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全科医疗科 上海 200336)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消化性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表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胃黏膜病理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27-01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进行性胃腺体丢失以及肠化[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较长,并且易反复发作,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同时,病情持续进展还会对患者中胃蛋白酶以及胃液分泌产生影响,这样会进一步影响患者正常胃部功能,严重还会是疾病进展为胃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所以对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尽早诊断并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应用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还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统一。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哺乳期、精神异常的患者;(3)不能配合治疗或者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26例,占60.47%,女17例,占39.53;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6.6±3.2)岁。对照组42例,男25例,占59.52%,女17例,占40.48%;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5.9±3.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出现嗳气及腹胀的患者,给予患者使用吗丁啉,10mg/次,3次/d;针对胃食管反流、反酸的患者,给予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d,于每天的睡前服用。
观察组则给予患者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确诊患者患病后,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嘱咐患者平常需戒烟戒酒,尽可能少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保护胃部黏膜不受损伤,并且在治疗期间还需嘱咐患者禁止使用对胃部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2)针对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患者口服,胶体果胶铋2粒/次每日3次,灭滴灵每次0.4,每日3次;阿莫西林1.0/次,每日2次;奥美拉唑20mg/次,一天2次,(3)检查患者存在胃酸分泌少或者不分泌胃酸的患者,给予患者弱酸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每天清晨患者空腹的时候给予患者少量的米醋。(4)为患者口服替普瑞酮以保护胃黏膜,50mg/次,3次/d。(5)合并胆汁反流患者可给予患者口服胃喜达和莫沙必利,0.5g/次,3次/d。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应用四级评分法对患者胃黏膜病理表现[3]进行分析,评分区间为0~3分,得分越低表情患者胃黏膜病理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各病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疾病的发生同细菌感染、体质差、机体免疫紊乱、饮食不规律等有关[4]。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常见的感染细菌为幽门螺杆菌,因而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也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首要目标。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规治疗上,通常是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物以及抗生素等药物给予患者对症用药,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却无法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患者疾病复发率往往较高[5]。基于此,临床中常常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际治疗中应用广谱的抗溃疡药物,可以使患者胃部组织抵抗力增强,同时对患者的胃部黏膜进行保护,同时借助阿莫西林灭滴灵联合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可以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溃疡面扩大。且使用替普瑞酮还可促进葡萄糖胺合成酶激活,抑制溃疡面的形成并修复溃疡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黏膜五项病理表现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取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方法可以改善胃黏膜的病理表现。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临床中可以给予患者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方法,以此减轻胃黏膜的病理表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东,李傲.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效果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15(a01):37-37.
[2]于永强,程秀莲,周金才,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23(a01):635-636.
[3]董安山,潘兆宝,吉华青,等.四联疗法联合胃复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9):1257-1258.
[4]刘锐,雷琼.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养胃活血方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15(1):64-66.
[5]刘超,刘敬霞,虎喜成,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5,6(10):2033-2036.
论文作者:张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患者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规范性论文; 内科论文; 病理论文; 方法论文; 胃黏膜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