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_政治论文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特征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系统,是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环境要素构成的。这些环境要素一方面具有多种相同或相似之处,即具有环境要素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存在各种差异,具有环境要素的特殊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部结构,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本质属性和外在特征,从而使人们能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的影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结构特征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部分、各单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或相对稳定的作用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内部各部分、各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或作用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部分、诸因素是通过何种方式来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方面有何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有机性与统一性。这种有机性与统一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也正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发生联系与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有机性与统一性,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有机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在构成整体环境时,在联系方式上不是支离破碎、互不相干,而是有机合成的。一方面,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诸要素各部分密不可分。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按照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作用范围等区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部分、不同类型,但这种区分只有形式上的或是理论上的区分。在实践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如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区分,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区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区分。但实际上,它们都不是孤立的、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诸要素、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这种相互协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和谐相处与配合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之间不可能不存在矛盾,但它们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中又表现出同一性,各种环境因素可以协调一致来发挥作用。在这些环境因素中,在作用方式上有主导性因素与辅助性因素的区分,但这两类环境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也正是由于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协调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可以形成一种整体合力,这种合力往往大于各种环境因素作用力的机械相加之和。如在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变化过程中,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具有协调一致的特点;如果把这三类环境因素机械地分割、隔离开来,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就不全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就可能出现缺陷,从而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是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的统一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影响时在方式上的统一特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同样是一个统一的矛盾体,其内部结构复杂,组成要素繁多,但在整体上表现为统一的境况或氛围。如,我国的政治环境尽管政治思想观念多种多样,但在整体上却是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同时,这种统一性还可表现为作用或方式的统一性。各个环境因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及其过程均发挥作用。但作用的方向并非只有一个,这就使得环境因素在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抵消的过程中,最终达成环境因素在相互作用上的一致性。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之间既有协调的一面,又有对立或排斥的一面,而这些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因素相互斗争,力量此消彼长,最终形成统一的影响,直接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的有序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的有序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存在方式上呈现的格式化倾向以及这些因素交替作用的规律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重要特征。它显示了这一系统与能力方面的完备性和生命力。

一是环境因素的格式化。构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境因素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有序系统,呈现出纵横交错的格局。从横向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或若干个部分。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可以分为社会环境、社区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看似独立,实际上又是由一根红线连接在一起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活动范围及群体隶属关系为红线来进行排列与分类的。从纵向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所覆盖的范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用方式与程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主导性与辅助性的环境因素。即使在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际交往环境子系统中,也可以分为关系密切层环境因素、关系较密切层环境因素、关系一般层环境因素、关系疏远层环境因素等。

二是因素更新的规律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一方面来自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的人是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来自于环境因素内部的相互作用。这种改变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地位改变以及要素的增减等等。这种改变并非杂乱无章,而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变化,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不断更新、改变,更多地带有一种目的性、可控性和有计划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本质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本质特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身所带有的从根本上决定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属性。它是全面、正确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并科学地预测这一环境系统运动变化方向的基础。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阶级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所体现的与特定阶级相一致的属性,它决定着环境因素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倾向性,并影响环境因素的发展变化。环境的阶级属性问题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归纳起来,代表性观点无非是三种:①否认环境存在阶级性;②只承认部分环境具有阶级性;③明确坚持环境的阶级性。本人持第三种观点。

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注: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品德体系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它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利于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社会的政治稳定,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阶级性只能是一种无知或虚伪的表现。

其次,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环绕于人周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社会生活环境,而社会生活环境的状况受到人们社会生产、生活行为的影响。从宏观的国家与法、社会意识,到微观的个人思想与行为,都受到阶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既然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那么,主要由社会生活环境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又怎能摆脱阶级的影响或控制?也许有人提出质疑,自然环境因素具有阶级性吗?的确,自然环境因素在未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时,不会有阶级性,但当它被特定阶级利用,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后,它就蒙上了阶级的色彩,就象一幢房子被用作监狱,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而且包括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很显然,政治因素直接与相应社会的阶级结构密切相连,而经济因素中各种矛盾的根源及矛盾的发展变化都与特定社会的阶级利益密切相关,至于文化因素更不可避免要受到特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意识形态的制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渗透着阶级意识,体现着阶级性。另外,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千差万别,作用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一些非统治阶级尽管在社会地位上相对处于劣势,但也会从本阶级利益出发,争取和营造有利于本阶级生存与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但总的来说,这种环境不会偏离统治阶级利益的大方向。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性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社会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人的社会化过程。从个人来看,人们是通过社会化来使自身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的生活的。从阶级角度来看,一定阶级或组织试图通过对人的社会化来培育具有本阶级或组织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社会成员。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社会环境因素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人的社会化水平,同样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环境的来源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政治性要素主要是人们政治活动的产物,经济性要素主要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文化性要素主要是人们文化活动的产物。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除极少的未经人工塑造的因素外,均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社会属性。二是表现在环境的内部构成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是由社会性要素和自然性要素构成的,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会性要素占据主导地位,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是决定性因素。三是表现在环境作用范围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参与以及主客体的主观能动选择,环境因素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与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这些教育环境因素在承担社会教育义务的同时,也在完善其社会教育功能。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深入到各个成员的社会生活层面,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它的影响范围同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外在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外在特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外部表现方面的特点。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感觉最多、最直接的还是其外部特征。

第一,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十分广泛,可谓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横向看,它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既包括物质性环境因素,又包括精神性环境因素,既包括政治环境因素,又包括经济环境因素与文化环境因素;从纵向看,它既包括历史的因素,又包括现实的因素,既包括社会大环境,又包括社区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小环境;从环境作用的性质来看,它既包括积极环境因素,又包括消极环境因素。这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环境因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网络系统,全方位地、多渠道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第二,复杂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由千千万万环境因素构成的网络系统,这就决定了这一系统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各种因素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上,而且还表现在环境因素本质属性判别的复杂程度上。虽然,在理论上很容易将各种环境因素划分为主导性因素或辅助性因素,积极性因素或消极性因素、先进阶级的环境因素或落后阶级的环境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因素不一定能直接感觉到,也不会贴上属性标签,确实难以区分。

第三,动态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同样日新月异,处于一种动态运行过程中。从自然环境因素来看,随着人们改造世界、利用自然的生产活动的深入,今天人们面对的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要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环境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方面,改革前,搞单一的公有制,单一的计划经济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改革后,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逐步落实。在政治方面,改革前,“以阶级斗争为纲”,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十分严重;改革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逐步落实。在文化方面,改革前,文化问题无限上纲上线,科学与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改革后,文化战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科教兴国”成为跨世纪战略的最强音。这些因素前后的变化,都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动态性。

第四,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价值观的影响不是靠强制手段来实现的,而主要是靠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及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千千万万的教育因素都在跟教育主体发生接触,主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交流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日积月累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出现情感的升华,政治思想认识的升华。如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劣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第五,可塑性。从环境与人的关系来看,一方面,环境制约人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人又反作用于环境,即人们可以能动地去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们完全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一定社会范围内的环境因素,使环境因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需要。符合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需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可塑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的改变往往要靠国家或社会的宏观调控。在短时期内靠部分人的努力,宏观环境因素难以有大的改变,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完全可以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去设计、创造与建设。

标签:;  ;  ;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