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生物教学_教师评价论文

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生物教学_教师评价论文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新课程标准生物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标准论文,生物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001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全新课程理念,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如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家庭条件不一样,个体的爱好、兴趣、行为、习惯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可能造成学生们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对花草树木感兴趣,有的同学对昆虫感兴趣,有的同学对大型猛兽感兴趣,有的同学对海洋生物感兴趣,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就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

二、改进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1],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通过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从而构建全新的认知体系。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学法指导,打造学生发展个性的充分空间 新课程、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空间。在生物教学中可利用生物活体、直观教具、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新教材中的优美文字、精美图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从而直接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如:细胞怎样分裂?种子为什么萌发?蚂蚁怎样进行信息交流?防腐剂为什么能防腐?等等。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射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积极状态,不媚权威,敢于质问和求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根据新课程理念,生物课教学要鼓励学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促进互动学习[2],在探究活动中分组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帮助,教师要让小组角色不断轮换,指导每个学生积极承担职责,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小组,自选探究性学习课题,写出“学习日志”。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探究的课题也五花八门,有的探究生物化石,有的探究恐龙的灭绝,有的制作生物标本,有的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等。例如,可以让一个小组探究的主题为“美丽的海洋生物”,探究前首先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根据以下问题操作:①你收集了多少种海洋生物?你认识的海洋生物有多少种?②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③能否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及各人收集的资料将其分类?④人类能否给这些生物提供一个美丽的家园?你是否愿意保护它们的家园?⑤你愿把这些“美丽的海洋生物”介绍给其他同学吗?同时也希望他们和你一起来保护它们“美丽的家园”吗?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及时向老师请教。例如:①扇贝、蛤蜊等有硬壳,而乌贼、章鱼等没有硬壳,它们怎么会是一类呢?②鲸、海豚为什么不是鱼类?③珊瑚虫为什么能形成珊瑚礁?④蛤蜊能运动吗?它怎样摄取食物?蛤蜊在自然状态下将贝壳张开,但用手碰其贝壳就会将贝壳关闭,它有神经吗?⑤鱼在游泳时,各种鳍的作用一样吗?等等。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收集标本,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探究活动”,体现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和新的价值观,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美好情感。最后可把探究成果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完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来展示他们在生物课上所学的全部学习成果,教师要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个学生。评价不是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为了拔尖,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反馈与调整。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目标,使设计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通过努力,人人都能获得成功。否则,若目标超出学生的实际,学生即使努力,也难免失败,这样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评价方式要改变一张试卷定分数的弊端,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小组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即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形成性评价;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定性评价;重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让他们充满自信,提高学生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标签:;  ;  

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生物教学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