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_胡伟

浅谈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_胡伟

西宁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水质检测实验室是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切实落实相关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则,履行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从实验室的建设之初到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增加和完善标准化建设,切实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检验检测事业可持续的发展,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建设方向与规模、管理机制、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决定了检测机构竞争力的强弱。由于检测产品的种类和产品参数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展,实验人员活动日趋频繁,实验室成为处处充满安全隐患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场所。例如,实验室规划不合理、仪器设备陈旧、化学试剂混放、管理制度的欠缺、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极易引发事故。它直接影响到了实验人员和检测机构财产的安全。实验室安全问题是所有实验人员共同的责任,保障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是每一位实验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实验室安全问题是实验室安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1水质检测实验室的现状

水质检测实验室主要分布在高校、研究所、各省市检测中心及一些专业的水质检测机构。一般来说,水质检测实验室需要检测四大类指标,分别是消毒剂指标,如余氯、二氧化氯、臭氧等;水质常规指标,如总大肠菌群类生物指标和砷、硒、汞、镉类毒理指标;感官性一般化学指标,如色度、浑浊度、臭和味等;放射性指标如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为了满足这些指标检测要求,水质检测实验室通常配备各种化学试剂及生化仪器。由于多数化学试剂通常是有毒、有害物质,如果这些试剂不进行认真管理,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2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2.1火灾、爆炸安全问题

火灾、爆炸事故是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很多情况下,爆炸和火灾事故并发。加热器件和仪器用电的电火花是主要的火源隐患,而压力气瓶爆炸是主要的爆炸源。实验室的火灾、爆炸安全问题可以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种。物的因素包括实验室设计不合理,实验室设施老化,仪器设备状态不稳定等。有些实验室在设计之初人与机械、作业环境之间匹配不当,规划不完善,比如安装的插座数量不够,插座分布不合理,导致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乱拉电线,设置临时插座,这些不规范的做法都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事故,爆炸的原因可能就是电线短路引起的。人的因素包括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能力、安全意识等。实验室是人员流通较高的场所,实验人员的一些不当操作如忘记关电源,设备或用电器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导致着火等。火灾、爆炸事故是实验室都可能发生的事故,应该重点防范。

2.2化学品安全

化学实验室中常使用的强酸强碱,如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都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剂,磷、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一旦溅到皮肤会造成灼伤,重者皮肤会被腐蚀。实验过程中有毒或挥发性气体,如未在通风橱内操作,无论计量大小、毒性高低都可能会散发到实验室空气中,对人的呼吸系统有一定刺激作用。有机溶剂的蓄积、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泄漏、化学药品的外泄等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慢性中毒事故。苯、四氯化碳、乙醚等的蒸汽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可能也会沾染一些毒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3.1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场地建设的标准化。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种检测实验室逐渐增加,实验室在建设之初,要明根据需求明确建设方案,根据实验室的使用规则,明确功能室布局,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规定,保证用电安全。实验室须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制定一套严格的,可行的,能够防患未然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实验人员操作培训制度。仪器培训应内容多样,重复开展,让培训人员彻底了解仪器的特性及使用规程,尤其是对一些高精度的大型仪器,要进行反复学习演练。建立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制度,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药品管理办法,并对本身具有危害性的检测样品进行管理,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化。在水质检测实验室,对同一种指标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要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整合,优选出最佳的检测方法。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水质指标的检测标准,这为水质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便利,先进的检测方式不断取代原有的检测方式,更加能促进检测工作的发展。

3.2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是检测产品的基本工具,只有实验仪器设备功能正常,才能提供出准确、可靠的检测实验数据,所以必须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实验室应具备性能良好的通风防毒、防静电设施。仪器设备要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整理、清洁、润滑,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实验人员应编写仪器操作规程,将其挂在醒目的地方以便随时查看;实验人员在上机操作仪器前要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与操作规程,使用时实验人员要对其进行登记,登记应记录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开关机时间、使用目的、使用人等;仪器设备还应有保养记录、维修记录,如发生的事故必须详细记录时间、事故原因、操作人及维修情况等。为仪器以后的正常运转与日常维护提供详细的档案资料。仪器设备处在运行状态时实验人员不得擅自离开,避免设备突发状况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仪器设备在安装、验收后要把说明书、维修手册、合格证、装箱单、合同等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要有专人登记、编号、管理,方便日后查阅。

3.3加强实验设施及环境管理

在实施水质检测过程中,实验室设施、环境条件为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一个基础性、重要性条件。实验室配置有能够满足检测工作开展需求的相关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同时须加强对温度、湿度、灰尘、通风、电磁干扰等可能对检测结果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严密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实验室设施、环境条件还必须能够满足工作安全标准,保证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且保证工作人员健康及人身安全。例如在实施水pH值检测时,实验结果报告要求检测环境条件在(25±1)℃时pH值,在使用离子色谱仪实施水中溴酸盐、水中硝酸盐、水中氯化物等检测时,离子色谱仪工作条件要求为恒温。严格按照具体检测标准及要求,加强对实验设施以及实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质量能够符合要求。

结语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不管是实验室操作还是实验前期防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操作难度大的工作,需要每一位实验人员积极参与,协作配合,发挥合力,严格执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和谐局面,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实验室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即使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也能够不慌不乱,把伤害和损失较少到最少的程度,给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2]鲍敏秦,张原,张双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8-191.

[3]黄林玉,陈倩,黄成,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5(3):151-154.

论文作者:胡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浅谈水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_胡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