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让胡路区大庆延康医院 内科;黑龙江大庆16345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给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g。对照组48例,给予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每日1次,每次100mg。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0天,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参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预防效果,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之逐年提高,其发病率、猝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为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中的防治效果,就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组观察,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其中28例男,20例女,年龄在53-78岁之间;对照组48例,其中26例男,22例女,年龄在51-79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患者均通过我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选取,全部患者均排除有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疾病以及其他炎症或免疫系统疾病,同时排除对他汀类药物过敏以及存在意识障碍等患者。全部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g。对照组48例,给予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每日1次,每次100mg。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0天,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随时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三酰甘油(TG)以及总胆固醇(TC)含量)。
1.3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疗效是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判定[2],80%以上的患者NIHSS评分减少即判定为痊愈;50%?80%的患者评分减少判定为显效;25% ?50%的患者评分减少判定为有效,25%以下的患者评分减少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应用 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x2检验,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8例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8例痊愈、11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9%。两组临床疗效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参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见表1)。两组血脂水平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 s,mmol/L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急性脑梗死、2例肝功能异常、1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急性脑梗死、2例肝功能异常、3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8.8%。两组患者在 给予及时处理后,不良反应得到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死的全称,是脑部血液供应性障碍导致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组织损伤等严重问题。因此,针对该病患者应做好检查及危险因素的预防,从而有效的降低发病率。临床中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很多,其中高胆固醇是主要诱发因素,胆固醇代谢异常将引起患者脂质沉积,影响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结构,最终造成动脉管壁僵硬,降低对血管活性因子的反应能力。在临床治疗中,阿托伐他汀作为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控制血栓形成,调节血脂,同时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等问题。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在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卒中发现,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1.7%,明显由于常规治疗手段。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改善结果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参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发生脑梗死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效果突出,临床应用中也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联合用药处理,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 谭泽梁,蓝崧,杨职,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梗死复发的影响 DG.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7-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J].中华神经科 杂志,1996,29(6) :381-383.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 (2):154-160.
论文作者:高喜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两组论文; 脑卒中论文; 血脂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