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输变电设备;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1输变电设备运维安全风险
1.1设备安装存在缺陷
(1)施工单位供应质量问题。在变电工程中个别施工单位使用的金具、电缆等材料质量不达标。如二次电缆截面积不够、接地扁铁截面积不足等;在线路工程中施工单位使用的防振锤、拉线杆、接地极为非标产品,运行时间不长便锈蚀严重,机械性能下降。(2)施工单位使用材料上以次充好,标准降低。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存在施工中电缆沟高度不够、坡比不够、线路施工中导线连接接续管压口数及尺寸不达标等问题。(3)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工艺差。变电施工中二次接线不牢固、二次电缆不做屏蔽接地等问题反复出现。施工单位对35kV电缆头制作等重要施工环节,不能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执行,工艺差,导致运行时间不长,就出现放电等缺陷。线路施工工程中,存在虚连接、缺开口销、防震锤的安装工艺差、三相弧垂偏差大等施工工艺问题。
1.2日常运维不到位
输电线路遭外部破坏导致停电故障。线路保护区内违章建房、植树,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春、秋季节,在输电线路附近放风筝,风筝线缠绕在线路导线上造成跳闸;向线路抛掷铝箔纸或胶质线、铁丝等物,造成线路瞬时故障跳闸;在输电线路下焚烧秸杆,释放的高温烧断杆塔导线、拉线,造成线路瞬时跳闸。变电站设备维护不到位。
2输变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
2.1合理设置机构、明确人员职责
(1)合理设置机构,将各个机构的具体权责范围明确化。技术的查验和相应的管理,是加强全程监督的关键性内容。组织机构的科学、有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时段的监督效果。输变电类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机构设置,明确职员的具体权限。在宏观架构下实行科学指引,将专业领域内的分工明确化。以此为基础,使输变电工作的运行状态保持稳定。(2)设置领导组织和相应的办公室。检修和运维工作需要设置运检职员来完成专业的查验流程;而分管部门会作为组长、专业部门是责任的主体。这些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对设备运行全过程进行查验。技术监督部门会在办公室内制定指引性计划,增强设备核验的科学性,对其中的不良问题及时发现,全面整改。
2.2全程常规运行的管控
2.2.1规划日常巡视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对专业路径逐一巡视,并加强现场安设的设备仪表、仪器配件的查验。设备中的所有配件运行状态要进行检测、解析;对多个装置的运维状态要实行定期性的查验,准确掌握它们的变更情况,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排除故障;高温状态下的电网会相对地增大负荷,必须加强重视。日常的巡视工作,要聘请技术专家分段区的逐一检定;而紫外测温、红外测定、整合激光的成像方式的有效应用,有利于电网运行中潜在性故障的发现;当区段变电站的电压偏高时,更加需要注重定期性巡查和重载状态下的配件状态,对设备隐患要追踪式的查验,确认、解析电网运行中的疑难问题,实现全方面的管理。
2.2.2指引反措监管
反措要贯彻整个监督过程,全面落实管理部门制定的犯错规程;提高对文件把握的准确度和规划设计的周密性,确保每一项调配流程都能合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文件进行解析时,需要了解某一配件的常见缺陷、特有的设备反措和补充措施等内容,加强反措监管。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反措规程设定的科学性,将电网的查验检定工作确定为一种工作流程,使其逐渐成为总体检修规划的一部分。
2.2.3排查潜在弊端
对输变电中的潜在隐患实行全面排查,依照排查总规划,明确具体的任务清单,将缺陷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排查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目标性节点实行常规路径中设备的具体运维状态实行核验,以最终的排查结果编制科学的排查报告,最为电网跟踪式管理流程中的一部分,整改其中的不合格部分,加强日常的技改工作,消除隐患,尽量避免大修情况。对输变电中的故障问题,可以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不断优化专用流程维护、查验内容细化等工作,更好地控制家族性缺陷的扩展程度。
2.3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2.3.1在线诊断设备故障方法分析
输配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多元化的数据信息,所以在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期间,相关的工作人员务必要留意挖掘的整体流程,由此更加高效地确保数据的精准程度以及时效性。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就在于关联规则,其效用就它体现在其能够按时地整合及分析本身多隐含的规律,进而的带关联规则的流程。科学专业化地运用关联规则,能够提高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精准程度。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挖掘输变电设备数据资料、预处理设备的初始数据,以及采集现场数据的过程,都需要使用关联规则。不仅如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剔除掉非明确的数据资料,储存精准的资料。依照输配电设备的特征以及种类,设定相关的关联规则;在研究故障流程期间,还能够运用关联规则简要地阐述整个流程,进而为技术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便捷程度。同时,相关的工作者还能够评价关联规则,构成具有针对性的故障诊断信息,由此提升设备的故障诊断的整体效果。
2.3.2故障树分析诊断技术
故障树分析技术一般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手段解析造成设备及系统出现故障的影响因素。在诊断输电线路期间,需要避免产生顶层故障,还要求把引发故障的全部因素由上至下地依次排出,产生故障树现象。然后详尽地解析各个事件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高效地运用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手段予以进一步地研究。故障分析的着力点在于为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这就能够尽快地解析出在系统的故障模式。运用定量分析的手段,根据已经获得的事件出现比重估量出顶层事件的出现比重,也就是运用故障模式以及影响分析的手段精准地解析出系统结构、故障对系统带来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迅速地处理潜在的故障模式。具体运用到诊断输电线路流程之中,就要求设定出一个FMEA表格,通常划定成如下四个步骤,具体如下:其一,尽快地明确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其二,合理地评估出各个故障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其三,精准地评估出故障模式出现因素以及整体的机率;其四,依照故障模式科学地制定出处理的对策。
结束语
输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是维护其健康运行状态的必要手段,直接关系着电网的整体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从设备运行的实际状态来编制检修计划,将技术监督体现到输变电运行的整个周期过程,提升检修质量。同时,安全管理必须落实到电网运行的整个过程,尽量消除设备中的故障性隐患,保障设备长期持有安全、稳定的生产状态,推动输变电设备的生产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芊.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式安排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20):26-27.
[2]洪健.电力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9):63.
[3]陈本毅.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6.
论文作者:武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输变电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流程论文; 技术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