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君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卫生院儿科 315193
【摘 要】目的:探析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发热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74例小儿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法进行分组,74例患者被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皮疹、呕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两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患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8/3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3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发热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发热治疗的效果
前言
发热是由于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由于体温过高或者才长期发热状态下,导致的病理性损害,机体体温调节功能逐渐受到破坏,从而引起多种并发症[1]。小儿出现体温过高需要及时降温,避免由于高热惊厥造成的小儿大脑受到损害[2]。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74例小儿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法进行分组,74例患者被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其中实验组男患者17例,女20例,年龄在2-6岁,平均年龄(4.2±1.2)岁,对照组男 14例,女23例,年龄在3-7岁,平均年龄(4.5±1.5)岁,两组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有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经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发热,患者体温均在38.5-41.5摄氏度,平均体温为39.0±0.1摄氏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常规降温治疗,包括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等。
对照组患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剂量为15mg/kg,患儿发热时,间隔6小时左右可给予口服一次,一天的24小时内不可以超过4次,两组患者每隔1小时给患者测量一次体温,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生产企业: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359,规格:30ml:0.6g)根据患儿的体重,一次1omg/kg。一般布洛芬推荐用于6月以上的小儿,6月龄以下的小儿还是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1.3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评价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皮疹、呕吐)。具体判断标准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八个小时后体温出现明显下降在1摄氏度以上;有效:患者治疗8小时后,体温下降0.5-1摄氏度;无效:患者治疗8小时后体温没有明显下降。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根据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n)以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两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患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腹痛2例、皮疹4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8/37)实验组患者出现呕吐一例,无腹痛和皮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3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发热患者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研究表明,患者体质条件不同,由于季节、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患者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毒影响,造成患者具体出现发热[3]。监测患者肛温高于37.8摄氏度可以诊断为发热[4]。由于发热时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会到导致受到刺激出现暂时增强,可以有效清除病原体,患者体温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饮水减少身体不适,饮用适量葡萄糖也可以缓解发热造成的身体不适。患者体温升高与38.5以上时,需要给与适当的物理治疗,进一步控制体温,采用药物治疗是最快速有效的治疗办法[5]。布洛芬混悬液能够有效阻止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产生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具有镇痛抗炎症的效果,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造成的影响较小。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两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患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8/3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37),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发热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敏怡,李海珊,何锦妍. 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烧贴治疗小儿发热效果比较探析[J]. 北方药学,2017,14(8):17-17.
[2]贺芳. 布洛芬混悬液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4):130-131.
[3]陈璐,黄文红,应鄂华,等. 右旋布洛芬与布洛芬混悬液在6月~6岁儿童中退热疗效的对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93-95.
[4]刘沧海,肖汇琼.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8,v.25;No.497(10):127-129.
[5]杨志. 小儿发热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116-117.
论文作者:沈雁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儿论文; 体温论文; 对照组论文; 率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