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丽特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丽特

摘 要:目的研究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进行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安全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儿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7%,对照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42%;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6.76%。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护理措施

引 言:当今社会医疗行业里面的高危行业之一当属儿科。儿童身体还处于发育期,免疫力、抵抗力都比较弱,动作行为不可预见性多等因素,加之在部分医院儿科护理中缺乏针对性应急处理防范措施,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患儿家属的情绪也容易激化。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贯穿着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加快患者康复的必要途径[1]。儿科是医院比较特殊的科室,是涉及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心理的综合性科室。患儿年龄较小、抵抗力不足、依从性不高、自控能力差等问题,是导致护理工作难度加大和风险因素高于其它科室,影响就医安全和护理质量。有研究表明,针对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和安全措施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2]。本研究就儿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因素以及预防与解决的措施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36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均分为的方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68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0~11岁,平均年龄(5.23±2.17)岁,肺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腹泻11例、手足口病17例;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0.5~10岁,平均年龄为(5.18±2.03)岁,腹泻12例、肺炎23例、手足口16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安全防范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风险因素

(1)护理记录不全,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登记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记录潦草。

(2)护理质量不过关,护理态度不好,护理操作不熟练,如穿刺技术不过关,药液更换不及时。

(3)意外事件,患儿坠床、跌倒、烫伤、碰伤、输液反应等。

(4)用药问题,标本送检、输液问题。

(5)感染问题,由于对医疗器械、空气、地面清洁消毒不及时,或者医疗废物回收不及时,导致患儿交叉感染。

1.2.2安全防范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加强职业培训,定期开展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根据儿科的特殊性,制定适合患儿的护理计划,提高穿刺技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要以热情、真诚、严谨的服务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患儿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

(2)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加强跟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沟通,语言要亲切,主动关心和接触患儿,态度和蔼可亲,并对患儿家属讲述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目的,加强患儿家属、患儿与护理人员的配合。

(3)优化人员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资历、学历和实操水平进行分配,穿刺技术好的主要做穿刺工作,沟通技术好的主要处理接触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护患沟通,合理安排值班表。

(4)加强用药及护理安全,对以往发生的坠床、跌倒之类的不良事件应该及时对患儿家属强调,用药时,护理人员需向家长说明药物注意事项如用药方法、用药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合理、安全,确保药物发挥最好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心理护理,患儿依从性差,护理人员跟患儿接触的时候尽量微笑,和患儿聊一些患儿感兴趣的话题,来提高亲密度,使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会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两组护理的满意度;对两组出现不良事件如患儿跌倒、漏液、脱针进行统计。

1.4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该量表中具有基础护理、专业技能、安全措施、服务态度这4方面内容,每项内容分值10分,量表总分值40分,很满意分值为≥30分,满意分值为20-29分,不满意分值为<20分,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主要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9%高于对照组的86.76%,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7%低于对照组8.82%,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表[n(%)]

讨论衡量一个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临床护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3]。儿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患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低、自控力差、配合度差等增加了护理难度和护理风险,容易产生护患纠纷,降低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因此,在整个儿科护理中,应该分析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实施可行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满意度、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4]。一般护理风险因素有护理记录不全、护理质量不过关、护理意外事件频发、用药问题和感染问题,这些因素导致护理风险的增多,尤其是护理意外和用药问题,这些都关系着患儿的生命健康,应该特别重视[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为医院护理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识别,降低风险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尽可能的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权利[5]。儿科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能为临床儿科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儿科护理管理加入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在对患儿的护理中,应当提前总结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志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165-170.

[2]闫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5):119-120.

[3]温小芳,刘肖群,郑从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5):85-88.

[4]汪晓燕.儿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风险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208.

[5]赵曌.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0):1238-1239.

作者简介:

林丽特,1989年9月 ,女,汉族,浙江省瑞安市,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护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方面,邮箱: linlite890829@163.com

论文作者:林丽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_林丽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