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放射科 1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疑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8.3岁,。全部患者均使用PHILPS NT-5型0.5T磁共振扫描仪,正交头线圈,扫描层厚为6mm,。采用横轴位序列,其中1例相隔10天检查两次。8例患者进行行横轴位、矢状位SE序列T1加权像。16例患者进行了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根据入选条件,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分析:血栓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约登指数分别是92.33%、7.77%、74.3%、6.7%、0.674,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57%、94.3%、Kappa值是0.833;结论: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望代替DSA。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核磁共振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病因导致颅内静脉窦形成血栓,引起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继而产生的一组疾病,主要以中青年多见,其中女性多于男性。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以头痛、呕吐及其颅压增高症状为主,其中头痛最常见,患者严重时刻可出现肢体无力等症状。本病致残率、致 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CT、MRI的临床应用,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有了明显提高,如: MRI平扫可以显示静脉窦内血栓信号变化及继发脑实质梗塞、出血等表现,目前磁共振静脉成像能方便、直观、立体的显示脑静脉结构,具有空间分辨力、 简单易行等优点,通过核磁共振刻意实现高分辨率扫描以及最小密度投影处理技术,对含铁血黄素沉着等顺磁性物质非常敏感,对静脉及微出血灶诊断有着极强的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6)岁;病程3d~5月。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呕吐23例,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11例,偏侧肢体无力或偏瘫10例,意识障碍5例,癫痫发作4例,晕厥6例。脑脊液检查后均无异常。
1.2方法
30例患者,14例并行ct检查,16例患者行行脑静脉血管造影检查。核磁检查均有轴面T1WI、T2WI、和矢状面T1WI,5例有冠状面T1WI。T1WI TR为550ms,T2WI TR为35ms,矩阵502×109。CT检查以 CM 为基线,层距6mm,静脉血管造影进行颅静脉血管造影。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图像及数据处理
通过自动获得强度图、相位图,图像后评估分别记录每位研究对象以下指标:受累静脉窦;静脉性梗塞范围;MRI 表现及对扩张小静脉是否显示引流静脉数及范围。然后再相对应 的SWI序列同一层面计数静脉数。
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对MRI平扫与 ct检出扩张静脉数量的比较采用配对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MRI所示病变:上矢状窦血栓形成9例,横窦血栓形成9例,上矢状窦、横窦同时累及10例,乙状窦、横窦同时累及1例,直窦、窦汇同时累及1例。30例中急性期20例,位于上下矢状窦、直窦、窦汇同时累及4例,亚急性期4例,分别位于上矢状窦2例、横窦1例、上矢状窦、横窦同时累及1例;慢性期(>2周)6例,位于上矢状窦2例、横窦2例、上矢状窦、横窦同时累及2例,。治疗15天后,上矢状窦由加权像高信号转变为低信号, 8例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出现上矢状窦内强化,而血栓部分不规则低信号影6例, 13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可直观显示上下矢状窦、横窦、直窦、窦汇的形态。
5讨论
核磁共振成像是继CT后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在体外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由于其可多方位成像,以及对软组织有高分辨力等突出的特点,被广泛医学临床检测。MRI提供的信息量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
脑静脉窦血栓是由于多种病因所致发育正常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 从而使脑内血容量增加,导致颅内出现脑组织水肿缺血或出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病情严重,致残致死率高,如果单纯根据临床特征易误诊误治,常规CT因扫描不能观察到所有的浅静脉和静脉窦异常改变,并且减低了诊断的准确性,易延误病情。MRI具有无创性方便快捷灵活特点,扫描时对软组织高分辨力的优点使其成为诊断的优选方法。脑静脉窦血栓的信号随血栓形成时间而变化,但根据脑静脉窦血栓依其形成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种。急性期血栓呈极低信号,亚急性期血栓表现为典型高信号 ,易于诊断,慢性期很好地反映脑静脉窦的血流状态和静脉窦的形态。脑静脉窦形成时受累静脉窦闭塞不规则狭窄和充盈缺损。本组3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平扫确诊29例,另 1例平扫难以确定,但经MRV检查确诊,由此可见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检查手段,可替代以往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杰,周瑾瑕,周芝文等.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 后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4);365-368.
[2]Renowden S.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J].Eur Radio,2004,4(2);215-216.
[3]刘莹,孙立军,宦怡等.检测脑静脉窦血栓的作 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3),260-261.
[4]王秋艳, 李坤成, 高艳. MRI 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J]. 放射学实践, 2007, 22: 362-364.
论文作者:孟菲,于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静脉论文; 血栓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患者论文; 磁共振论文; 信号论文; 造影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