额贷款公司覆盖了商业银行的服务盲区,加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对改善金融市场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总体规模还很弱小,因此,即使将其所有的资金都投向中小企业,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的改善作用仍十分有限。
更加重要的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并不会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而得到解决。Stiglitz and Weiss(1981)、Berger等(2002)、林毅夫等(2001,2005)认为,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信息更为不透明,缺乏企业财务报表等易于传递的“硬信息”(hard information),这种矛盾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比大企业更为困难,而中小企业融资中依赖的是“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只有便于获取并处理“软信息”的金融交易主体才能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14)尽管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规模小、手续简单等优势,但其贷款流程大多照搬了商业银行的基本模式,其从业者或者毫无金融从业经验,或者从银行转行过来,信贷产品单一,很大程度上与银行雷同,由此导致其在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并无明显优势。
此外,我国金融机构总体数量不足、结构失衡(中小型金融机构尤其缺乏)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尚无法从总体上改变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因此,其改善金融市场结构的作用极其有限。
三、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争议辨析——城乡二元金融市场角度的思考
上文的分析表明,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有利也有弊,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又该如何看待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这种想象呢?我们认为,应当从城乡二元金融市场的角度认识上述现象,以厘清相关争议。
(一)二元分割的城乡金融市场。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城乡二元经济分割格局,在金融领域则形成了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相互分割的金融二元结构(Financial Dualism)。金融二元结构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抑制条件下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即:一方面,遍布全国的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和拥有现代化管理与技术的外国银行的分支网络,组成了一个有限但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传统的、小规模经营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广泛存在于经济的各层次,也就是指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构成的“二元”金融体系(周天芸,2004)。
从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看,无论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还是金融制度来看,二者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可以从农村金融市场的极端落后看出来,农村以单一的信贷市场为基本特征,城市金融市场则涵盖了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十分薄弱,表现为:一是国有银行在完成为工业化积聚资金的历史任务后撤离乡村,农村信贷市场萎缩;二是证券市场基本上与农村无关;三是农村保险市场极不发达;四是民间金融市场开放度不高(韩正清,2009)。
在这种二元分割的城乡金融市场格局下,城乡之间在金融基础设施、网点分布、信用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城乡金融需求在规模、期限等方面的不同,由此形成了城乡金融业务在利润、风险、成本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各类金融机构“偏离”农村的动机。从这个角度看,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只不过是城乡金融二元分割格局下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已。
(二)竞争不充分的城乡金融市场。
小额贷款公司“偏离”服务“三农”的初衷,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一方面,城市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中小银行缺少服务中小企业的激励。经过20余年的金融改革,在城区金融市场上我国金融机构间竞争仍非常不充分,金融机构数量过少、网点分布不均是其主要表现,而中小银行的准入门槛过高,则进一步制约了金融市场上中小银行数量的增长。蒋海等(2008)证实,在资金价格(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的垄断市场中,银行间的竞争将会导致银行体系风险水平与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张,而不是经营绩效的持续提升。李志赟(2002)指出,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数量,并且中小银行的信息优势与中小企业的信贷数量存在正相关性。由此可见,中小银行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服务中小企业的效率。
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充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研统计,截至2007年底,在全国30136个乡镇中银行业网点平均不足3个,有3302个(11%)乡镇无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有8231个(30%)乡镇只有1家;全国只有32.8%的农户得到了贷款,仍有67.2%的农户没有得到贷款服务。(15)事实上,自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将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城市,1998年到2001年间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境内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4.4万个,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并对农村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钟笑寒等,2005),这种局面直到2003年国务院开始实施新一轮农信社改革、2005年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和2006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准入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然而,迄今为止,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竞争水平较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6)
由上述分析可知,二元分割的城乡金融市场以及城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是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的根本原因。值得关注的是,在这种二元分割的城乡金融市场格局下,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虽然“背离”了其服务“三农”的初衷,却对强化我国城乡金融市场竞争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小额贷款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还对贯通城乡金融市场、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构建城乡金融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型金融发展体系,促进我国城乡金融市场的和谐与健康。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目标“偏向”中小企业,从表面上看似乎背离了其服务“三农”的初衷,由此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文的分析表明:
1.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选择相对高质量的中小企业客户作为服务目标,有利于增加其利润、降低风险,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也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违背了其设立的初衷——服务“三农”,其“只贷不存”的运行机制以及规模小、产品单一等特点大大降低了其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对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作用极为有限。
2.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有深刻的制度根源。我们认为,在当前二元分割的城乡金融市场格局下,由于城乡金融市场竞争均不充分,导致城市金融市场上多数中小银行没有激励服务中小企业,农村金融市场上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在逐利动机下则存在强烈的偏离“三农”激励,由此形成了我国金融业总体上的“目标上移”现象。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有其必然性。
(二)政策启示。
上述分析在厘清有关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争议的同时,也对进一步促进我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即应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限制,强化城乡金融市场竞争,促进城乡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本文的分析表明,无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是小额贷款公司“偏向”中小企业问题,都与我国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有关,为此,必须进一步放松金融市场准入限制,按照“金融产品分大小、金融服务分对象、金融机构分层次”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增加城乡金融市场上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加大城乡金融市场的多元化水平,构建城乡协调、富有竞争性的统一金融市场。
1.进一步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在城乡金融市场上,进一步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1)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2)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等方式参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增资扩股和改制工作;(17)(3)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4)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其优先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跨区域兼并重组,并在网点布局调整方面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对风险可控的新业务实行备案制;(5)对于支农成效显著、风险控制能力强、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有特色的农村信用社,不将支农再贷款纳入存贷比监管指标考核,优先将其改制为农村银行类机构。(18)
2.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具体而言,要落实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0年人民银行等机构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政策:(1)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2)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3)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4)发挥财政性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杠杆拉动作用,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增加财政贴息资金、增加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资本金注资或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方式,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5)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要注重财税政策、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农村保险业发展的协调配套,通过多项政策的组合形成合力,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三农”。
感谢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何广文教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汉川教授在写作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
注释:
①李毅中:《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载于中国新闻网,2009年12月24日。
②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提出了若干政策意见。
③分布情况为山西平遥2家、四川广元1家、贵州江口1家、陕西户县2家、内蒙古鄂尔多斯1家。
④2010年5月13日,中央政府进一步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向金融机构投资。
⑤吴晓灵等主编:《2010中国小额信贷蓝皮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1年1月6日。
⑥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指出,小额贷款公司分布不均情况依旧明显,其中,西藏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仅有1家,海南省为3家;而内蒙古自治区则有249家小额贷款公司机构,安徽省则有140家。数据来源:《小贷公司业务暴增尴尬仍存,分布不均资金不足》,载于《北京商报》,2010年7月26日。
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研究处处长庾力在接受《中国城乡金融报》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详见王汉,《小额贷款公司需要怎样的制度安排》,载于《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4月14日。
⑧张颖:《尤努斯:与中国分享“穷人银行”经验》,载于《国际金融报》,2008年7月16日第1版。
⑨连平(2010)认为,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多项优势:(1)在制度方面,小额贷款中的借贷行为和利率基本上都是市场化运作的,它是一种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2)在效率方面,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担保条件相对较低;(3)在风险控制方面,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很强的信用约束,违约率较低。
⑩吴晓灵主编:《2010中国小额信贷蓝皮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1年1月6日。
(11)张元红(2009)明确指出,当年人民银行开放小额贷款限制,曾经设定过几个政策目标。首要的目标是进一步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为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开辟另一条正规渠道。其次是希望触动原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借小额贷款公司所发挥的“鲶鱼效应”,推动其改进“傍大户”的旧习;其三是希望这些机构能提供资金给社会弱势群体,如穷困农民、城市失业人员等,以帮助他们摆脱贫穷。回头看看这几年的试验,可以说前两个目标部分实现,但最后一个目标还未实现。张正平(2008)认为,短期内小额贷款公司难以承担“疏导”民间金融的重任。
(12)数据来源:王宇、姚均芳,“我国已有小额贷款公司逾1300家”,载于新华网,2010年3月25日。
(13)见《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状态调查:输血机器也“差钱”,发展瓶颈待突破》,载于《上海证券报》,2009年4月13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教授也认为,“只贷不存”的运作模式完全是“一条腿”走路,并不健康。见《上海证券报》,2007年4月23日。
(14)Stein,J.C.,2002,"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Decentralized Versus Hierarchical Firms",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LVII,No.5.
(15)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年9月。
(16)张正平(2009)以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信社为例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状况的分析表明,邮政储蓄银行短期内难以改变农信社的“垄断地位”;游江等(2010)的实证研究发现,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的总体竞争水平较低,金融市场处于高度压抑状态。
(17)鲁丹等(2008)指出,应该放宽中小银行的市场准入限制,让民营资本有机会进入中小银行市场,使原本资金不足的中小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吴晓灵(2009)提出,应当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建立正向激励的引导机制,建立普惠制的税收引导政策。
(18)2010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和实施鼓励创新的市场准入政策”。
标签:金融论文; 三农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中小商业银行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 二元经济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二元结构论文; 小额信贷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