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经常性的调查与分析,是我们做学生工作的同志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就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以及如何加强教育谈些看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认识
(一)从总体上看,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积极健康的,其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呈现出更加务实的特点。
1996年6月,某高校对93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中,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上正确、在实践中有待于完善者占61%。在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估计中,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者占41.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相互竞争者占32%,这正说明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社会主义是拥护的,当然也存在着担扰,但最终还是希望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在谈及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看法时,有14%的同学认为发展快,取得了很大成绩;63%的同学认为发展快,但问题较多,这表明了多数同学对改革开放的成绩是肯定的,对改革开放是拥护的。在回答“你要求入党的主要原因”时:46%的学生认为信仰共产主义,有精神寄托;35%的同学认为毕业后找工作方便。在回答幸福是什么时(多项选择):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60.3%的学生认为工作取得成就和事业的成功。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更加务实,同时也表现出学生自立与成才的愿望比较强烈,也说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随之而来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利益具体化了,关注的重心向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偏移。这种变化,有利于维护高校的稳定局面,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
在道德认知上,回答你是怎样看待道德的:23.2%的同学认为奉公守法是道德的;49.7%的同学认为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关系的行为是道德的;6%的同学认为利他行为是道德的。 当你在公共场合看见有人行窃,你的行为选择是:14.5%的同学回答挺身而出。在对金钱与生活的认识上,78.9%的同学认为,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并不是全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东西。由上可见,多数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是趋向健康,在道德追求上表现出了对美好道德的向往。
(二)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不强。党的重心工作转移之后,一些人从对政治的狂热一下子转移到对个人经济生活的狂热上来,部分人的道德观、利益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权钱交易、假医假药假货、损人利己等等行为,必然对学生产生影响。
2.部分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差,基本文明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如下:(1)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 不考虑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2)有的学生一些基本的礼仪和文明规范知识欠缺, 待人接物没有礼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校园中乱扔废弃物,教室抽屉里塞满废纸无人问津。表明这些学生虽然上了大学但道德水平还是与大学生的身份相差太大。
3.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病。90年代大学生至少是1972年出生的,当他们接受小学教育时已是粉碎“四人帮”与拔乱反正时期。他们的成长道路是从学校到学校。在中小学时期的单纯生活是上课在学校,放学在家里,对社会深层次的事物一无所知,应该说他们的成长是处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之中。随着高考激烈的竞争,他们来到了高校,他们没有受过大的挫折,他们的脑子里全是理想化的事物。加之父母的厚爱,如学生上大学,有条件的车接车送,没条件的父母亲朋护送。甚至在学生宿舍的安排上,父母打扫卫生,而学生站在旁边无动于衷。这对学生意志的培养是十分有害的。当遇到挫折时,很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疾病。如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破罐子破摔,甚至对学习及学习成绩毫不关心。这种对学习麻木与冷漠的态度正是一种综合的心理障碍。
二 对加强道德教育的若干想法
近年来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许多学校加强了德育课的教学,开设了形势政策、法律等课,各级组织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等等,确实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笔者认为还应该在以下几点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要在思想教育与解决现实问题上多做文章。思想教育只靠单纯的说教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了,大学生关注更多的不是我们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和传授的道理,而是我们能够及时有力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照本宣科,而在课下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和他们对现实的困惑却不能给予比较满意的回答和阐述,再想让学生专心于教师的教诲是不可能的。同样,对大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通过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脚踏实地的切实工作去解决它,我们的慷慨陈词也只能混同一般演讲,激起他们一时的兴奋,却难以获得信任的力量。因此,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必须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从吃穿住行到为人处世、从技能培养到择友就业等各方面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威力所在,从而由被动适应要求转变为主动接受教育,产生出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成效决定着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要在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时事热点综评上下功夫。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是我们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但是,由于青年的思想比较活跃,却又不够成熟,在目前条件下,很容易受局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和个别社会事件的干扰,在思想上呈现出动荡多变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趁大学生的思想焦点和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引起争论之机,能够及时把握动态,正确加以引导,通过生动有力和缜密严谨的分析与评说,使大学生对社会问题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的认识,从而在解决现实的思想问题的同时,又培养和锻炼了大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和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既要有深厚的“课上”功夫,还要有广博的“课下”功夫。
(三)坚持灌输式与启发式教育的方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思想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其必须采用灌输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不可能完全依靠青年时期的实践去实现,而必须通过适当的灌输方式加以引导。而道德品质的完善则不可能通过强行的灌输来完成,只能通过灌输与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自治”。德育自治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自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帮助他们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培养他们独立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在今天大学生个性意识表现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实现德育自治,通过“自治”达到“自省”,实现“自觉”,是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
(四)要注意人格感染。言传身教是我国古老的教育原则,言行不一的教育者在大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是残缺的。当然“说教”是教育的基本方式,然而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感召力更为巨大。可喜的是我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纷扰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修身养性,执著地引导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探索人生之路,为他们排扰解难,指点迷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但也有个别教师讲理想时慷慨激昂,生活中却是有“利”就想;讲前途时娓娓动听,实际上却是有“钱”才图。很难想象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当其高谈阔论时学生会是什么心情。所以,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否在实践中很好地发挥其人格的感召力,对最终实现教育目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要重视基本文明素质的教育。我们从小学生开始就已认真努力地开展了有关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但是曾经在相当一段时期我们忽视了对学生开展基本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结果学生上了大学之后,非但远大理想没有树立起来,反而连基本的文明修养都不具备。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失误。古人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但是远大理想的实现,应从培养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和文明做起。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基本文明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远大理想教育的基石和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对于大学生开展文明教育,应当首先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由节俭败由奢”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惰”等这些流传下来的古老传统美德和文化积淀,无一不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无一不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然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教育,通过开展精神文明教育,通过创建优美的育人环境,从而培养大学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说假话、诚实信用的为人原则,不走极端、宽容恭谦的处世精神,不骄不奢、克制节俭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益于社会的人,只有这样的一代新人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托,才能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于他们的跨世纪的历史使命。
(六)坚持社会实践活动。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学校教育的社会化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教育工作再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面对社会现实对大学生的种种作用与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胆拓展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领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教育中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容和方式及时得到调整和变革。
(七)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程度。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但管理工作必须要科学化。如何公正地、客观地和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已成为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能否上水平的一个现实问题。过去的管理工作往往偏重于思想管理,好像只要把学生思想管理好,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这种做法或许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作用,但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就不再适用了。面对今天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都能通过正确的方法有所体现、有所分析、有所比较。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用客观事实来评价学生。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德智体综合测评的方法,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好途径。但是,要使综合测评取得良好效果,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定量化指标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详细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认真做好名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健全考评小组,努力使平时考评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使考评指标体现努力方向,能够起到规范学生思想表现和日常道德行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作用。
(八)严格规章制度,强化行政管理。众所周知,良好的校风是建立在每个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基础之上的。高校学生的种种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校纪校规建设,不断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大学生来讲,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而且要在精神文明、礼貌作人上规范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大学生行为准则、学籍管理办法和行政处分条例等各种文件,并不断制定和健全各种新的管理条例;不能只是空谈教育,而是要把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同时把管理引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在教育中有管理,在管理中有教育。
(九)加强心理咨询,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随着各种竞争机制的不断加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加之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的综合作用,使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承受能力面临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训练,化解他们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塑造出大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其适应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