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论文_孙静

在阅读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论文_孙静

孙静(牡丹江市新安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南朝齐梁时的文学家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 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情以入文。另外,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感悟、体会文中词、句、段、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 体验 词 句 篇

中图分类号:G6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146-01

前言:情感体验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它是伴随着个人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为转移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阅读、体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感受。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进文章特定的情节,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只有被深厚的感情渗透时,才能产生一种动力,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达到理解文章内容,陶冶道德情操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文字的内蕴。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首诗,一幅画,包含着丰富的情愫。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去捕捉、感悟、输理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一、捕捉词中的情结

英国唯心主义美学家罗宾?乔治?科抄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想象性活动,他的功能在于表现情感……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我们看见或听见“瞠目结舌”这一语言符号时,马上意识到惊诧这一情感状态;同样“手舞足蹈”表示高兴;“哭天喊地”表示悲哀;“咬牙切齿”流露出仇恨……通过这些语言符号,我们从中获得了具体的表象,引起情感体验。当学生随着积极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时,我们无须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而直接地突然地就可了解言内之意蕴,言外之话音,并以此调拨情感之弦。

第四册《浪花》是一首散文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浪花这个淘气的娃娃与“我”在沙滩上嬉戏的场面。教学时,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如“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笑着跑回家”“跑来又跑去”等,想象当时孩子与浪花嬉戏欢笑的场面。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即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其快乐。最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生活的快乐,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了应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再如第四册《小鹰和小鸡》一文第三自然段中:“小鸡却不肯离开鸡窝,他怕受风着凉。他不肯离开树阴,担心太阳晒得发慌。他羽毛长齐了,不肯练习飞翔,最多扑腾几下,和同伴儿争几粒草籽儿尝尝。”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不肯”之后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鸡?”通过表象的激活,小鸡那种缩头缩脑,只图安逸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这时无须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便体会出作者用3个“不肯”的目的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体验词语中所蕴涵的情感,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想境界。

二、感悟句中的情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中有许多句子是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流露,源自内心的真情呼唤,多是文中的点睛之笔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感悟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定会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催动学生自我发展,自求自得。

《我不能忘掉祖国》一文教学中,抓住讨论会上宋庆龄批驳美国学生错误观点的句子,体会宋庆龄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句子时,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宋庆龄所言:“中国不可能被淘汰!”的语气是多么铿锵有力,理由是多么有根有据。“睡狮的吼声”指的是什么?学生理解后,可引发学生讨论:假如你也在讨论会上,耳闻美国学生的发言,你们会怎么想?怎么说?今后如果遇到有人侮辱我们的祖国时,你们该怎么做?通过联系自身情感,就把宋庆龄的爱国赤诚引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并以此不断扣击学生的心弦,达成情感共鸣的状态。

再如,在教学《长城》中“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了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一句时,老师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你的脑海里出现的人物是谁?把他替代到这一句中读一读,在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当时有的学生想到了“双腿残疾的老人”,有的想到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还有的想到了“拉着妈妈的孩子”,可以说孩子的想象非常丰富。通过各种人登上长城,想象目睹长城坚强、刚毅的不同感受,再把各自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一次又一次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长城的刚毅、庄重与伟大,一种伟大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

上面两例教学,由于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进行语言实践,抓住了句子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很快地融入了课文情景,介入到深切的体验过程中。在共识的基础上共鸣,在共鸣的基础上真正感悟,有所心得。

三、梳理篇中的情脉

语文课本中的多数文章是名家的作品。他们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有的甚至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生命。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情感链条,是教学的关键。把握住作者表达的情感脉络也就抓住了文章人物及作者的思想动态,从而达到人文合一的效果。

1.入情入境,增强体验

教材中有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散文。文中所写之景无不是美如仙境,另人心旷神仪。如《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三峡之秋》……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又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往往对文中之景可望而不可及,对作者所表达的赞美及热爱之情体会的自然也就不那么深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电教手段把远景请进课堂,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的刺激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论: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显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直接推进言语实践的最优化。在课堂中,要让学生自我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定会孜孜以求,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学生情上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指导使用全书》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出版发行

2.《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2期 山西教育出版社发行 9页~11页

3.《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27页~242页

论文作者:孙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在阅读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论文_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