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计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现代服务业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10-12-28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98(2011)01-0082-06
1 引言
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一直都是服务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寻找促使服务业在地理上集中(或分散)的集中力(或)分散力,但尚无一致结论。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属性研究中,以同心圆理论为代表,而后中心地理论和竞租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服务业集聚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由于其假设条件与现实相差太远,仍存在不少局限性。产业集聚理论对制造业集聚作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采用基于制造业的传统产业集聚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服务业集聚现象[1]。
自上世纪90年代初Krugman(1991)[2]等人所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以来,主流经济学才试图把空间因素纳入到经济分析框架。以典型城市或区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案例分析或描述性分析为主的文献大量涌现,如Breandan和Timothy(2007)[3]、X.B.Simon等(2004)[4]的研究发现:集聚的外部性主要是为了探寻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享受人力资源的“蓄水池”;快速的信息交流、商务往来、合作的便利性和业务的互补性;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需求等等。当然不同生产服务的地理偏好有差异,因为其对中央商务区外部和土地需求的敏感度是不同的[5],地方政策也会对服务企业的地域选择趋向产生重要影响[6]。这些研究成果尽管认识到服务业集聚与空间因素极为相关,但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又无法解释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空间差异性。
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本身是一种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具有极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本文以省域为研究单元,在纳入空间效应的前提下,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的空间面板模型,以我国1997-2007年28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内在形成机理。本文的目的在于从空间计量的角度揭示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
2 理论假说与变量选择
尽管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现代服务业有不同的分类,但都一致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伴随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革命和高新技术对产业的渗透和运用而产生的,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具有高科技、高人力资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在设定模型之前,首先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的理论假说。
2.1 理论假说
2.1.1 现代服务业集聚
现代服务业集聚是指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服务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域内聚集,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服务业由于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分性,以及非物化、不可储存性等特点,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有更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7]。一般认为,距离越近的单元之间比距离远的单元之间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通常不同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一般都存在一定的空间交互作用,如服务要素的流动、服务创新的扩散等,这种空间效应就是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性。现代服务业集聚本身是一种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空间现象,因此,本文假设我国现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
2.1.2 技术差异
本文的“技术差异”指的是各区域之间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是决定各区域服务业集聚程度不同的原因,即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度也比较高。现代服务业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因此,技术水平高,服务业的生产率就高,服务业的发展就越快,也就越易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因此,本文假设技术差异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2.1.3 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降低是服务业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例如,成长初期的中小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需要其提供主要服务的核心制造业周边的综合化集聚,正是基于协调成本和交易费用的降低[8]。服务业集聚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毋庸置疑,集聚会导致交易费用的降低,但也正是由于会产生这种降低交易成本的集聚效应,才吸引了服务业企业的不断集聚,因此可以说交易费用降低既是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也是促进服务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假设,交易费用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负相关的关系。
2.1.4 规模经济
对服务企业来说,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技术因素以及共同利用联合企业的设施、信息、服务、管理经验等带来的节省和效益,是主要的规模经济。为获得规模经济,企业会向某地集聚生产,由于大量生产企业的地理集中,品牌效应和专业化优势都将促进整个行业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使得单位服务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实现规模基础上的收益递增,进而又会进一步促进集聚区的成长。因此,本文假设规模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2.1.5 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是知识在集聚区域内部传播、积累、增生、扩散的动态过程。由于现代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更多是高科技、高技术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大量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业务相近或互补的服务企业的空间位置接近,会提高知识在集群内传播效率,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使企业创新,提高竞争力。因此,本文假设知识溢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2.1.6 政府行为
国际经验表明,尽管不同国家由于资源禀赋特征、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环境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路径,但政府的扶持和规划指导作用往往功不可没。政府主要通过产业发展政策、金融手段、税收体制、其他优惠措施等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在服务业集聚初期,政府适当的政策引导对服务业集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政府干预显然对其发展不利。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应遵循其固有的经济规律,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基于我国国情,本文假设科学合理的政府引导与规划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
2.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2.2.1 因变量
现代服务业本身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大多数服务业都或多或少的引进和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都具有现代服务业的某一“现代”特征,因此,在统计口径上,本文对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业不做区分,文中采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涉及的14个服务行业的相关数据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测算的数据来源。
2.2.2 解释变量
本文将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为核心变量和控制变量两组。
核心变量①包括技术差异、交易费用、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等四个变量。
技术差异,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用TF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是各地区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的综合反映。一般而言,区域间服务业全素生产率差异越大,服务业越倾向于集聚在特定区域。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实证时采用累积面板数据。
交易费用。借鉴前人的做法[9,10],将国民经济部门区分为转换部门和交易部门,交易部门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等于全部交易部门所消耗的社会资源,其价值表现形式就是交易部门的增加值。由于部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不可获得,本文用从业人员比重代替缺失数据行业的增加值占所在大行业中的比重,计算公式为:绝对交易费用=邮电通讯业增加值+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增加值×95%+金融、保险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社会服务业增加值×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加值。相对交易费用=绝对交易费用/同年GDP。本文选用的是相对交易费用数据,用COST表示。
规模经济,用各地区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来衡量,用SCALE表示。
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本身似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概念,由于其本身含义的模糊性以及数据搜集方面的困难,知识溢出的度量一直是相应领域的关键问题,可以选用的替代指标有知识产出指标(专利和创新数目)或投入性指标(研发支出的经费、从事研发的人数等)[11,12]。因此,本文选用研发与开发机构的经费内部支出占当地GDP的比重来衡量。用KNO表示。
第二组是控制变量,主要是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外生变量。政府行为,用各地政府消费支出占当地GDP的比重来反映,用GOV表示。
3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3.1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设定
空间误差面板模型(SEM Panel Model):
其中,y为因变量,在数据中用各地区服务业区位熵系数SERV来表示。X为n×k的解释变量矩阵,分别是技术差异(TFP)、交易费用(COST)、规模经济(SCALE)、知识溢出(KNO)、政府行为(GOV)等因素;参数β反映解释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反映了样本观测值中的空间依赖作用,可以揭示因变量在一地区是否有扩散现象(溢出效应);λ为空间自相关系数,衡量了样本观察值中的空间依赖作用,即相邻地区的观察值y对本地区观察值y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空间滞后模型意味着一个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所有解释变量,都会通过空间传导机制作用于其他地区,而空间误差模型则反映了区域外溢是随机冲击的作用结果[13]。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回归模型中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依存性问题。
3.2 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
本文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与否。需要指出的是,实证检验时需要用分块对角矩阵代替Moran'SI等统计量计算公式中的空间权重矩阵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14,15]。
模型选择一般可通过包括Moran'S I检验、两个拉格朗日乘数形式LMerr、LMsar和稳健(Robust)的R-LMerr、R-LMsar等来实现。通常是先用OLS方法估计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受约束模型,然后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如果LMsar(或LMerr)比LMerr(或Lmsar)统计量更显著,那么恰当的模型是空间滞后模型(或空间误差模型)。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仍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ML方法[16],但在估计时需要用蒙特卡罗方法来近似对数似然函数中雅克比行列式的自然对数[17],以解决因空间权重矩阵维数过大而造成空间权重矩阵特征值难以可靠地估计问题。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与样本
样本为1997-2007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域)的面板数据,其中,重庆市合并到四川省内计算,西藏、海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除外。数据主要来源于1998-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实证研究主要借助GeoDa0.9.1和Matlab软件完成,所有变量实证时均采用其自然对数的形式。
4.2 现代服务业集聚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知,1997-2007年我国28个省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Moran's I指数的正态统计量值均大于正态分布函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1.96),这表明我国28个省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即空间依赖性)。也就是说,我国省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的状态,而是表现出某些省域的相似值之间在空间上趋于集聚,即具有较高服务业集聚度的省区相互靠近,或者较低服务业集聚度的省域相对地互相相邻的空间联系结构。这表明我国省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
4.3 模型选择与估计
由空间相关性检验(表2)可知,基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尾概率都远远小于0.01,说明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空间相关性显著。Moran'sI=0.2299,且LMsar>>Lmerror,说明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模型都能够运用,且空间滞后面板模型比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更适合。
根据以上判断,估计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模型的参数,每一种模型又分无固定效应、空间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固定效应四种情况来分析,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所有8种情况下方程估计的对数似然函数值log-likehood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其中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绝对值最大,无固定效应的模型绝对值最小。模型的拟合优度R-squared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值也很高。这说明地区之间既存在空间固定效应影响,又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影响。
标志空间依赖关系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和误差空间自相关系数,即W*dep.var.和spat.aut的系数估计值在四种情况下都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邻近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从各解释变量在不同的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看,尽管同一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在不同效应模型中的大小与方向略有些变化,但分析表明所有解释变量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实证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各解释变量在时间、空间和时空维度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机制。
技术差异仅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中的时间固定效应下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固定效应下作用不显著。这说明随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时间维度来说技术差异对现代服务业集聚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在空间维度上,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水平差异并不悬殊,因此空间层面作用并不显著。
交易费用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中的时间固定效应下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在时间维度上,交易费用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正相关性。这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在具有较高房地产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等商务成本的城市或地区集聚了大量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租赁、信息服务等。这似乎与理论假说矛盾,但从空间和时空维度看,交易费用与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显著负相关性,说明在集聚区内交易费用下降的确有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
与空间滞后模型相比,规模经济的系数估计值在空间误差模型中的空间效应和时空固定效应下更为显著,说明在考虑了邻近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测量误差冲击对本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度的影响后,规模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但从时间维度看,我国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规模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作用仍然较弱。
知识溢出表现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除了空间误差模型的空间固定效外,知识溢出的系数估计值在其他所有效应中均显著为正。时间固定效应下的系数明显要大于空间效应下的估计值,这说明现代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但知识、技术在空间中的溢出、辐射效应还较小,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作用较小。
在空间滞后模型中的四种固定效应以及空间误差模型中的空间固定效应下,政府行为的系数估计值均显著为正,说明各省域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对各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但仅从空间维度看,政府行业的干预能力仍有待加强。
5结论与启示
通过1997-2007年我国28个省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各省域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与本省相邻的省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能促进本省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各省域应加强相邻省域间的区域合作,促进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进而促进其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实现服务市场一体化。
技术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在空间维度上并不显著,这说明各地区应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改善服务业技术效率,这是促进本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然要求。规模经济递增,知识溢出,降低交易费用都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仍然偏低,存在服务业结构分散、业态种类较少、企业规模偏小、增值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各地区仍应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人才积聚等方面积极完善和加快发展。同时应继续通过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扶持,加强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组织、协调功能,对重点城市在信息服务、投资促进、服务业开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消除障碍,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现代服务业有效集聚。
注释:
①考虑到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关系,若将制造业发展水平作为一个主要解释变量引入模型,可能引起内生性问题,估计方法上要做进一步改进。诚然,本文未把制造业水平当作一个主要核心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这也是本文不足之处。感谢匿名审稿人就此对我们的提醒。
标签:规模经济论文; 现代服务业论文; 面板数据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产业增加值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 误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