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家玩最快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快乐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宝宝的眼中,游戏什么样?
在正式开始游戏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宝宝眼中的游戏(不是你看到的游戏哦),以及游戏对宝宝意味着什么,才能真正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游戏。
专家支持/Mogel教授(德国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研究者)
Q 未满1岁的小婴儿也会玩游戏吗?
Mogel教授:游戏没有年龄界限,“会不会玩”完全是大人的想法。当孩子游戏时,也是他的发育过程。也许有些游戏在大人看来是荒谬的,但对孩子来说都是“恰当”的游戏。
比如,宝宝喜欢吮吸大拇指,也喜欢在换尿布的时候,去抓擦在屁股上的润肤油。这些触摸、抓握正是游戏的开始,宝宝活动着他的手指,并且放在嘴里,通过手口的配合,增强了宝宝的兴趣,并且形成了最初的感知。所有活动的、发出声响的、引起新的感觉的东西都让宝宝感到很兴奋。我们可以把这些叫做功能性游戏。
Q 为什么称为“功能性游戏”呢?
Mogel教授:因为宝宝在早期阶段的游戏目的是为了体验和认知各种物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那些能直接对宝宝产生作用的活动和游戏,给宝宝带来的乐趣最大。
例如,宝宝躺在摇篮里,摇动他,让他感受活动的感觉。轻轻地撞一下摇篮,是更强的感觉。还可以让宝宝感受太阳的光线、冰激凌的冰凉、妈妈嘴巴里发出的声音——宝宝自己的嘴巴也能发出来。
Q 游戏给宝宝带来了那么多乐趣,那么宝宝还需要玩具吗?
Mogel教授:宝宝需要玩具的刺激,而玩具并不一定要从商店买来。一把烧菜的勺子,可以让宝宝拿着敲打地板。几张纸可以弄皱,或者撕开,这些都能带来游戏的效果。而且对宝宝来说,最重要的玩具当然是他的爸爸妈妈,所以游戏中你们能有身体接触效果会更好!
Q 在“功能性游戏”之后是什么?
Mogel教授:我们通过研究,将游戏分成不同的阶段,并符合孩子的发育过程。在功能性游戏之后是体验性游戏、早期的符号游戏和构建游戏,稍后的还有角色扮演和规则游戏。通常这些阶段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有重合。
Q 构建游戏与功能性游戏的区别是什么?
Mogel教授:如果我们观察两岁的儿童,会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有一定的目的性。与婴儿不同,两岁孩子在游戏前先确定了目标,他们希望在结束时获得成果,比如用积木搭建一个小高塔,而且它不能倒塌。为了尽可能确保目标的实现,他们会制定计划:最开始放大块的积木,然后越来越小的。这类事先确定的游戏反映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巨大发展。
Q 游戏总能意味着学习吗?
Mogel教授:对于孩子来说游戏首先是带来乐趣和满足自身的好奇。但是,孩子在大部分游戏中也能学到很多。
尽管如此,我们要注意,有教育性质的学习游戏,也就是游戏的目的由成年人设定,这样的游戏往往并不完全适合孩子。真正的游戏首先是出自孩子的兴趣,而其他的,我们应该把它们叫做“功课”。
和宝宝一起做手工
现在该让小手活动活动了,用家里的纸盒子、空瓶子和宝宝做手工吧,游戏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明白变废为宝的道理哦。
1.两只怪兽:找几张报纸做成两个纸袋,纸袋大小以能套住妈妈和宝宝的头为宜。然后再找几只彩色水笔,妈妈在纸袋上挖出大小不同的眼睛和鼻子,让宝宝用彩笔涂色。妈妈将涂过色的纸剪成条状,贴到纸袋上,做成宝宝喜欢的“怪兽”面具,分别套在妈妈和宝宝的头上。于是,妈妈和宝宝分别变成了大“怪兽”和小“怪兽”。这时,两个“怪兽”相互追赶,这样会逗得宝宝开怀大笑。(适合2岁以上)
2.手套演员:将五指手尖的指套剪下,在指尖部缝上两个扣子做眼睛,剪碎布做鼻子缝在指尖上,嘴巴既可以用线缝出,又可以剪布缝上。如果是小孩就用碎绒毛蘸上胶水粘在头上,如果是动物可用布做耳朵缝上。把它们套在手指上,看我们的手套演员就要开始表演节目了!(适合2岁以上)
3.拨浪鼓:在小纸盒子里面装上黄豆、沙子、大米或者其他东西,然后封好,摇一摇,让宝宝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还可以让宝宝自己做拨浪鼓。如果他要装小纸片在里面,你也不要阻止,实践会让他知道什么东西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适合5个月以上)
4.自制“土火车”:先收集各种各样的漂亮鲜艳的纸盒子,比如化妆品的盒子、饼干盒子等等。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做火车,其实很简单,只要用一根绳子将纸盒串连起来就大功告成了。(适合1岁以上)
5.牛奶盒子搭成的城堡:每天喝完的牛奶盒子,洗干净晒干以后就送给宝宝,给他“添砖加瓦”。并且大方地把宝宝房间的一角都让他自由发挥。先只有一栋小房子,然后可能变成高楼大厦、城堡宫殿。千万别随便拆掉,若干年后你们家也许会出一个真的建筑设计师,牛奶盒子的城堡会带给其他人很多启示。(适合1岁以上)
6.忍者神龟来啦:找几个刚好和宝宝身体差不多大的纸盒子,当然,大一点的纸盒可以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在纸盒上贴或画上绿色的龟壳,也可以是红色、蓝色的,套在宝宝身上,宝宝就可以在地上爬来爬去了。爸爸和妈妈也参与进来,宝宝会更开心。不要介意被邻居们看见你们一家人在装“乌龟”,管他的呢。(适合2岁以上)
7.纸盒桌子和凳子:大的纸盒子翻过来,就是一个结实耐用的桌子,小的纸盒子翻过来就变成了小凳子。小凳子虽然不怎么结实,但是可以经常更换。宝宝的房间允许他大胆设计尝试,妈妈要做的是把这些设计变得更精致一些。纸盒桌子可以搭上桌布,纸盒凳子可以贴上好看的包装纸。(适合1岁以上)
8.风的声音:把平时收集的小纸盒子拿出来制作自己的风铃。纸盒子要轻巧漂亮的,每个纸盒子下面挂一个小铃铛,然后用喜欢的丝带把盒子全部穿成长长一串,放在迎风飘展的门边。纸盒风铃响啦,咦,不是没有风吗?原来是爸爸回来啦! (适合1岁以上)
9.鸡尾酒果冻:将水果味的果冻粉用热水融化,分别注入几个玻璃杯中,只需倒入至玻璃杯1/3容积的位置。再把装好果冻液的玻璃杯放入冰箱内冷藏1个小时,直到果冻凝固后取出。再次将玻璃杯放入冰箱冷藏,直至第二层果冻液凝固。取出后,再倒入适量的酸奶,用小勺舀着吃。(适合3岁以上)
10.土豆小鸭子:大一些的土豆做鸭身,小一些的做鸭头,用火柴棍连接,嘴巴、尾巴、翅膀可用硬纸片或小木片插成。(适合1岁以上)
11.电的游戏(“风”娃娃):用废旧物(雪碧瓶)做成一个玩具娃娃头形,用塑料包装绳做成头发,插在雪碧瓶上;双手上下摩擦瓶子,头发就会飞起来;用梳子反复梳理“头发”,然后用梳子吸引“头发”,它也会飞起来。(适合3岁以上)
12.好玩的传声筒: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各用针线穿一个小孔,用一条长约60厘米的线穿起来;妈妈和宝宝各拿一个杯子,用互通电话的方式传递各种声音。(适合2岁以上)
宝宝不高兴,游戏来帮忙
每天憋在屋子里宝宝难免不高兴,早上不要穿衣服,中午就不好好吃饭,下午不让妈妈做家务,一直黏在你身上……其实,他无非就想找点玩的,那就让他玩个痛快吧。
给不喜欢衣服的小孩儿
1.边提问题边穿衣:“看看你的衣服,袖子像什么呀……山洞!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像宝宝昨天吃的红苹果对不对?”有这一堆“问题”牵制宝宝,相信他的穿衣烦恼还没开始,衣服就穿好了。(适合3岁以上)
2.衣服的怪名:你们可以给每件衣服起一个外号,越可笑越好。比如,宝宝衣服上有个一捏就嘎吱嘎吱响的小玩意儿,那就叫这件衣服“嘎吱嘎吱”好了。(适合1岁以上)
3.魔幻“穿衣镜”:在纸上画一个代表宝宝的小人,这个小人就是宝宝的魔幻“穿衣镜”。如果宝宝学会了将小胳膊伸进袖子里,就让他给小人的袖子涂上他喜欢的颜色,如此等等。(适合2岁以上)
4.“救火”游戏:妈妈假装拉响“火警警报”,让宝宝扮演消防队员,赶快穿上“消防服”去救火,于是,穿衣不再仅仅是穿衣,而是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游戏。(适合2岁以上)
5.假想敌:你可以假装说有个宝宝也正在穿衣服,让他们比一比谁先穿好。妈妈一边帮宝宝穿衣,一边描述宝宝的“假想敌”穿衣的进度,督促宝宝加快速度。(适合1岁以上)
6.寻宝游戏:把宝宝喜欢的小玩具放在他的袖筒和裤筒,让他一边穿衣服一边寻宝。(适合10个月以上)
给吃饭时不老实的小孩儿
1.小飞机:一个小的飞机模型绑在勺子上,装上食物,假装飞机要回家,让宝宝把嘴张大。或者让宝宝用自己的小手当飞机运送食物到嘴里。(适合8个月以上)
2.餐桌运输工:让宝宝扮演运输工,把餐桌上的食物运送到家人的饭碗里。(适合1岁以上)
3.给娃娃剥香蕉:让宝宝当妈妈,照顾洋娃娃,先给洋娃娃剥香蕉,再示范给洋娃娃怎么吃。(适合1岁以上)
4.冰水果:你可以将一些小块的菠箩、甜瓜和香蕉穿成一串,冻在一起,制成冰爽水果,不爱吃水果的宝宝也会觉得好玩而想尝试一下。(适合1岁以上)
5.我的食物呢:把勺子举到孩子的嘴边,说:“我没看,我没看。”当他一口把食物都吃进去时,你要假装没看见,再面带疑惑地问他:“我的食物呢?”。然后引诱他吃第二口。(适合10个月以上)
6.食物的小外号:给每种食物起一个可爱的外号,比如把西红柿叫做喷水月光,把豆子叫做绿色小矮人,把胡萝卜叫做橘色外星人,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适合3岁以上)
7.你喂我吃饭:你和宝宝互相喂饭,看谁吃得香。他可以用小手抓着食物喂你,也可以用勺子。(适合6个月以上)
8.哪来的声音:嚼一些有硬度的蔬菜时会有咯吱咯吱的声音,你就用这个声音吸引宝宝,“哪来的声音?”,然后鼓励他也制造一些声音让你找。(适合2岁以上)
9.挠挠小脚丫:小婴儿吃奶时常常吃到一半就走神,这时你可以轻轻挠挠他的小脚丫,把他的神儿勾回来。(适合3个月以上)
给不喜欢吃药的小孩儿
1.来来来,干杯:喂药时准备两个小杯子,一个杯子里装着混合了药的开水,而另一个杯子也装着开水,“干杯”一下,药也就喂下去了。(适合1岁以上)
2.针管游戏:把药水装进一次性的针管里,宝宝会觉得用针管吃药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而且不会因为一次灌入的药量过大而呛到宝宝。(适合10个月以上)
3.冰棍药来了:把药冻成“冰棍”也很受小家伙们的喜欢。而且冷藏过的药物,味道不会太重。(适合8个月以上)
4.吟诗喂药:喂药时让爸爸来个搞笑版的吟诗,要变化腔调,伴有动作,面有表情,偶尔再乱改一下词儿,只要小家伙开口一笑,药顺势就送进去了! (适合1岁以上)
给不让妈妈做家务的小孩儿
1.听指令做动作:你面对宝宝,发出简单的指令,如叫他拍拍手,摇摇头,或伸出舌头笑一笑等,一面说一面亲自示范给他看,要是宝宝的年龄可了解说话的内容,你可以说话,不做示范。(适合6个月以上)
2.用盐来画图:抓一把盐,用蜡笔在盐上加色,然后剪一段双面胶纸,撕去胶,把有色的盐,贴附在撕去纸面的胶纸上,这条双面胶纸就形成了美丽的图案。(适合3岁以上)
3.炊具音乐会:把准备好的锅碗等东西倒扣在桌子或地上,然后给宝宝筷子或调羹,让宝宝尽情地敲打。(适合10个月以上)
4.倒水游戏:把各种大小的杯子给宝宝;鼓励宝宝用杯子装满水,并倒进一个大锅中。(适合10个月以上)
5.舀豆子:先把各种豆子分类放在碗里。妈妈拿着汤匙示范舀的动作,并鼓励宝宝尝试去舀。要时刻盯紧宝宝,不要让他误吞豆子。(适合8个月以上)
6.锡纸立体画:妈妈先把面条剪成约20厘米长,排列在大盘子上。然后鼓励宝宝用面条做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最后把锡纸放在面条上。让宝宝在锡纸上根据面条的位置用手指描绘,一张锡纸立体画就出现了。(适合1岁以上)
7.用脚取空罐:把果汁空罐倒放在地板上,宝宝坐在地上,双手触地支撑身体平衡,用两脚尖将空罐竖立起来。既可以锻炼宝宝的小脚丫,又让你有时间在旁边擦擦桌子、扫扫地。(适合3岁以上)
8.踢坐垫:宝宝先躺在沙发上,双脚举高。爸爸把第一个坐垫,放在宝宝的脚掌上,让宝宝以双脚撑着坐垫,然后数“1、2、3”,把坐垫用力踢走。这可是练平衡的好机会哦。(适合2岁以上)
9.呼啦圈清洁车:用一个呼啦圈,套在你与宝宝之间,模拟架车行驶。你们可以一起开着这辆清洁车到处做家务,也锻炼了宝宝的合作能力。(适合2岁以上)
标签:玩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