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产业论文,布局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5)06-0104-07 自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提出了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表明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合作共赢新秩序的大国胸怀和综合国力。我国“十三五”期间的文化产业建设,必须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新的空间战略布局,为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构建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全球文化新格局,做出新的贡献。 一、打造文化强国的“π”型动力带 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为联动轴,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π”型动力带,是我国文化产业空间新布局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布局包括三大发展轴。第一条发展轴:我国沿海的南海、东海、黄海和环渤海的11个省市的发展轴,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内容。第二条发展轴:我国亚欧大陆桥发展轴,起点江苏连云港,向西通过海陆联动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7个省区,贯穿我国东中西区域,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联动西亚、中亚和欧洲,也是21世纪新丝绸之路陆上经济带的重要发展轴。第三条发展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11个沿江省市,贯穿东中西。中国学者王战、郁鸿胜等指出:中国地图上这三条发展轴,如同一个巨大的“π”字型战略①。此外,一带一路还包括渝新欧(重庆、新疆、欧洲)、蓉新欧(成都、新疆、欧洲)和义新欧(义乌、新疆、欧洲)等发展轴。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既有空间的广度、也有历史的厚度。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国际商贸通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在历史上吸引和哺育了众多的民族向心集聚,是中国成为文明国家的动力源,联系起吴越、湘楚、巴蜀三大地域文化形态和10多个次级地域文化形态,文化商脉源远流长。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我国文化产业建设要依托“π”型三大发展轴,打造成为文化内外贸易的大通道、文化生产力的动力联动轴。 从全球范围看,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发展,显示出集约化、规模化、区域性分布的趋势。它们并非在各个地区均衡分布,而是集中在文化、科技、金融结合度高、科技综合实力强、法律制度完善和市场体系发达、全球化联系密切、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地区。比如美国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沿太平洋海岸,是著名的新兴产业集聚带,西雅图是亚马逊、微软、波音等企业巨头的聚集地;洛杉矶是世界级视听娱乐产业的重镇;旧金山湾区-硅谷是信息通讯、网络服务、动画视听等的摇篮。硅谷面积4700平方公里,人口仅为300万,2013年贡献的GDP达到2580亿美元,成为驱动通讯、电脑、影视等产业发展的引擎。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中国要建设21世纪的世界文化强国,也必须有这样强劲的文化产业动力带,其重点就是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释放出如核动力般巨大的能量。长江经济带从东到西,存在发展阶段和经济能量上的明显差距。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左右,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到中等发达地区的行列;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人均产出为6000-7000美元,达到中国大陆平均水平。长江上游的云南、贵州等省市,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如果孤立地看待,沿江省市的差距是一种消极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标志,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背景下,它们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空间,恰恰可以通过沿江省市的要素流通、产业转移、发展互动,体现资源和模式的多样性,释放出巨大的资源禀赋、市场潜力和发展后劲。 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的新布局,将有力地推动这一广阔区域的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和其他一些原本相对滞后,但有较好国际贸易区位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追赶的目标,和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以及市场的一体化密切相关,而这些在中国长江经济带内部就能实现。沿江省市可以相互学习,互相补充,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黄金水道和强大动力带。如长三角是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增长极之一,上海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最有成效的领军城市之一,上海已经连续五年保持文化贸易顺差,2013年上海文化进出口总额达159.60亿美元,贸易顺差达31亿美元。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于2007年9月启动。2011年10月27日由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2013年依托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运作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至2014年,它聚集了301家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的企业,注册资本87亿,贸易规模达90多亿;2013年国内第一家艺术品保税展览服务机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在基地开始运行②。上海和长三角过去的对外文化贸易主要是向东特别是美、日、欧等国家开放。成都借鉴上海等的经验,在2014年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艺术品保税仓库揭牌,主题是“境内文化艺术品走出去,境外高品质文化艺术品走进来”。这一有效态势将与长三角地区形成一江贯通、东西呼应的大格局,带动中西部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成为大量文化产品,在向西和向东开放中发挥强劲的动力。 图1 长江经济带上的全球创意城市和主要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的新布局,将推动和壮大“全球创意城市黄金水道”,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壮观现象。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4年首次倡导发展“创意城市”(UNESCO,Creative City Network)以来,截至2015年1月,全球已经有69座城市入选。其中中国有8座城市,是全球拥有联合国创意城市最多的国家,而且有5座城市恰好沿长江经济带分布,包括设计之都——上海、美食之都——成都、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杭州、苏州、景德镇③。正如联合国2013版《创意经济报告》所说:“文化在创意城市中扮演了更加普遍的角色,艺术和文化促进了城市的宜居性(Liveability)、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on)和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形成了以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资源的新增长模式④。这5座创意城市把全球城市、川菜故乡、人间天堂、千年古城、工艺重镇等文化特色开发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创意产业,兼顾了设计、美食、工艺等不同的产业领域,相互呼应、取长补短,对周边城市群和广大乡镇,乃至对整个长江经济带都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极作用。这一“创意城市黄金水道”显示了中国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宝贵经验,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文化领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多样模式 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区域模式,是加强我国文化地缘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超辽阔的疆域、超巨大的人口、超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区域资源的多样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正如马丁·雅克等国际学者所言:“与近代许多单一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具备多样性的文明实体”⑤。有史以来,中国以超强的凝聚力融合了极为多样的文化实体,在历史纵向轴上累积了从华夏先祖、唐诗宋词、康乾盛世等的巨大遗产,如我国三星堆、金沙、马王堆等遗址在发掘中发现了多达5-10层的文化层,在空间横向轴上展开了齐鲁、燕赵、三秦、三晋、湘楚、吴越和巴蜀等7大地域文化形态,和20多个次级地域文化形态。中国还是世界上周边邻国最多的大国,不仅仅与14个周边国家接壤,与另外10多个国家在陆域和海域上邻近。而近年来支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许多基础性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国家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长期大量投资产生的累积性效应,特别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江海联运网的形成,推动了要素资源在不同属性区域间的快速流动,从而为重塑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国国情和历史性机遇,中国必须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地缘新布局,重点是发展多样化的区域文化产业模式。全国各地近年来形成了近10种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国际化大都市型、工商业强市/县和专业镇/街型、工业资源型和资源枯竭地区型、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地区型、生态功能地区型、农林牧副渔功能地区型,对外开放前沿地区型等模式,培育了上海张江、浙江横店、陕西曲江、山东曲阜、深圳华侨城等区域文化产业先进典型,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要鼓励各地扩大探索,以优秀典型引路,从边疆地带到中原腹地,从沿海大城市群到工业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形成老工业基地型、沿海和岛屿型、港口城市型等20多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用以分类指导“一带一路”和各个城乡的文化产业发展。 探索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不是分散用力,平铺直叙,而必须结合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服从产业升级的大局,特别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诸多经济中心城市、工商业强市/县和专业镇/街地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探索创新驱动的新增长模式。我国东南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工商业强市/县和专业镇/街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这些省在“县域经济”“镇域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一大批工商业强市(县)和专业集镇,包括长三角的江阴、无锡、昆山、萧山、诸暨、平湖等,福建的石狮、晋江,珠三角的顺德、南海、东莞、宝安等,出现了一批GDP超千亿元的产业强市(县),它们下属的容桂、狮山、乐从、龙江、花桥、大唐、巴城等也形成了GDP超百亿和双百亿元的产业强镇。2013年广东省专业镇GDP总量突破1.6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突破28%。与此同时,它们也面对着提升“珠江水,广东粮,粤家电,岭南衣”的传统广货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扩大“广货世界行”的紧迫任务。顺德、南海等著名城镇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新驱动的动力,用文化创意反哺区域经济的升级。如美的集团在顺德建立了全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协会,获得国际工业设计最高奖项——红点奖。顺德以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设计产业园、德胜时尚创意产业园三大园区为核心的国家级基地初步形成,而以“国际家具设计之都”著称,号称“为30亿人提供家具”的乐从镇,则计划通过3—5年努力,引入300—400名国际知名设计师,成为广东第三大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之一,到2020年顺德文化产业总产值将突破520亿元,占GDP比重8%⑥。 探索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统筹兼顾,攻坚克难,善于“借力”和“造势”。发展工业资源型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文化产业,就是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推动转型升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城市一般是指依托自然资源包括矿产、森林等资源开发而兴起,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拥有工业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全国约80%的资源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有许多是分布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周边地区。这些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握三大要素:设计科学的定位,把握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角色;进行目标的取舍,在发展替代性产业的过程中,选择最能发挥优势的文化产业领域;推动要素的配置,重点吸引优质资本、知识型人才等的集聚。唐山市、枣庄市、铜陵市等工业资源型城市,就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融入产业整合和城市转型的大战略,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等相适应。如铜陵地处长江铜铁成矿带上,是国内外著名的“铜都”。在推动产业和城市双转型的背景上,铜陵对传统铜矿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文化产业开发,初步形成以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出版印刷、传媒广告五大板块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飞越文化中心等十三个文化产业项目。它们均被列入2013年安徽省“861”计划项目库。从现代文化产业的角度看,铜陵之铜,不仅仅是一脉矿产,而且是辉煌的古文明、雄浑的铜文化、丰富的铜艺术、壮丽的铜景观。如铜陵青铜帝国铜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三千米“铜韵水街”为经,展示了从古巴比伦花园,到商周青铜艺术神殿的人类铜文化史册,在工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道路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像这样的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多益善。 三、建设文化产业的服务平台体系 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壮大我国文化软实力,要面对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以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体系为框架,集聚和联通各地文化生产力的资源。 中国国家领导人清醒地告诉全世界:“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提出,需要逐步解决。”⑦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文化资源和实力的分布看,基础设施、文化投资、产业主体、文化人才等大多集聚在东部地区,特别是三大城市群即京津唐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及东部沿海地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采用文化支持度、文化内涵度、文化融合度、文化创造力、文化发展力、文化影响力六大指标,从两岸城市中选出42个具有较强文化创意竞争力的城市,其中东部地区拥有32个占76%,中部地区拥有6个占14%,西部地区拥有4个占6%。东部地区城市具有绝对的优势。 表1:两岸42座具有较强文化创意竞争力的城市分布比例(2013年)⑧ 再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看,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批)共273个单位中,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比重分别为46%、19%、25%和10%,在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批)共20个单位中,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比重分别为80%、10%、10%和0%,在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共3家单位中,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比重分别为100%、0%、0%和0%。上述数据说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缺少强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支撑点,在有些方面还是空白。 表2: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分布比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扭转这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主体不平衡的状态,迫切需要把文化服务平台链建设作为突破口,形成既适应区域战略规划,又能够辐射服务全国,联接全球文化资源和市场,专业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体系。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型、智慧型、创意型的新兴产业,需要依托服务平台体系,实现多种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集聚。“平台经济(Platform Economy)”本意指借助有效的服务系统和交易空间,促使经济活动的双方和多方之间形成广泛的交易和合作增值效应。而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扩大,大量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被纳入到文化产业领域,这一领域中的平台建设可以发挥多种功能:1.资源配置和交换交易功能,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集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2.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功能,依托优良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实体,有助于创造新的文化企业,培育新兴业态;3.集成创新与产业联动功能,带动周边产业,产生物流、信息流、人流和资金流,形成产业集群。 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下,要在文化产业平台建设方面采取四大举措: 第一,在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城市群,重点建设五类文化服务平台,包括:1.创意研发设计平台:通过组合创意研发和设计的供需双方/多方,依托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信息的精确匹配,降低开发的成本,加快创新研发的适度和效益;2.投融资和交易平台:建立规范的投融资和交易规则;3.资源配送和社交平台:通过信息精确匹配等方式,依托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把海量的客户和供应方形成双边/多边的配对,提供各类资源供应的效益;4.企业孵化培育平台:通过降低服务成本,培育新兴的产业集群;4.国际文化贸易平台:为国内外文化贸易企业在投资、设备、项目等的双向流通,提供通关、保税、租赁、仓储、会展等便利。 第二,以文化投融资和交易平台为核心,形成互联互通、统筹运行的平台链。在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配置资源的多种功能中,核心是对资金的配置,关键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在大工业时代,由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催生以土地、厂房、设备、矿产、石油重要自然资源和重型资产抵押、评估的金融体系。而在后工业化社会/创意经济时代,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轻资产型、知识型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大势所趋,它把传统意义上难以进行价值界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转化成为可以抵押、投资、交易、租赁的文化资本,并且与文化金融信用征信系统相结合。2015年2月,由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等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在上海建设了全国第一个文化金融信用征信体系和相关数据库,与此同时,国家级文化金融征信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它包括建设文化产权市场机构信用评级体系、文化金融行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发布“文金信用分”产品,把文化金融征信数据库投入市场化应用,这样的基础工程应该持之以恒,联点成网。 第三,要推动“双平台并举”,即鼓励政府投资的政策型文化服务平台和企业投资的商业型文化服务平台,形成两者的优势互补。前者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和长远布局,在扶持文化产业的战略导向、基础设施、国际合作、培育新锐等方面多做贡献。如南京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服务产业基地、雨花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等;后者应该体现市场敏锐度和服务灵活性,大力开发新兴文化市场,如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钱币邮票交易中心作为全国首家钱币邮票实物挂牌交易平台和线上交易平台,从2013年5月获得批准,到2014年注册的经纪会员机构已达几百家,有5万多交易会员,大部分来自江苏以外的28个省份,日均交易额达5亿元。 第四,要扶持平台型的文化企业,它们具有“平企合一”(企业自主经营与平台服务功能合一)的特点。如盛大、百度、聚力、东方财富等新型企业。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体,不把提供公共服务作为主要功能。而根据互联网时代的叠层结构规律,这些新兴企业可以有多层结构。最下面的是免费/低价的公共服务层,吸引海量的用户集聚,在上面可以叠加诸多的付费/增值的商业服务层,其中腾讯2014年4月QQ/微信在线用户就达2亿人。它们的“供应链管理支持平台”,控制了管理多用户、多供应商、多渠道的订单履行程序,实现用户与供应商、服务商的无缝联接,成为开发新兴市场的强劲引擎。 四、拓展近中远三重对外文化辐射带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的深远意义。它包括了一带一路和两廊(从中国新疆喀什联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阿拉伯海的走廊、从中国云南联接中南半岛交通网经过未来的泰国克拉大运河直通印度洋的走廊)的大战略框架,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相互联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地缘平行四边形。该战略覆盖40多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0亿,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中国将扭转由于近代的积贫积弱,遭受外强割疆裂土,失去东北方向出海口的地缘灾难,推动中国中西部成为直通欧亚大陆、联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兼备的大枢纽,也充分发挥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让欧亚非澳诸多国家的人民,依托一个互联互通的地缘经济合作网络,共享发展的成果。 历史上15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经过19世纪、二战之后、20世纪后期的三次地缘政治大扩散,把西方民主价值观扩散到了欧美、澳洲、拉美、东亚和东欧地区,正如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所说:“西方国家在把民主从西方扩展到西方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方式,包括殖民地、军事占领、冷战阵线等”⑨。但是这种西方价值观和民主政治模式正在遇到越来越大的危机,如同英国学者汤因比所说,“帝国的衰落来自于对外的过度扩张和社会内部扭曲的扩大。”⑩大国兴衰的历史证明:唯有一个大国自身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率先提出和实践全球性的议题,引领全人类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方向,才能吸引广泛的盟友,这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每一个新兴大国,都会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造和推广自己的体系:“比如欧洲的典型方式就是海上扩张加殖民帝国,而美国则是空中优势和全球经济霸权,中国同样也会以崭新的方式来展现其实力”(11)。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就从一个被隔绝于全球经济体系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体现了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的另一种成功模式。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根本道路是和平发展,和平是中国道路的旗帜,发展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科学是中国道路的思想方法。中国不但要实现经济的强盛,而且要通过文化外交、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在全球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和现代化理念。我国文化产业建设,要依托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提升我国在全球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文化资源的供应链、文化品牌的服务链中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扩大我国向国际社会投射的文化正能量。 第一,要以本土文化产业为动力源头,形成投射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近中远三重辐射带,即我国的周边邻国,一带一路的联通地区,以及北美、非洲和拉美等地区。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合资、合作的产业项目,采用“中国故事、世界表述”和“世界内容,中国创意”等生产和传播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时,在演讲中提到“中国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也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甜酸苦辣”(12)。而坦桑尼亚正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非海岸。近年来中国电视真人秀和才艺节目,经过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等过程,已经进入到本土原创、输出海外的新阶段。如英国国际传媒集团从中国灿星制作引进、并且负责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的《中国好歌曲》,正是中国第一部输出海外的电视原创才艺节目。 第二,要扩大中国的对外投资,特别是拓展电子信息类文化出口市场。中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对外贸易规模据估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2014年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的资本净输出国(13)。随着我国对外文化投资的扩大,我国文化出口产品也在不断优化结构,比如2014年,我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产品在海外销售收入达到30.76亿美元,同比增长69.02%。其中客户端类游戏占总出口网游数量比重达27.7%,网页游戏比重达30.9%,移动类游戏数量比重达41.4%,实际销售收入12.73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66.39%,显示了我国网络文化产品出口的广阔前景(14)。 第三,要制订示范性规则,推广由中国创造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中国创新型的文化产业规则、模式、技术和平台,具有率先探索和示范的意义,是可以被各国共享的文化公共产品和财富。如上海、深圳两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开展的文化金融服务,被国际专业人士称为“中国在文化与金融的结合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模式”,要把这些经验向海外推广,进一步发展中国(海外)文化产权交易所等新形态。 第四,吸取各国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向世界投放的文化产品。世界性大国都把掌握各国语言作为扩大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性资源。如根据美国《国防部语言技能、区域知识和文化能力的战略规划:2011-2016》,美国官方、军队和院校目前掌握的各国语言已达380种之多。要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北部湾等城市群,建立多层次的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全面提高我国跨文化贸易的能力。2014年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尚在制作的26集原创动画片《泡泡美人鱼》,委托欧洲最大的电视代理公司——德国国家电视台国际公司(ZDF)作为全球销售总代理,仅在欧洲和北美等地的销售金额就超过1000万欧元,并且与著名美国电视连续剧《纸牌屋》的制作和播出平台Netflix公司签订了2年的播放授权,同时推出英、法、德、中四种配音版本,成为第一部在其视频网络上播出的中国原创影视作品,显示了中国传播多语种的视听产品可以大有作为。 ①“上海参与建设长江流域经济新支撑带的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π”型战略格局中,上海该怎么做》,《解放日报》2014年12月25日。 ②根据我们在上海自贸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调研材料。 ③www.unesco.org ④UNESCO & UNDP 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13 Special Edition ⑤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159页。 ⑥根据我们对顺德文化产业的实地调研。 ⑦《李克强出席博鳌论坛2012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⑧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13两岸42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CCIA》 ⑨郑永年:《地缘政治和民主秩序问题》,《联合早报》2014年9月30日。 ⑩汤因比:《历史研究》,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5页。 (11)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209页。 (12)《习近平:“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腾讯娱乐:2013年3月25日ent.qq.com (13)李予阳:《2014年我国实际对外投资已超过利用外资规模》,《经济日报》2015年1月26日。 (14)李婧:《2014年我国文化贸易的喜与痛》,《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28日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论文; 长江经济带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平台经济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长江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