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体编辑与出版_大众文化论文

论个体编辑与出版_大众文化论文

个人编辑出版泛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出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09)11-0029-03

大众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具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张力。由于大众阶层分布的广泛性和成分构成的多元化,它遍布在互联网内外的每一个角落,群体规模十分庞大,所以大众文化带有参与人群广泛性与多元化的先天特征。网络上流行的博客(Blogger)、播客(Podcasting)、维客(WiKi)等现代网络媒介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如果以编辑出版学的角度来看待,博客、播客、维客行为可以归类为个人出版。个人编辑出版模式推动了网络大众文化的发展,掀开了社会文化多元发展与媒介进步的新篇章。

1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观念创新为个人编辑出版提供了媒介平台

互联网作为人类社会新兴的电子传播媒介,它的出现与迅速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将人类引入了同步传播的网络新时代,并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也就是在Web1.0时代,互联网还主要以门户网站为主,从内容生产的角度讲,Web1.0是以商业公司或传统媒体为主体,它们把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知识搬到互联网上,其商业模式仍然沿用工业时代的大规模信息生产模式,网民主要作为消费者而存在,这种内容生产方式同传统媒体并没有本质区别”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不断深入,互联网从发展之初的Web1.0时代过渡到了现在的Web2.0时代。Web2.0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共建、共享。Web2.0倡导开放源代码运动,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充分授权予民,鼓励用户做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二是由用户创造内容,网站不再只由管理员进行信息发布与管理,用户既是消费者,更是作者和编辑(生产者),他们可以简便随意地通过博客、播客等方式,不断生产新内容并把这些新内容搬到网上②。在Web2.0时代,网民在网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并且成为Web2.0时代的个人编辑出版者。究其原因,是由于在Web2.0时代,网站运营商为网民提供了博客、播客、维客等个人媒体的生产与发布平台,个人编辑出版行为不再受传统媒体的束缚,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个人编辑出版者。

2 个人出版的产生

认识个人出版,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出版。边春光先生主编的《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对出版的定义为:“社会上的各种作品,包括文稿、图片、信息、音响、录像制品等等原件,汇集到出版机构以后,经过审定、选择、编辑和加工,使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到全社会。”③通过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传统的编辑出版活动以机构即出版单位为中心的形式进行运作,在出版单位内部又形成了以编辑为中心的编辑出版观。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上面的定义显然不能适应社会上编辑出版实践日益发展的需要。针对此种情况,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02年8月正式开始实施。规定将互联网出版定义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这个定义将网络上自我编辑、发布等活动正式纳入了互联网出版的范畴。“该规定显然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编辑’与‘出版’概念。在这里,‘印刷’和‘发行’已经为‘在线传播’所代替,而‘编辑’活动则极大地个人化,这就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传统复杂的出版流程,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根网线即可实现‘互联网出版’。由于‘互联网出版’包含的不仅仅是个人出版行为,为区别其与官方或者特定组织的出版活动,人们普遍称之为‘个人出版’。换句话说,个人出版即指编辑、印刷和发行基本由个人完成的出版活动”④。在《规定》颁发后不久,博客、播客、维客等个人编辑与个人出版活动在网络上迅速发展与普及。

较之传统出版,个人出版具有个性化、多样化,流程简单、速度快,成本低、互动性强等优点。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在网络个人出版链条中,传统的缔构社会文化职能的“编辑人”消失了,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说,传统四大媒体中的媒介“把关人”消失了。

3 个人编辑出版缔构的是大众文化

我国编辑学理论家、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王振铎教授认为:“人类的编辑活动,就是一个缔构社会精神文化的过程。”我国创立的编辑学“就是研究人类怎样把个别的、分散的、独特的精神创造物,如原始文献、档案资料、著作手稿、即兴讲唱等等,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价值标准,使用特制的符号系统,自觉地加以搜集整理,分类编次,缔结构造成为整体的、有序的、供社会交流传播之用的文化知识成果。”因此,“文化生产正是通过人类的编辑活动而缔结为成果,构成文化媒介系统,并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⑤ 王振铎教授所讲的编辑,指的是在传统媒介组织运作中的编辑。笔者认为,个人编辑同样也在缔构文化,不过这种文化只是“大众文化”。在传统的编辑观下,编辑这个角色不是从属于个人,而是代表国家、社会、出版机构承担搜集整理、分类、编次的职责,进行社会文化的缔构和历史的传承。网络传播时代,在传统媒介的编辑坚守社会岗位的同时,个人编辑出版者也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是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所感所悟在线写作出来,并凭借自己的编辑智能对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编次,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个人编辑。这些个人编辑出版者“集群”以后,把写作、整理、编辑过的“定本”在博客、播客、维客上出版,这些“定本”是对某一特定领域知识的介绍,或是关于同一主题的讨论。这些“定本”的大量发布,客观上对该类文化知识进行了创造性的缔构。其实,在博客、播客、维客等载体平台上,个人编辑出版者所涉及的主题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气象万千,甚至比传统的出版社所涉猎的选题还要广泛。也许这些缔构不是很深入和专业,但是不能否定,“个人出版者们”也在对社会文化进行创造性缔构。

4 个人编辑出版的文化缔构特征

个人编辑出版对大众文化的缔构存在一定的内在缔构逻辑,这种内在逻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4.1 缔构的娱乐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功能认识和利用,已经从当初作为信息渠道和日常的沟通工具拓展到娱乐和生活助手等方面⑥。随着广大网民经济条件不断好转,娱乐需求被持续点爆。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娱乐,已经成为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据CNNIC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51.1%的网民认为如果没有互联网,娱乐生活将会非常单调⑦。可见,互联网对网民或者个人编辑出版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个人编辑出版者在利用互联网浏览娱乐信息的同时,由于受到这些信息的刺激,也由娱乐信息的接受者转化为娱乐信息的制造者、出版者和传播者。借助网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广大网民中广泛传播,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传统纸质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此后,网络大众恶搞之风“甚嚣尘上”,个人出版者纷纷在自己的播客、博客等载体平台发布、出版自己的恶搞作品,这些“作品不属于旧瓶装新酒,也不是用袈裟和道袍的碎片缝制而成的百衲衣,而是一种打着补丁的新式时装、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媒介”⑧。个人出版者既娱乐自己,也娱乐别人,大家互相娱乐,于是无形之中,用自己的行动缔构了大众娱乐文化。

4.2 缔构的耦合性

耦合性指的是编辑出版个体与群体的耦合。某一个网络作品的走红,会促使网络个人出版者大量跟风,根据走红作品的创意实质,“二次”创作自己的作品。比如,网络上流行的小胖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由于胖,并且透着一股子滑稽和可爱,在某次机缘巧合下,一张小胖在斜眼回望做“鄙视你”状的照片被上传到了网上。接着,网民大规模的恶搞就开始了。首先,一个猫扑网友将之PS成漫画印度王公并发在猫扑上,题目叫做“猫扑原创的小胖,请各位添砖加瓦”。由于小胖的表情确实有些滑稽,他迅速成为众多KUSO一族们恶搞的对象,于是小胖的形象变得五花八门,一会儿是郭靖,一会儿是《指环王》里的精灵射手,一会儿露出蒙娜丽莎的微笑,一会儿又闪露野蛮女友的霸道。小胖的形象在网络上之所以如此流行,是个人与群体相作用的耦合结果。一个好事者,激发了一群好事者,结果好事者们共同把小胖“捧”成网络红人,这就是缔构的耦合性的体现。

4.3 缔构的民主性

之所以说大众文化的缔构具有民主性,主要是由于缔构的话语权由传统的纸质媒介和精英人士垄断,逐步扩散到网络媒体平台和大众阶层。在传统媒体中,鲍德里亚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声音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这是因为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媒介资源的控制者手中,报纸和电视表达更多的是经过筛选后的‘公共意见’,或者说是与政府保持一致的主流意见。这与社会公共领域所崇尚的机会均等、平等参与、自由讨论的理想状态有着难以逾越的显示差距”⑨。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为个人参与公共事务、自由表达提供了媒介工具,“普通民众甚至弱势群体也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改变了以往精英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作为时代精神构成之一的平民意志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展现”⑩,从而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近与使用权得到充分实现。这直接动摇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我们所说的民主进步性就源于此。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个人编辑出版缔构了大众文化,我们承认这种缔构的积极意义,但并不否认这种缔构的消极面,因为大众文化包罗万象,也含有糟粕,含有文化异构、甚至反文化的东西,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收稿日期:2009-08-04)

注释:

①② 马锋,陈富明.长尾理论与微内容开发:Web2.0时代媒体网站发展的依据与路径[J].新闻传播,2007(6):10

③ 边春光.编辑实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150.

④ 贺子岳.互联网个人出版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0):118

⑤ 王振铎,赵运通.编辑学原理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18

⑥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7:36

⑧ 王振铎.网络媒体的编辑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16

⑨ 童小渝,蔡佶,张磊.第五媒体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5,239

⑩ 汪寅,黄翠瑶.“博客”文化现象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6(3):121

标签:;  ;  ;  

论个体编辑与出版_大众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