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曹昌琳

曹昌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本文就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参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法,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较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43%,实验组的PaO2、PaCO2、PaO2/FiO以及WBC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获得理想效果,对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均有显著帮助,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血气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呼吸内科的一种危重症,主要是因肺内、外因素致使肺毛细血管发生弥漫性损伤,进而引发肺水肿、肺不张以及透明膜形成等病理改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性[1]。该类患者起病较急,且进展迅速、预后差,临床中要为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免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死情况。为使ARDS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对近一年的部分患者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并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成果做如下汇报:

1 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样本数量为92例,均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22例;年龄分布在19--63岁范围内,平均(46.9±5.5)岁;病因:重症肺炎15例,重症胰腺炎11例,肾功能损伤尿毒症13例,多脏器功能不全5例,肺挫伤2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21例;年龄分布在18--65岁范围内,平均(46.2±5.6)岁;病因:重症肺炎14例,重症胰腺炎12例,肾功能损伤尿毒症12例,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肺挫伤3例,烧伤休克1例。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包括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抗感染等,并为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2)治疗,取20万U药液与2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推注,每隔8h给药一次,共用药7--10d。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治疗5d后,患者的咳嗽、气促等症状消失,肺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小,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恢复正常,则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6--10d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肺啰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均有所好转,则为治疗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治疗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评价指标

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FiO(氧合指数)以及WBC(白细胞计数)。

1.5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并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与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n,%),比较结果行值检验;以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评定水准。

2 研究结果

2.1 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0.43%,经统计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详见表1。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中个别患者出现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停药后均可自行缓解,不影响疗效。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呼吸极窘迫、低血氧症以及肺水肿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混合性酸中毒、心脏停搏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4]。临床中主要为该类患者采取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再通过机械通气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状态;但仍有一些患者的疗效不够理想,故我院主张为其加用乌司他丁治疗。

乌司他丁属于一种广谱蛋白水解酶抑制剂,能够对溶酶体酶的释放、心肌抑制因子(MDF)的产生进行有效抑制[5];同时还可将氧自由基清除,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从而阻止细胞炎性因子与白细胞间相互作用,抑制微循环肺组织灌注。在此期间,该药物还可对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进而起到抗氧化、减轻肺组织损伤的作用效果;这对改善ARDS患者肺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均有重要帮助。

此次研究中,对92例ARDS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期初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43%,实验组PaO2、PaCO2、PaO2/FiO以及WBC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也更加显著,均P<0.05;这一结果也与闫振华等人[6]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充分体现了乌司他丁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乌司他丁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燕.30例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诊治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4005-4006.

[2]罗良贤,蔡业平,单斌等.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93-95.

[3]黄增相,陶骅,徐雯等.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692-1694.

[4]缪时星,耿延青,宋于康等.乌司他丁联合肺复张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4):132,135.

[5]毛刚,吴清安,刘磊等.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5(30):94-96.

[6]闫振华,赵宾强,曹淑雯等.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保护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112-113,118.

论文作者:曹昌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曹昌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