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对瑞芬太尼麻醉的影响论文_阿迪里江·阿不都拉

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对瑞芬太尼麻醉的影响论文_阿迪里江·阿不都拉

阿迪里江?阿不都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830001)

摘要:

目的:探讨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在瑞芬太尼麻醉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共有537名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按A118G基因型分为A/A、A/G、G/G三组各108人,并从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共324名,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和灵敏度。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G/G组瑞芬太尼使用量最多,A/G组次之,A/A组最少;A/A组麻醉灵敏度最高,A/G组次之,G/G组最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118G多态性A>G突变,导致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消耗量增加,需要增加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药理效果,此外,还导致患者对疼痛反应的敏感度降低,使得瑞芬太尼的麻醉灵敏度降低。

关键词: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泛为人们所知,瑞芬太尼是麻醉界里程碑式的发现,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麻醉。作为阿片类药物的一种,瑞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新型的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镇静和镇痛,但瑞芬太尼会导致呼吸被抑制,如果滥用会导致重大医疗事故。为探讨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在瑞芬太尼麻醉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对研究进行分析回顾,记录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共有537名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从中随机选取32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体检,确保没有其他特殊疾病的干扰。研究前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解释此研究,待其理解同意后将所有患者按A118G基因型分为A/A、A/G、G/G三组各108人,年龄分布在20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34岁。两组患者在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118G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对本研究提取的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PCR-RFLP法采用PCR对含有突变位点的片段进行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异的序列,并进行并切割,使用电泳由限制酶图谱对酶切产物进行分析和判断。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临床记录观察,将①手术治疗过程中瑞芬太尼的使用情况分为较多,较少,很少②手术治疗过程中瑞芬太尼灵敏度分为灵敏,较迟缓和迟缓,用手术时间代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用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 检验和t检验;P<0.05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通过三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瑞芬太尼的使用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G/G组使用量最多,A/G组次之,A/A组最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瑞芬太尼使用灵敏度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A/A组灵敏度最高且手术时间最短,A/G组次之,G/G组最低且耗时最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阿片受体从而产生阵痛的作用,瑞芬太尼作为阿片类药物中效能较高的药物,在体内主要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酯酶水解而产生药理效应,其作用特点主要为效率高、耗时短。瑞芬太尼是阿片类药物中的主要代表,现常用于手术全程的阵痛及镇静。瑞芬太尼的化学结构式较为复杂,由于酯键的存在,导致其可被酯酶迅速水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并通过肾脏排出,不依靠肝脏的代谢。瑞芬太尼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在临床上应用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另外,水解的过程中没有组胺是的释放,容易消除,起效快。不管静脉输注时间的长短,它始终保持在4分钟以下的静脉输注半衰期,即便是心脏肺部转流术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由于个人身体条件的差异,临床使用的过程中患者对瑞芬太尼的敏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手术操作时间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上。但是,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发现,瑞芬太尼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在瑞芬太尼麻醉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OPRM1位于基因组第6号染色体长臂上,是人类编码μ阿片受体的基因,研究表明,中国正常人群OPRM1A118G基因型频率A/A为0.372~ 0.526,A/G为0.361~ 0.519,G/G为0.109~ 0.113。现如今,通过各大期刊及出版的论文,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SNPs大约有100多个,而且这其中处于外显子区的占大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非蛋白编码区。翻阅过去的文献资料,我能会发现其报道了OPRM1的基因翻译区的10个SNPs,内含子的8个SNPs。在外显子1的118bp处A>G突变是OPRM1编码区常见的突变,该错译SNP导致N-末端区域的氨基酸改变,并以G代替核苷酸118位置上A,所以引发了MOP受体蛋白40位置处,天冬酞胺(Asn)为天冬氨酸(Asp)所取代(N40D),导致MOP受体与N-关联的糖基化作用从5个位点减小至4个。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瑞芬太尼麻醉的使用量和灵敏度,我们可以发现G/G组瑞芬太尼使用量最多,A/G组次之,A/A组最少;A/A组麻醉灵敏度最高,A/G组次之,G/G组最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在手术过程中,运用瑞芬太尼对机体进行麻醉时,会受到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118G多态性A>G突变,导致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消耗量增加,需要增加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药理效果,此外,还导致患者对疼痛反应的敏感度降低,使得瑞芬太尼的麻醉灵敏度降低。

参考文献:

[1]张利萍,张芝衰,张现代等.全麻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43-45.

[2]易杰,叶铁虎,罗爱伦等.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3):183-186.

论文作者:阿迪里江·阿不都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对瑞芬太尼麻醉的影响论文_阿迪里江·阿不都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