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财政局,安徽 蒙城 233500)
摘要:政府财政收支管理的改革,推动了财政全面预算管理的的发展,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县级财政非税收入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管理意思淡薄、制度建设不足和忽视评价指标建设等问题。并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评价指标设定和全面运用绩效管理结果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非税收入;预算;绩效管理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态势的变化给财政收入增添了不确定性,这给习惯于建立在收入高速增长的财政预算带来了新的挑战。非税收入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县级财政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影响到百姓的切实利益和贴身感受,因此强化对县级财政非税收入的预算绩效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非税收入预算制度的建立与绩效管理
(一)非税收入预算制度的建立
我国自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旨在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将预算外收入列归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以实现财政收支的全面预算化。在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这意味着非税收入不同于过去预算外收入游离在国家预算体系之外,而是国家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公共财政职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的施行
我国自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将绩效管理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由此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所谓预算绩效管理,是将多用于公司管理的绩效管理方法与政府财政预算相结合,避免了只关注财政预算的支出职能,而忽视支出效果的做法。新预算法不仅提出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还从财政预算的编制、批准、执行和审查等方面阐述了应如何具体执行预算绩效管理,为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预算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当前县级非税收入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非税收入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识淡薄
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以及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推广,对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县级财政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财政作为财政支出的主体部门,尤其负责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工作,近年来在财政部与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逐步建立并强化了对非税收入进行预算管理的制度,但对于非税收入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仍然不足,没有完全摆脱重支出不重效果的思维惯性。因此没有很好的将绩效管理的思维融入到对非税收入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只要行动不要结果的现象。
(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存在不足
制度建设包含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两个方面。部分县级财政非税收入绩效管理的职能,由组织非税收入的财政部门或者同级别的部门实际承担,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合理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建设的不足,没有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对非税收入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这就使得对非税收入的绩效管理不够全面,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绩效管理对非税收入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改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上,针对非税收入进行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
(三)忽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定
非税收入预算绩效管理并没有脱离绩效管理的本质,需要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用于绩效结果的评价。但在实际中,非税收入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没有很好的落实,原因在于:第一,非税收入重支出不重效果惯性思维的影响。非税收入曾被作为政府的预算外收入,不被认为是国家常规的财政收支,因此财政部门更多的是作为支付的执行方。第二,评价指标的不科学导致争议过大。非税收入多用于社会民生事业,使用结果通常难以进行量化衡量,部分指标设立不科学,导致难以使用。
三、提升县级非税收入绩效管理水平的实施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设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应从机构设置和信息系统两方面入手。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在县级政府部门设置统一的绩效管理部门作为对非税收入绩效考核的评估部门,该部门直接对县级政府或人大负责,而不是对财政部门负责,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绩效管理的监督问题。在信息管理方面,绩效管理涉及众多的数据归集、采纳和分析,因此海量的数据是绩效管理的特色和前提。传统的手工归集和统计办法一方面增加了信息收集、整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因此建设统一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大大简化数据的归集与共享工作,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这也为为动态的绩效管理打下基础。
(二)优化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存在优化空间一方面是因为非税收入管理更多承担着社会公益与民生事业的支出需要,因此其绩效结果难以通过量化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更多需要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角度出发。对县级财政来说,因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且人员的稳定性一般较高,故可以考虑通过人口的迁徙率或者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取得绩效评价数据,而非一贯采用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在于,与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评价对象是政府财政部门不同,非税收入管理有更多的参与者,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绩效评价对象。因此不能简单的运用传统的评价指标管理不同的对象,需要建立起更为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重视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
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在事后、事中和事前三个阶段运用。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对非税收入管理成果的全面检验,在以往“目标-结果”模式的管理导向下,更多的是对非税收入管理的事后成果进行考核,以验证目标的达成程度。实际上绩效管理的思想并非仅依靠最终结果检验目标的达成,可以在相关项目开始前与进行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计划管理与持续监控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评价结果滞后,提高非税收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对非税收入预算建立动态绩效管理诚然存在困难,这与国家政体的特性和公共服务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持续的政府改革等因素息息相关。但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需要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背景下,建立这样一套动态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对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财政预算绩效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于县级财政来说,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财政支出的效率是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政府过“紧日子”的脚注。
参考文献
[1]张光辉. 龙门区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10
[2]金霞. 我国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瓶颈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财务,2016(12):18-19
作者简介:路子超(1968-),男,安徽蒙城人,蒙城县财政局。
论文作者:路子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绩效管理论文; 税收论文; 预算论文; 县级论文; 绩效论文; 财政预算论文; 财政部门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