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工番茄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高婧,陈宇,康立茹,廉勇,朱春侠,王永[1](2021)在《内蒙古地区加工型番茄育苗技术规程》文中提出标准化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规范产品规格、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加工番茄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迈进。因此,制定内蒙古地区加工型番茄育苗技术规程,内容涉及育苗设施、播种、苗期管理的技术要求,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张泽[2](2021)在《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时代通过数字化赋能已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设施农业的数字化生产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生产可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的操作步骤,便于为作物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发育条件,从而提高作物生产管理能力。当前作物种植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为提高番茄精细化管理能力,开展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拟通过番茄生产的数字化实现番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研究环境因子是影响设施番茄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以温室温度、有效光辐射、空气湿度、空气CO2浓度以及土壤温度为主要环境因子,选取番茄叶面积、株高、叶片数及茎粗等长势特征指标,创新性的运用主成分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岭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Lasso回归的组合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在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叶面积指数是能显着表征番茄长势的重要特征指标,这为农户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合理判断番茄长势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生长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环境因子对设施番茄不同生长时期长势的影响差异较大:苗期影响番茄生长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空气温度、有效光辐射、空气湿度及土壤温度,开花坐果期为有效光辐射、空气温度及空气CO2浓度,结果期为空气温度、有效光辐射,这为温室环境的精准调控及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奠定了基础。(2)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生产过程数字化是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的基础。研究构建番茄苗期、开花坐果期及结果期的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实现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数字化。首先以知识类别的形式构建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种植管理方案,将各时期的种植管理划分为环境数字化调控、病虫害数字化处理及日常农事数字化管理;其次,依据专家经验、实地调研以及文献查阅等,建立设施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种植管理知识库,并采用产生式规则法与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推断出具体的可行性管理方案,形成生产管理规则库,为农户种植提供辅助决策;最后结合种植管理方案以及构建的知识库与规则库,创新性的借助虚拟变量建立各生长时期不同生产管理指标的虚拟变量函数,根据虚拟变量函数建立不同生产时期的环境数字化调控模型、病虫害数字化诊断模型以及农事数字化管理模型,最终建立全周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实现设施番茄种植管理过程的数字化。(3)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实现研发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是实现设施番茄数字化生产种植、精准管理的有效平台。结合设施番茄生长模型与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设计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分析等功能,结合生产需求完成的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为番茄从业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供决策服务。
李凤芳[3](2020)在《番茄立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番茄立枯病,是重要的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被认为是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为筛选到有效防治番茄立枯病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广西不同市县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抑制立枯丝核菌生长的细菌,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番茄的促生作用。此外,还探讨了该菌株与杀菌剂复配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采自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百色市等市县的84份番茄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2160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09株。采用盆栽生测的方法,从抑菌活性高于50%的37株拮抗菌株中,筛选得对番茄立枯病防效较好的B11-64菌株。该菌株在使用浓度为5×108CFU/m L时,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防治效果为86.11%,田间防治效果为41.67%。该菌株对姜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香蕉煤纹病菌(Deightoniella torulosa)、高粱茎点霉菌(Phoma sorghina)、柑橘沙皮病菌(Diaporthe citri)、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苹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抑菌率分别为62.04%、57.73%、80.81%、69.48%、59.84%、80.40%和58.84%。通过常规鉴定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将B11-64菌株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2、B11-64菌株在以蔗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温度为30℃和p H为8的条件下培养,菌量和抑菌活性处于较高水平。B11-64菌株可形成生物膜,并且可稳定存活于番茄根际土壤中。3、B11-64株菌对番茄植株侧根的数量、茎粗和单果重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但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和株高无影响。B11-64菌株在King’s B培养液中培养12 d,发酵液中的IAA含量为29.44μg/m L,稀释10倍的该发酵液和浓度为2.944μg/m L的IAA标准品处理番茄苗14 d后,平均每株侧根数量分别为64条和69条,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根系数(29.5条);B116-4菌株新鲜菌液处理番茄种子7 d后,B11-64菌株处理组的发芽率为72.22%,CK组的发芽率为74.44%,两者处于同一水平。在田间施菌102 d后,B11-64菌株处理的番茄植株茎粗为1.52 cm,显着大于CK组的1.36 cm;B11-64菌株处理的番茄,其单果重为99.64 g,显着大于CK组85.51 g;B11-64菌株处理的番茄植株的株高为99.46 cm,与CK组100.22 cm处于同一水平。4、B11-64菌株可破坏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结构,代谢产生氢氰酸、嗜铁素。通过PCR检测发现,B11-64菌株具有与合成酚嗪-1-羧酸相关的phz CD基因,薄层层析结果证实该菌株可产生酚嗪-1-羧酸。平板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00μg/m L的酚嗪-1-羧酸纯品对立枯丝核菌无抑制作用,而B11-64菌株的酚嗪-1-羧酸粗提物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说明该粗提物含有抑制立枯丝核菌生长的其它代谢物质。5、B11-64菌株可以在含有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为50μg/m L)的N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B11-64菌株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2.26进行复配的复配剂,对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为151.38,该复配剂在有效成分50 mg/kg下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防效达80.36%,田间防效为80.64%,而单用浓度为5×108CFU/m L的B11-64菌株和有效成分为50 mg/kg的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防效分别为66.96%和79.46%,田间防效分别为51.28%和73.14%。复配剂在室内和田间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效均比单用B11-64菌株和25%吡唑醚菌酯的高。说明B11-64菌株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复配可提高B11-64菌株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效。综上所述,B11-64菌株是一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番茄植株生长有一定的促生能力和适用于防治番茄立枯病的生防菌株。
陈泽南,邹甜,王志伟,梁少华,楚箫,蔡雁平,孙小武[4](2018)在《种衣剂防病虫害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主要从种衣剂的概念、特点、组成、分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简介了种衣剂国内外发展进程,分析了种衣剂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目前我国种衣剂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包衣机械、应用范围、毒性、有效成分等方面对种衣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杨哲[5](2018)在《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师设施蔬菜以茄科、瓜类和十字花科蔬菜为主,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和甘蓝等。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连作以及盲目施肥等因素,造成设施蔬菜病害发生次数增加、发生提前,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本文对九师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病害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同时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灰霉病、番茄早疫病四种主要病害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并提出九师设施蔬菜蔬菜主要病害防治对策,为九师设施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意见。在明确了设施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总结了九师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1)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日益增加。在九师设施栽培中,茄子黄萎病、茄子立枯病、茄子绵疫病、黄瓜立枯病、黄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主要土传病害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连作障碍日益增加原因主要是由于连作年限增加,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加重;土壤性质变坏,次生盐渍化及土壤酸化严重。连作障碍造成的后果表现为蔬菜生长势变弱,生长发育迟缓,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致使设施蔬菜抗逆性降低,病害加剧,养分失衡,盐分积累;导致元素平衡破坏。解决连作障碍要采用综合方法治理:大量施用有机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棚室消毒;合理轮作;合理施肥;换根嫁接。(2)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冬春大棚为了保温夜晚密闭,致使棚中湿度升高,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最高可达90%以上,致使高湿型病害番茄灰霉病、番茄炭疽病、番茄早疫病和黄瓜霜霉病等大量发生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预防高湿型病症:一是在每年3-5月、9-11月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病害发生动态;二是合理放风排湿;三是严格控制浇水;四是可用药防治灰霉病等高湿型病害。(3)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在夏秋相对高温的季节,较适宜蔬菜生长,但气候相对干燥,温度在28-35℃,最高可达40℃左右,致使喜欢相对高温干燥的白粉病、叶霉病等病害在5月底-6月初即开始发生。九师设施蔬菜主要高温型病害番茄叶霉病、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每年5-9月份高温季节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病害发生动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降温准备工作。合理放风排温,温度过高及时使用遮阳网。(4)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黄瓜沤根病、番茄脐腐病两种病害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黄瓜沤根病在每年早春、晚秋气温低于12℃、浇水过多、连续阴雨情况下,棚里通风不良等现象时容易发生黄瓜沤根病,继而烂根。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是夜间的低温,致生长点停止生长。番茄脐腐病在九师设施蔬菜中一般在每年5月初至6月的发生频率较高,主要危害幼果,严重时病果率超过20%,果实不能食用,影响番茄产量。在设施栽培中,农户过量施氮、大水漫灌、空气潮湿这些都利于番茄脐腐病的发生。针对九师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以下防治建议:筛选抗(耐)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农业防治包括培育壮苗,轮作倒茬,清洁棚室、做好棚内消毒,应用嫁接栽培;物理防治包括高温灭菌、嫁接换根等方法;生物防治常用多黏类芽孢杆菌防治辣椒、番茄、茄子青枯病,用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防治茄科和瓜类作物的根腐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同时结合合理化学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是较直接的手段,设施蔬菜生产中病害防治并不能排除化学农药。在熟悉病害种类,了解农药性质的前提下,对症下药,适期用药,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
刘春连,陈芳[6](2017)在《第六师垦区加工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文中认为为了解第6师垦区加工番茄产区加工番茄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在第6师选择4个试验点和团场,在加工番茄生长季节进行病虫害的普查和系统调查,明确了第6师垦区加工番茄主要病虫害,通过对主要病虫害发病条件、发生规律进行分析,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李进,李杰,段俊杰,唐燕玲,雷斌[7](2017)在《不同种衣剂对番茄苗期两种病害的防效及其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番茄品种"天粉2号"为试材,采用番茄6号、7号、8号、9号、10号种衣剂对番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研究不同种衣剂对番茄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于新疆番茄生产的种衣剂,为番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种衣剂处理均能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增加幼苗株高、根长、茎粗、鲜干质量,番茄9号种衣剂处理效果最明显。各包衣处理能够有效防治番茄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效为71.51%84.38%和72.03%84.73%;番茄9号种衣剂对立枯病防效最好,为84.38%;番茄10号种衣剂对猝倒病防效最好,为84.73%。各包衣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番茄产量,番茄9号种衣剂处理较对照增产最显着,667m2产量为13.1t。综合各指标,番茄9号种衣剂处理效果最佳。
马新,黄永,程娟,王伟[8](2015)在《枯草芽孢杆菌微囊剂的制备及其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为开发环境相容性好、贮藏稳定性高的生物农药新剂型,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枯草芽孢杆菌微囊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微囊剂壁材麦芽糊精与芯材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以下简称发酵液)的最佳配比;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喷雾干燥条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该微囊剂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制备枯草芽孢杆菌微囊剂时,壁材与芯材的最佳配比为m(麦芽糊精)∶V(发酵液)=1∶1;喷雾干燥的最优条件为进风温度125℃,进样流量750 m L/h,喷雾压力0.20 M Pa;所制备微囊剂常温贮存360 d后,菌体存活率仍高达91.36%,显着高于对照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枯草芽孢杆菌微囊剂用量为300 g/hm2(芽孢浓度为1.5×107cfu/m2)时,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效最高,为72.76%。
韩云,吴兰平,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李宝聚[9](2015)在《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防治药剂筛选》文中指出采用毒基质法施药,比较了9种新型化学农药和6种生物农药制剂对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并选择盆栽试验中防效较好的3种化学农药和1种生物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盆栽试验中,3种新型化学农药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120g/m3、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g/m3、20%丁香菌酯悬浮剂150g/m3处理防治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效果较好,相对防效均在70%以上;1种生物农药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g/m3处理防效较好,为62.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150 g/m3处理的相对防效在70%以上,显着优于其他药剂处理。
杨新华,方波[10](2013)在《昌吉州东线加工番茄种植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加工番茄的生产在新疆农业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昌吉回族自治州是加工番茄种植大区,加工番茄的种植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地条件、土壤及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加工番茄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工番茄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地区加工型番茄育苗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设施 |
1.1 设施 |
1.2 穴盘 |
1.3 基质 |
2 播种 |
2.1 棚室消毒 |
2.2 品种选择 |
2.3 种子消毒 |
2.4 播种 |
2.5 苗前管理 |
3 苗期管理 |
3.1 温度 |
3.2 空气相对湿度 |
3.3 通风及光照 |
3.4 水肥管理 |
3.5 补苗 |
3.6 病害管理 |
3.7 商品苗标准 |
(2)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现状 |
1.3.2 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现状 |
1.3.3 农业数字化平台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现状总结 |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相关理论 |
2.1.1 环境因子对番茄生长影响相关理论 |
2.1.2 作物生长模型相关理论 |
2.2 相关技术 |
2.2.1 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相关技术 |
2.2.2 农业数字化系统相关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研究 |
3.1 试验设计 |
3.1.1 试验概况 |
3.1.2 数据采集 |
3.2 基于PCA的设施番茄生长特征分析 |
3.3 主要环境因子对番茄长势的影响研究 |
3.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
3.3.2 不同发育期环境因子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分析 |
3.3.3 模型的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 |
4.1 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方案 |
4.1.1 定植前管理方案 |
4.1.2 苗期管理方案 |
4.1.3 开花坐果期管理方案 |
4.1.4 结果期管理方案 |
4.2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知识库建立与规则库设计 |
4.2.1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知识库建立 |
4.2.2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规则库建立 |
4.3 设施番茄生产数字化模型构建与实现 |
4.3.1 设施番茄苗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 |
4.3.2 设施番茄开花坐果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 |
4.3.3 设施番茄结果期生产过程数字化模型 |
4.3.4 设施番茄生长全周期数字化模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
5.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1.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5.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5.3 系统功能设计 |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5 系统实现 |
5.5.1 数据采集 |
5.5.2 数据可视化 |
5.5.3 分析建模 |
5.5.4 后台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3)番茄立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番茄立枯病的研究概况 |
1.1.1 番茄立枯病的发生及其危害 |
1.1.2 番茄立枯病的防治 |
1.2 植物病害生防细菌的研究概况 |
1.2.1 生防细菌的种类 |
1.2.1.1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
1.2.1.2 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p |
1.2.1.3 放线菌Actinomyces spp |
1.2.1.4 其它生防细菌 |
1.2.2 生防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机制 |
1.2.2.1 抗生作用 |
1.2.2.2 竞争作用 |
1.2.2.3 促生作用 |
1.2.2.4 诱导抗性 |
1.2.2.5 其它 |
1.3 提高生防细菌防病作用的策略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微生物、番茄品种及农药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供试试剂 |
2.1.4 主要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土壤细菌的分离及其番茄立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 |
2.2.1.1 土样标本的采集和土壤细菌的分离 |
2.2.1.2 番茄立枯病的生防细菌菌株筛选 |
2.2.1.3 目标菌株的抑菌谱测定 |
2.2.1.4 目标菌株对番茄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 |
2.2.2 目标菌株的鉴定 |
2.2.2.1 目标菌株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 |
2.2.2.2 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
2.2.2.3 目标株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3 目标生防菌株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
2.2.3.1 目标生防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2.2.3.2 碳源的利用及其对目标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 |
2.2.3.3 氮源的利用及其对目标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 |
2.2.3.4 pH对目标菌株的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 |
2.2.3.5 温度对目标菌株的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测定 |
2.2.3.6 目标菌株的定殖能力测定 |
2.2.4 目标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作用测定 |
2.2.4.1 目标菌株对靶标病原菌菌丝结构的影响测定 |
2.2.4.2 目标菌株分泌嗜铁素的检测 |
2.2.4.3 目标菌株分泌氰化物的检测 |
2.2.4.4 目标菌株分泌抗生素的检测 |
2.2.5 目标菌株分泌IAA及其对番茄植株促生作用的测定 |
2.2.5.1 目标菌株产IAA的测定 |
2.2.5.2 目标菌株对番茄植株促生作用的影响测定 |
2.2.6 目标菌株与杀菌剂的复配 |
2.2.6.1 目标菌株和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毒力的测定 |
2.2.6.2 备选杀菌剂对目标菌株生长的影响测定 |
2.2.6.3 目标菌株与杀菌剂的复配 |
2.2.6.4 复配剂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防治效果测定 |
2.2.6.5 复配剂对番茄立枯病的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 |
2.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拮抗立枯丝核菌的细菌菌株分离、筛选及其抑菌谱 |
3.2 B11-64菌株对番茄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
3.3 B11-64菌株的鉴定 |
3.3.1 B11-64菌株的常规鉴定 |
3.3.1.1 B11-64菌株菌落和菌体形态特征 |
3.3.1.2 生理生化特性 |
3.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3.4 B11-64菌株生物学特性 |
3.4.1 B11-64菌株的生长曲线 |
3.4.2 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B11-64菌株生长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
3.4.3 B11-64菌株的定殖能力 |
3.4.3.1 B11-64菌株生物膜的形成 |
3.4.3.2 B11-64菌株抗药性标记 |
3.4.3.3 B11-64菌株在番茄植株根围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
3.5 B11-64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作用 |
3.5.1 B11-64菌株对立枯丝核菌菌体的作用 |
3.5.2 B11-64菌株分泌的抑菌物质 |
3.5.2.1 B11-64菌株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检测 |
3.5.2.2 B11-64菌株氰化物的产生 |
3.5.2.3 B11-64菌株嗜铁素的产生 |
3.6 B11-64菌株IAA的产生及对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 |
3.6.1 B11-64菌株生长素IAA的产生 |
3.6.2 B11-64菌株对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 |
3.7 B11-64菌株与杀菌剂的复配 |
3.7.1 B11-64菌株与备选杀菌剂的单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 |
3.7.2 备选杀菌剂对B11-64菌株生长的影响 |
3.7.3 B11-64菌株与吡唑醚菌酯复配 |
3.7.4 B11-64菌株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防治效果 |
3.7.5 B11-64菌株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番茄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番茄立枯病土壤生防细菌菌株分离、筛选与鉴定 |
4.1.2 B11-64菌株生物学特性 |
4.1.3 B11-64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初步抑菌机制 |
4.1.4 B11-64菌株对番茄植物促生作用 |
4.1.5 B11-64菌株与杀菌剂的复配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
4.2 结论 |
4.3 创新点 |
4.4 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附表 |
(4)种衣剂防病虫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衣剂概述 |
1.1 种衣剂的概念及特点 |
1.2 种衣剂的组成 |
1.2.1 活性成分。 |
1.2.2 非活性成分。 |
1.3 种衣剂的分类 |
1.3.1 按应用范围分类。 |
1.3.2 按剂型分类。 |
2 种衣剂的发展状况 |
2.1 国外种衣剂 |
2.2 国内种衣剂 |
2.3 种衣剂防病虫害研究 |
2.3.1 棉花种衣剂。 |
2.3.2 玉米种衣剂。 |
2.3.3 水稻种衣剂。 |
2.3.4 小麦种衣剂。 |
2.3.5 大豆种衣剂。 |
2.3.6 花生种衣剂。 |
2.3.7 番茄种衣剂。 |
3 种衣剂发展存在的问题 |
4 展望 |
(5)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
1.1.1 世界各国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现状 |
1.1.2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
1.1.3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
1.2 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及病害的流行与发展 |
1.2.1 设施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
1.2.2 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
1.3 国内外设施蔬菜病害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1 国外设施蔬菜病害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2 我国设施蔬菜病害研究与应用现状 |
1.4 新疆设施蔬菜的现状 |
1.5 九师垦区设施蔬菜现状及几种主要病害 |
1.5.1 灰霉病 |
1.5.2 白粉病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调查 |
2.2.2 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药剂试验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3.1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危害程度 |
3.1.1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3.1.2 茄科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3.1.2.1 番茄早疫病危害调查 |
3.1.2.2 番茄灰霉病危害调查 |
3.1.3 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3.1.3.1 黄瓜白粉病危害调查 |
3.1.3.2 黄瓜霜霉病危害调查 |
3.1.3.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危害调查 |
3.2 九师设施栽培蔬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
3.2.1 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加重 |
3.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 |
3.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 |
3.2.4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
3.3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
3.3.1 黄瓜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
3.3.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
3.3.3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
3.3.4 番茄早疫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危害程度 |
4.2 九师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
4.2.1 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日益增加 |
4.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 |
4.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 |
4.2.4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
4.3 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措施 |
4.4 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建议 |
4.4.1 改善基础设施,应用新技术 |
4.4.1.1 熊峰授粉技术 |
4.4.1.2 熊峰授粉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4.4.1.3 银黑双色膜覆盖技术 |
4.4.2 筛选抗(耐)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
4.4.3 农业措施 |
4.4.3.1 培育壮苗 |
4.4.3.2 轮作倒茬 |
4.4.3.3 棚室消毒,做到源头控制 |
4.4.3.4 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
4.4.4 物理防治 |
4.4.5 生物防治 |
4.4.6 合理化学防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第六师垦区加工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
1. 调查作物、时间与地点 |
2. 调查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1. 病害种类 |
2. 虫害种类 |
3. 加工番茄田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时间 |
4. 加工番茄田间病虫害发病规律 |
三、防治措施 |
(7)不同种衣剂对番茄苗期两种病害的防效及其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 项目测定 |
1.3.1 室内种子活力的测定 |
1.3.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调查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番茄种子活力的影响 |
2.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番茄果形指数的影响 |
2.4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 |
2.5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8)枯草芽孢杆菌微囊剂的制备及其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材料 |
1.2主要仪器设备 |
1.3菌种培养与菌体存活率测定 |
1.4微囊加工工艺 |
1.5喷雾干燥筛选试验 |
1.6制剂对番茄立枯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
1.7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壁材与芯材最佳配比 |
2.2喷雾干燥正交试验 |
2.3制剂的贮存稳定性 |
2.4制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结构 |
2.5制剂质量指标分析结果 |
2.6田间试验防治效果 |
3结论与讨论 |
(10)昌吉州东线加工番茄种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播前准备 |
1.1 品种选择 |
1.2 种子处理 |
1.2.1 温汤浸种 |
1.2.2 磷酸三钠浸种 |
1.3 土壤准备 |
1.3.1 地块选择 |
1.3.2 整地施肥 |
2 育苗 |
2.1 育苗设施 |
2.2 营养土及消毒处理 |
3 播种 |
3.1 播种期 |
3.2 播种量 |
3.3 播种方式 |
3.3.1 人工直播 (点播) |
3.3.2 机械直播 |
4 苗期管理 |
5 定植时间与密度 |
6 田间管理 |
6.1 科学灌水 |
6.2 培土拉秧 |
6.3 施肥要求 |
6.4 及时采收 |
7 病虫害防治 |
7.1 农业防治 |
7.2 物理防治 |
7.3 化学防治 |
四、加工番茄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地区加工型番茄育苗技术规程[J]. 刘燕,高婧,陈宇,康立茹,廉勇,朱春侠,王永.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
- [2]设施番茄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D]. 张泽.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番茄立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D]. 李凤芳. 广西大学, 2020(02)
- [4]种衣剂防病虫害的研究进展[J]. 陈泽南,邹甜,王志伟,梁少华,楚箫,蔡雁平,孙小武. 安徽农业科学, 2018(32)
- [5]九师设施蔬菜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D]. 杨哲. 石河子大学, 2018(02)
- [6]第六师垦区加工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J]. 刘春连,陈芳. 农村科技, 2017(06)
- [7]不同种衣剂对番茄苗期两种病害的防效及其产量的影响[J]. 李进,李杰,段俊杰,唐燕玲,雷斌. 北方园艺, 2017(09)
- [8]枯草芽孢杆菌微囊剂的制备及其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J]. 马新,黄永,程娟,王伟. 农药学学报, 2015(04)
- [9]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防治药剂筛选[J]. 韩云,吴兰平,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李宝聚.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7)
- [10]昌吉州东线加工番茄种植技术[J]. 杨新华,方波. 新疆农业科技,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