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作业期间,混凝土极易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外部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原因等,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隐患,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专业合理的检测措施,进而高效的控制了建筑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混凝土检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检测措施
1.影响建筑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建筑施工期间,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繁多,比如说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外部环境、技术条件、温度控制、施工工作者等。其中原材料就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首要因素,原材料质量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发挥功效以及使用周期。因此,有关的施工单位务必要对所需材料予以谨慎地择选与检测处理,而且还需要做好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工作,由此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过硬。从当前状况来看,建筑混凝土频繁产生的问题就是裂缝隐患,这通常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无法契合指定的标准,因此,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期间强化原材料质量的检验力度。
影响混凝土质量水平的技术性因素通常包含如下几种,具体如下:①材料比例不科学。普通混凝土由水泥、粗骨料以及细骨料等制作而成,倘若水泥的标号、粗、细骨料的品质以及水灰的配合比重等无法达到指定的标准,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②疏于对温差的控制。混凝土在浇筑结束之后,到了养护阶段,混凝土的强度还无法到达既定参数时,相关的养护工作者就务必要把控好温差,只要产生温差偏高的问题,就会有损混凝土所要发挥的功效以及使用周期。与此同时,在影响模板制作的主要因素方面,倘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模板表面处理得不合理,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泥浆外漏或者是气泡,进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引发质量隐患。
2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原材料
混凝土的组成原料,分别是水泥、水、石、骨料、沙、外加剂,因此这些原材料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鉴于此,在进行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的时候,就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只有原材料的质量过关,才能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有些施工方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追求经济利益,选择一些在质量上不过关的原材料,这就导致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要求,而且就上述的这种情况,在现实情况中,还是大量存在的。还有一点就是水,这种原材料,其实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也会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原材料,却常常被大众忽略,认为只要其他的原材料质量过关,就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却最终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是很高。
2.2员工的责任心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工作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提升操作技术水平,加强工作态度,严格的按照所设计的配置比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工作,从而更好的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到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2.3运输管理
在进行混凝土的运输的时候,要加强管理,确保混凝土在进行运输的时候,不会发生混凝土凝结的现象发生,所以就要求在混凝土运输的途中,加强严格的管控,使得能够实现平稳运输的目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会在运输的时候发生问题。
2.4施工管理
在进行施工建设之前,就要求进行相关的施工单位,要制定出切实可行,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对于整个的施工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整个的施工建设都要依据施工方案进行,所以,为了保证施工方案的切实可行,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在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的时候,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够相对完善。在依照施工方案进行建设施工的时候,要是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汇报,共同努力,及时有效的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
3.混凝土检测技术
3.1回弹检测技术
混凝土工程回弹检测技术主要是运用回弹仪对混凝土结构相应的应力应变性能等进行检测,借助回弹值的大小表达混凝土结构相应的抗压强度测量结果,并进一步通过仪器设备内部的换算模块获得混凝土表面硬度、强度等重要参数信息,为后续的工程结构建筑提供数据支撑。在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过程中,回弹仪由于其较低的适用条件、理想的检测效率和适宜的成本投入等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回弹检测技术由于其测试的混凝土深度较浅,往往使得混凝土无损检测最终在精度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其所测得的结果更多的为混凝土结构表面数据,而不能够真实地反映混凝土结构内部相应深度质量和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此外,回弹检测法在当前建筑物内部钢筋较为密集的建筑结构中往往会受到较大限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钻芯检测技术
钻芯检测技术是利用特定钻机从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中钻取相应数量的芯样,然后进行相应的抗压试验,从而利用芯样强度评定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或者观察混凝土建筑物内部质量的重要技术,属于科学有效且检测精度较高的混凝土局部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强度、密实度、裂缝和分层处等的质量状况。该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易行、直观可靠等重要优势,是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检测技术之一,但其运行成本往往较高,耗费时间较长,且钻芯取样往往会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造成局部的破坏,因此不宜在同一建筑结构中大面积使用该方法检测混凝土工程的实际质量。
3.3超声回弹综合法的应用
超声回弹法就是通过实际测量的声速的数值来推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应用在混凝土检测中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像超声波检测一般,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同时,也会对混凝土的塑性和硬度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比较准确,但是检测技术门槛很高,并不是一般人员就能够完成的。(1)在进行超声回弹法的检测过程中,要评判工程类型能否应用这种方式检测,这是很重要的一点。(2)超声回弹检测一定要选好检测部位,对于含有钢筋或者钢结构的部位,应该注意避开,防止出现检测数据的异常。(3)在进行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混凝土的声速是随着含水量增大而变化的,应注意声音的变化,这是混凝土超声回弹检测的基础和所要研究的层面。
4.混凝土质量控制
4.1凝土原材料的选取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等。在贵州威宁小米水库大坝工程中的混凝土试验中,所选用的水泥是贵州六盘水豪龙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水泥质量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要求。骨料又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选用的粗骨料是来自建料场的人工碎石。粗骨料应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标准中对粗骨料的技术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细骨料选取的是自建料场生产的机制砂,经检验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在混凝土搅拌中需要添加外加剂,外加剂的使用可以降低水化热,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使用外加剂的过程中,要保证外加剂的质量满足《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2014)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保持凝结时间和浇筑模式的一致性。
4.2混凝土试配
在混凝土试配工作中,需要根据设计配合比进行多次试配工作,在试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坍落度、黏聚性等各种因素,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此外,在试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季节因素,尤其是要满足冬季施工的要求,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同时,对于影响混凝土测试的指标要随时进行检测。在进行混凝土质量验收时,需要派专门的质检人员负责,确保试配的质量。
4.3进场后的管理
进场后原材料要做好标识。生产部门应制定砂石料场规范表,分别标记和堆放不同的添加剂应,对粉状添加剂进行防雨、防潮。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广泛评价方法被使用贴上禁止使用的标签。它最主要通过多元化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权重对不合格的砂、石料、水泥等进行复验。最终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进场后原材料的具体工作状况,使得对原材料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检查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这里的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主要是对于整个原材料具有或多或少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对此获取其对应的由评价得到的结果两者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重新调整原材料或配合比参数。试验人员负责砂石料的含水量试验、混凝土混合料的含气量试验。要保障夏季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温度试验,可以接受更高的施工配合比,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混凝土的质量,夏季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温度相协调。水泥、粉煤灰材料由物资部入库,计算每辆车的实际储存量,核实每辆车的材料品种、等级、计量,以实际储存量为储存结算依据。水泥供应商应向用户提供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混合料的种类和数量,施工单位应确认水泥供应商提供的上述信息。只有当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达到相应要求时,才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结语
总之,为了在施工中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制定了混凝土质量检验规划,对混凝土的实施过程过于全面,必然会忽略一些定性的数据。往往很难遵循设计步骤,其检验工作量和成本都变得更大。对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的测量、分析和计算,正确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最终达到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应加强进场前、进场后的原材料检测。通过不断提高检测精度,确保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受原材料的影响,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要细致,并能严格按规范进行实时检查。
参考文献:
[1]白玉瑾.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控制措施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492+494.
[2]魏晓红.浅析建筑质量检测中混凝土检测[J].建材与装饰,2018(42):48-49.
[3]潘龙.超声波检测技术在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3):172-173.
论文作者:赵国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原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骨料论文; 水泥论文; 因素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