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揭进伟,马立家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揭进伟,马立家

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 浙江省 31000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需要大力建设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是关键所在,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符合现行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重视基础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减少安全质量事故,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目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概述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属于能源工程,其产生的电能属于绿色可再生能源,能为社会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电能供应。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属于环保型工程,是经济发展下,时代与科技的产物,是新型的发展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水利水电工程需要高科技进行支持,其建设规模较大,是长期发展型基础工程,而技术水平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基础,其关系到各个子工程的建设,并且对水利水电工程未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唯有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将高科技融入工程建设中,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征

和一般建筑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更具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施工操作手段、施工环境和施工场地等。从基础处理角度来说,施工特征如下:(1)施工范围广。该工程是重要的利民工程,需要满足当地的用水灌溉及发电需求,因此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基础处理施工较多。例如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设施的基础施工。(2)地形复杂,水利水电工程与农业、电力联系密切,为了取水方便等需求,需将工程设置于地形、水系复杂的位置,为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需要科学编制施工方案。(3)施工要求严格。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复杂,任意一个施工细节都可能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存在的施工缺陷具有隐蔽性,只能在使用阶段体现,尤其是基础部分施工。(4)施工技术多种多样,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繁杂,专业项目较多,需谨慎选择工艺。

3.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影响分析

3.1基础地基渗透情况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地基土质的空隙率过大,会直接导致地基渗漏现象,进而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受到破坏,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工作带来困扰,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减小其孔隙率,最大力度地避免渗漏现象的发生,以保证人身安全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基础地基的稳定性

地基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是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一旦地基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基础部分的抗滑能力,还会导致基础稳定性不足,严重威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础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质量与寿命,具体施工时应夯实地基,从而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3基础沉降作用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施工场地杂质自然沉积与砂石沉积层较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发生沉降问题在所难免,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工程的完全性与牢固性。研究表明,基础沉降作用超过一定限度会改变原有工程结构,甚至毁坏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基础沉降作用,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免影响施工安全,降低工程建设的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4.1灌浆技术

(1)高压填充式灌浆法。通常灌浆前,需在结构顶层钻孔,相邻钻孔间的距离需控制在1.5-2.0m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钻孔深度控制标准为钻入基础穿过砂层进入砾石层,灌浆压力需控制在127.40-166.60kPa左右。底部灌浆结束后,洞孔位置需使用黄泥浆进行密封处理。蚁穴、溶洞填充可采用30型钻机在蚁穴、溶洞周围布设孔洞,后置入泥浆即可。(2)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技术。卵砾石层灌浆不能形成较为完整和稳定的钻孔,但是随着防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该方案应用逐渐减少,多作为灌浆补充勘探方法和防渗处理使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集中渗漏位置,可以使用少量的灌浆即可解决问题。(3)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土坝灌浆多分为填充式灌浆和劈裂灌浆两种,后者的作用原理为在一定的灌浆压力下,浆液的置入会造成应力变化,如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从而引发岩石或者是土体结构层的变化,地层中的孔隙范围扩大,形成新的裂隙,使低透水性地层中可灌和浆液扩散距离增加。

4.2基础加固技术

(1)换填管理法。换填过程中,需做好基础工作,依据工程施工要求对土质进行处理,保证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土质填充多分层进行,第一层为碎石层,可增强地基的透水性,与此同时,碎石的合理布设也可增强地基的强度,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第二层为灰土层,可提升地基的负荷能力,保证地基的平衡稳定;第三层为砂层,砂的填充可以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也可减小地基土缝隙,以提升地基整体的稳固性和承载力。(2)排水砂垫层法。排水砂垫层施工中,主要工序为排出软土地基中含水量大的土质,从而提升土质的强度。排水砂垫层的设置,作用体现在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使地基土满足施工要求。(3)固结灌浆。固结灌浆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可有效改善节理发育情况,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当岩石结构不完整,在破碎部分较大的岩石中开展挖掘工作时,为了弱化岩土结构变化对施工安全性和质量的负面影响,需在开挖前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在一定范围内的斜孔或水平孔中进行灌浆,在土石材质的堤坝底部设置混凝土垫层,确保混凝土地层的防渗和抗压性能。

4.3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对基础设施的作用非常大,不但可以提升水力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可以缩短工期。预应力管桩可分为2种,即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这2种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细长混凝土筒体预制构件,由圆筒形的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等组成,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承载能力强,因此,具有极强的抗弯性能,并且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起伏层次大的地质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可以穿透坚硬的土层,在较大的锤击力下也不会将基础地基的岩石打碎,因此,在水力水电工程中具备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4.4防渗墙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钻进、固壁、混凝土浇筑是防渗墙施工关键环节。在施工中需连续开挖空槽,钻进时需对两端槽壁实施松散和层次化压实作业。通过泥浆固壁方法开展沟槽的相关作业,以提升槽壁的强度。在防渗墙施工中,需跟踪观测浇筑过程,依据工程现场和构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工艺,保证工艺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的选用十分重要,需依据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考量,从工程项目的角度对工程基础处理要求、原始基础之间存在的差异和问题进行分析。实践表明适宜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工程地基强度、提升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波.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7(11):40-41.

[2]罗有福.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43):258-259.

[3]罗菊香.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7(19):141.

[4]周军正.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99-200.

论文作者:揭进伟,马立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揭进伟,马立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