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中医院 315000 浙江省温州市
摘要:目的 探究电动直立训练方法对早期中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收治记录的80例伴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早期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电动直立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从平卧到直立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是否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对比分析康复训练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的40名采用电动直立训练的早期中风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对照组康复训练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电动直立训练对早期中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关键(字)词:电动直立训练;早期中风;体位性低血压;改善效果;临床应用
前言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Hg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Hg,并伴有头昏、头晕、视力模糊、恶心、乏力、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等症状。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血压下降,而是血压调节不良造成的。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常发生于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群体中,危害性大。
体位性低血压,也是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据美国学者的有关研究表明,体位性低血压者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比例,要比没有体位性低血压者高得多;是中老年发生中风、致残甚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维持血压的正常调节,对于预防早期中风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大家的健康长寿生活质量保障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对于早期中风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治疗也是许多医生探究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就80例伴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早期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本文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0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早期中风患者80名,所有早期中风患者均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将这80名伴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早期中风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40名,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8名,女性患者12名,年龄分布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3±4.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7名,女性患者13名,年龄分布在41-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7+2.5岁,两组的患者在身体状况、性别、病情年龄、病史、治疗时长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的康复治疗
对于对照组的伴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早期中风患者,在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该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保障对照组的参考价值及意义。
1.2.2 实验组的康复治疗
对于实验组的40名患者,我们采取电动直立训练的方法开展康复治疗。具体康复训练措施为:通过应用电动起立床等康复训练辅助仪器,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运动;首先让患者平卧在起立床上,固定早期中风患者的双膝部、髋部及胸部,调整电动起立床的倾斜角度,电动起立床的最初角度根据早期中风患者的耐力情况设置在15-30度之间,每隔10min对开展电动直立训练的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如若没有出现心悸、头晕、目眩、耳鸣、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则一直有规律的、每间隔5-10度的方式调整电动起立床的角度;每天训练一次,每次时长维持在20-40min之间,直至早期中风患者能够在90度电动起立床上正常站立并不会出现不适症状。
1.3 评定方法
患者由于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Hg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Hg,并伴有头昏、头晕、视力模糊、恶心、乏力、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等症状。因此,在采取电动直立训练的过程中,实时开展患者每次训练中的身体状况评估以及血压测量。并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统计和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80名早期中风患者康复训练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规律,无明显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康复诊治结果表明:实验组的40名伴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早期中风患者在采用电动直立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后,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得以改善的患者数量为36例,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患者数量为4例,康复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40名早期中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得以改善的患者数量为28例,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患者数量为12例,康复治疗有效率为70%;对照组实验组组和对照组的早期中风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康复,对比两个组的临床康复训练效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3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体位性低血压严重阻碍了早期中风患者的康复进程,采用电动直立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早期中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究其原因,电动直立训练方法能够充分考虑早期中风患者的躯体的承受能力,通过适应性调整患者康复训练的运动量,让早期中风患者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逐渐适应由卧位到站立的体位变换,解决体位性低血压。由此可见,电动直立训练方法,对解决早期中风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彬. 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2, 22(5):980-981.
[2] 张朝阳. 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C]// 河南省中风康复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会议. 2012.
[3] 龙耀斌, 曹锡忠. 电动站立床强化训练在偏瘫患者步态改善中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12):1163-1165.
[4] 朱乐湖, 陈晓慧. 电动起立床预防脑卒中后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观察[J]. 健康必读旬刊, 2012(10).:603-605.
[5] 席建明, 冯晓东, 郭青川, 等. 电动起立床与站立架联合用于脑卒中患者平衡训练的临床效果[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12): 1149-1151.
论文作者:林定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低血压论文; 体位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平卧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