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根植于学生生活的世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生活。教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活的气息呢?
一、利用生活中的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进化》一课时,我首先举例引出社会热点"超级细菌",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超级细菌"的形成原因,使学生明白原始普通细菌在繁殖时,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如果长期滥用抗生素(自然选择),使变异的某种普通细菌抗药性得到了积累,超级细菌就可能产生,其实它就是原始普通细菌的变种,进而再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进化的内容。通过新闻热点、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但使学生更加关心全球社会的时事,还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巧用生活中的类比,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习必修1-ATP("细胞中能量流通货币")时,我把几种与能量相关的物质都进行了比方,并把他们的功能联系起来,以食物在人体流程为线索,以能量物质在生物体内被利用的先后顺序为主线,从而把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起来简单易懂。细胞每时每刻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好像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开销一样,依赖的是我们兜里的零花钱,所以把ATP比作"手里零花钱"。"手里零花钱"花完回"家里"取点儿,即细胞把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所以把葡萄糖比作是"家里零花钱""。家里零花钱"花完,去银行"活期存款"卡上再取点儿放到"家里",即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或者通过摄食把食物中淀粉消化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中,进而血糖被细胞吸收并氧化分解,所以把糖原、淀粉比作是"银行活期存款",把脂肪比作"银行死期存款"。如果"家里零花钱"、银行"活期存款"和卡里的钱较充足,这时过多的"家里零花钱"就会以定期形式储存起来,转化成"银行死期存款",所以摄食淀粉过多,过高的血糖就会转化为脂肪。我们知道,一个家庭有重大经济活动时才动用银行"死期存款",平时一般是不用死期存款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什么时候消耗脂肪(使用"银行死期存款")呢?谁能说出人体细胞利用能量物质先后顺序呢?吃胖容易减肥难的道理又怎么解释呢?通过以上的类比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很容易把这些物质通过功能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活用生活中的资源,培养探究意识
生活中的资源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实验平台。教师首先要发动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点滴做起积累经验。其次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间的经验交流由教师引导走向学生自觉互动。
四、挖掘生活教育资源,通过生活情境导入
有效地课堂导入,是提高生物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通过复习旧知识的形式导入新知识,这样的导入模式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教师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也许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通过生活情境导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一课时,通过一则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蓝瓶的,好喝的"进行课堂导入。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绝大多数学生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元素等。因此,笔者通过广告语导入,提出问题: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含有哪些金属离子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笔者这才结合学生的答案导入新课《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改革创新传统的课堂导入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意识。
五、融入生活现象和生活案例,落实生活化教育思想
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通过生活现象、生活案例的融入,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识,解释抽象化、理论化的生物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光合作用认知得更加透彻,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认知表面,笔者结合农民伯伯蔬菜大棚的原理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到:农民伯伯在选择蔬菜大棚的时候,会用蓝色的塑料棚呢?为什么农民伯伯晚间要用电灯照亮呢?这其中蕴含什么科学知识?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奇怪种菜还有科学原理。这种结合生活现象和生活案例的生物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六、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生活化教育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生物生活化教育效果。例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把握其中的科学原理。结合生活实例,调查转基因食品等。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手段。
论文作者:詹晓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学生论文; 零花钱论文; 葡萄糖论文; 生活化论文; 存款论文; 死期论文; 生物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