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_节能降耗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节能降耗论文,对外贸易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我国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要降低4%。2006年的实际执行结果是比上年下降1.23%①,可见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绝非易事。

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大致可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单位产值能耗远低于第二产业,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就可使单位产值能耗降下来。根据2005年的数据测算,工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是2.0550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是0.4178吨标准煤/万元。如果把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2.0%降低为41.0%,把第三产业的比重从39.9%提升为40.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从1.219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为1.2034吨标准煤/万元,节能量为1.34%,即1.34个百分点。二是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例如以大容量炼钢炉取代小容量炼钢炉可降低吨钢能耗,以大型发电机组取代小型发电机组可以降低每度电的能耗,等等。三是调整产业内的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以上3个方面都是从国内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节能。此外,还可以从外部经济因素方面即对外贸易来考虑降低能耗。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具体表现在相互之间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在我国的经济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而且还在继续扩大。由于外贸商品本身包含有能源消耗,如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外贸商品的结构,也可以有助于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有关对外贸易与能源消耗、环境影响之间关系的研究,在一篇综述性论文中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论述(陈向东、王娜,2006):国外的研究有,Lenzen(1998,2002)分析了澳大利亚最终消费中的一次能源和温室气体含量,贸易中隐含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揭示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间接能源消耗不可忽视;Machado,G.,Schaeffer,R.,Worrell,E.(2001)研究了巴西的国际贸易对其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巴西出口的非能源产品中的能源和碳含量要明显大于进口中的含量,巴西每单位产值出口商品平均要比进口商品多消耗40%的能源和56%的碳,研究结果对巴西调整相关政策有突出的作用。Mukhopadhyay(2004)通过分析印度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商品贸易结构,计算进出口商品中的能源和碳含量,构建贸易污染指数,结果表明,在1993~1994年间,印度出口的所有商品中的能源和碳含量小于相应的进口商品,是一个能源和碳的净进口国。这些研究都采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我国对环境与贸易关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1993年才开始且多为定性的研究,而对中国对外贸易和能源消耗关系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陈向东、王娜,2006)。

本文将通过分析外贸商品在本国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定量分析外贸商品的耗能情况,进而分析外贸商品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揭示对外贸易帮助节能降耗的途径。

对外贸易包括出口、进口。在出口方面,出口产品在国内生产,需要消耗能源。由于各部门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各不一样,在保持出口总价值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降低出口产品中高耗能产品的比例,增加低耗能产品的比例,自然就可降低国内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所以,出口产品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将体现在出口产品的结构上。

在进口方面,由于进口产品是在国外生产,不消耗国内能源。然而,进口可以替代国内生产,多进口高耗能产品就可以节省国内的能源消耗。在保持进口产品总价值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高耗能产品在进口产品中的比例,减少低耗能产品在进口产品中的比例,也可以帮助节省国内的能源消耗。所以,进口产品对国内能源消耗的影响体现在进口产品的结构上。

通过改变出口产品、进口产品的结构实现节能,无疑提高了对外贸易的质量,这将对提高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和节能降耗起到促进作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外贸产品的能耗计算原则

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能情况可以通过相关的核算数据或技术参数得到。例如,炼一吨钢消耗的焦炭、电力、油料等折合约761千克标准煤,生产一吨电解铝消耗电能14795度(瓩小时),火力发电厂发一度电消耗376克标准煤,等等。这种能耗是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能耗,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出口产品的能耗。如用这种能耗指标去计算会低估出口产品的能耗,原因很简单,它没有包括间接能耗。以钢为例,在炼钢过程中除了直接消耗能源外,还要消耗各种其他原料、辅助材料,为了生产出这些原料、辅助材料供炼钢用,也需要消耗能源,这是为了获得钢这种产品而间接消耗的能源,当然也应该计算进去。这就是说,出口产品作为最终产品,其对能源的消耗应该是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即完全消耗。这里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计算出口产品能耗应该采用的方法:投入产出模型。

进口产品同样也包含耗能量,不过是在国外生产,消耗的是外国能源。然而,进口产品含有的国外耗能量并不能作为本国的省能量,必须从进口产品在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角度来考虑。进口产品是国内产品的替代品,如果没有进口,国内就需要多生产这些产品,当然就要多消耗能源。通过进口就可以少消耗这部分能源,所以,应该把这些进口产品假如在本国生产而需要消耗的能源量作为本国的省能量。显然,进口产品的省能量只与本国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联系有关,与进口来源国的情况无关。进口某一部门的产品可以减少该部门的产出,但不能以该部门产品对能源的直接消耗作为进口产品的省能量。原因与考虑出口产品时相同,即该部门生产的产品不仅直接消耗能源,还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而间接消耗能源。所以,进口产品的省能量也应该按照国内最终产品的完全耗能量来计算。

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耗能情况各不一样。只要计算出各部门单位最终产品的耗能量(也即各部门单位出口的耗能量或单位进口的省能量),分别乘上各种产品的出口量和进口量,就可以得到各部门出口产品的耗能量或进口产品的省能量,把各部门加总就得到全部出口产品的耗能量和全部进口产品的省能量。

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了《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其中包括有42×42产品部门和122×122产品部门两个投入产出表,同时附有两类产品部门划分的对照表。122个产品部门数有点过多,不便于讨论。42个产品部门数略感偏大,本文在42个部门的基础上对若干产品部门进行了合并和拆分。合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部门数,如第三产业各部门消费的能源较少,故把第三产业的15个部门合并成3个部门。第二产业的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把其中的2个工业部门分别一拆为二,以便更好地分析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在42部门中合并的部门有:

(04)金属矿采选业+(05)非金属矿采选业=采矿选矿业;

(21)其他制造业+(22)废品废料=其他制造业;

(27)交通运输及仓储业+(28)邮政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30)批发和零售贸易业+(31)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2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2)金融保险业~(4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11个部门)}=其他服务业。

利用12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对42部门中的两个工业部门进行了拆分:

(10)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拆分成: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14)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拆分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经合并减少15个部门,经拆分增加2个部门,总共减少13个部门。部门总数由42个减为29个。其中农业1个,工业24个,建筑业1个,第三产业3个。

为了便于计算和讨论,对29个部门重新进行编号:把农业放到工业部门之后,成为25号;把5个能源生产、加工转换部门放在前5位;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编号不动。42部门合并、拆分成29部门的对照情况如附表1所示。

三、最终产品能耗分析

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资本形成品、出口产品,其中前两项用于国内,第三项出口产品卖给国外。出口产品是最终产品中的一种,各部门单位最终产品的能耗,也就是单位出口产品的能耗,这可由列昂节夫逆矩阵直接得到。

有了各部门单位最终产品的实物标煤完全消耗量,再分别乘以各部门出口、进口,就得到各部门出口标煤消耗量、进口标煤节省量。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合计数可得,2002年的出口耗能为44954.1万吨标煤,进口省能为46298.1万吨标煤。

四、出口耗能强度和进口省能强度分析

出口产品的耗能总量和进口产品的省能总量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总量指标,用进口省能总量减出口耗能总量可得对外贸易的净省能。从节能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净省能越大越好。例如,2002年就是1344万吨标准煤,这就是当年对外贸易对节能降耗的贡献。要想加大净省能,办法似乎很简单:尽量减少出口量或尽量增加进口量,即尽量减少净出口。不过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国内生产总值(因为GDP=消费+投资+出口-进口)。这与加快经济增长相矛盾,显然不是好办法。正确的思路是,在保持净出口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净省能;或者,在保持净省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净出口。两种说法体现了一个原则:降低净出口的耗能强度,即降低单位净出口的能源消耗量。把它分解到出口和进口上就是,降低出口耗能强度,提高进口省能强度。这就引出了两个指标:出口耗能强度和进口省能强度。

2002年的情况是,出口总价值是30942.5亿元,出口产品消费能源51981万吨标准煤,则出口耗能强度为1.453吨标准煤/万元。进口总价值是26944亿元,由进口产品而节省能源46298.1万吨标准煤,则进口省能强度是1.718吨标准煤/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出口耗能强度小,进口省能强度大,所以,2002年的对外贸易有利于国内的节能降耗。

在出口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要降低出口耗能强度,就需降低出口耗能强度大的部门产品的比重,加大出口耗能强度小的部门产品的比重。对于进口来说正好相反,要降低进口省能强度,就需加大进口省能强度大的部门产品的比重,降低进口省能强度小的部门产品的比重。这就是从节能降耗出发,提高外贸对节能降耗的贡献,也即提高对外贸易质量的途径。

五、2003~2006年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耗

有了2002年投入产出表就可以直接计算得到当年对外贸易的耗能、省能情况,然而,这只是一年的静态情景。更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连续多年的情景,以此来判断对外贸易对节能降耗贡献的发展趋势。如果每年都有全国的投入产出表,事情就好办了,可惜没有,投入产出表5年才编一次。好在我们现在只是分析对外贸易的节能降耗,《海关统计》完整地提供了各年详细的进出口统计,在一定的假设下,仍然可以得到近似结果。

《海关统计》提供了2003年以后各年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不包括第三产业),但是其产品分类却与投入产出表中的分类相去甚远,不能直接引用,必须先作加工转换。这里先利用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和当年的海关统计数,建立两者的对应关系。

以出口为例。把投入产出表中前26个部门的出口数据放入列向量F(26行1列,对应第一、第二产业),把海关统计中二十二类98章的出口数据放入列向量M(98行1列),编一个转换矩阵T(26行98列),使满足如下关系式:

转换矩阵T是一个只有98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为0的稀疏矩阵。转换对应关系见附表3。有了转换矩阵T,就可以把2003~2006年的二十二类98章的海关出口、进口数据转换成投入产出表所需要的出口、进口数据。

假定2003~2006年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保持不变,则各年的部门出口耗能强度和部门进口省能强度与2002年相同。计算出各年的部门货物出口、进口分别占总出口、总进口的比重,再根据公式(9)、(10),就可计算得到各年的货物出口耗能强度和货物进口省能强度,计算结果列于表2。当然,这是以2002年价计算得到的结果,且只包括货物贸易。

为要计算2003~2006年各年的货物出口耗能实物标煤量和货物进口省能实物标煤量,需要把各年的当年价出口、进口总值换算成2002年价,再分别乘以各年的出口耗能强度、进口省能强度,得到各年出口耗能实物标煤量、进口省能实物标煤量②。各年出口、进口平减指数如表3所示。各年出口耗能和进口省能计算结果列于表2。

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外贸产品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其一,横向比较,即出口耗能强度和进口省能强度间的比较。表2中数字表明,2002~2006年,每一年的出口耗能强度都小于进口省能强度,这就意味着,单位出口产品内含的能源消耗低于单位进口产品带来的能源节省,也即对外贸易有助于节约能源消费,有助于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其二,纵向比较,即随着时间推移耗能、省能强度的变化。在出口方面,2002~2006年,出口耗能强度从1.600逐年上升至1.657吨标煤/万元,(除2003年外)大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出口产品的结构在趋坏。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表4列出了2002~2006年进出口贸易结构(为附表2的一部分)。能耗强度较低的第9部门(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第12部门(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它们的出口产品在总出口中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与此同时,能耗强度较高的第15部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即钢铁产品)的出口产品在总出口中占的比重明显上升,第16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这两种变化促成了出口耗能强度的上升。

在进口方面,进口省能强度从1.785逐步下降到1.737吨标煤/万元,呈下降趋势。说明进口产品的结构也在趋坏。由表4可知,第13、14、15、17、18部门(分别对应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都是进口省能强度较大的部门,但它们的进口量在总进口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造成了进口省能强度的下降。

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对出口和进口的上述不良趋势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改善外贸产品结构的调整方向。其中15部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即钢铁)的能耗强度最高,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会对整体国民经济的节能降耗起到明显的作用。

把进口省能强度除以出口耗能强度,所得比值可用于直观判断对外贸易对节能降耗的影响。只要该比值大于1,就表明对外贸易有利于节能降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比值越来越小,从1.115逐年下降到1.048,说明对外贸易对节能的贡献越来越小,也即对外贸易的质量在下降。

表5列出了2002~2005年我国货物出口耗能、货物进口省能和净省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仅从对外贸易净省能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来看似乎不很高,分别为3.7%、3.6%、4.8%、2.7%。然而,出口耗能或进口省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都相当高(与出口、进口占GDP的比例很高相对应),2005年分别高达40.4%和43.1%。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出口耗能和进口省能占能源总消费的比例将继续攀升。可以想象,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只要有针对性地改变出口、进口产品的结构,把此节能潜力释放出来,就将有助于整体国民经济的节能降耗。

四、结论和启示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能源消耗方面对整体经济是正影响,进口产品的省能多于出口产品的耗能,这有利于降低国内的能耗。但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有利影响正在逐渐减小,或者说外贸产品的结构(无论是出口产品结构还是进口产品结构)在趋坏。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最近几年的增长率都超过了20%。然而,用外贸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来衡量对外贸易质量的话,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在下降。

如果有针对性地改变出口、进口中各类产品的比重,就有助于节约国内能源消耗,国家可制定相应的外贸政策。例如,在出口方面制定差别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低耗能产品的出口,限制(甚至禁止)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在进口方面,降低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关税以鼓励进口,不降或少降低耗能产品的进口关税③。巨大的出口量意味着巨大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巨大的进口又意味着巨大的能源节省,其间巨大的节能潜力有待开发、释放。

注释:

①参见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这里直接用总平减指数对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平减以得到不变价总量,是一种简化做法,好处是计算过程简单,缺点是会有一定的误差。更好的做法是分别用各部门的出口、进口价格指数(得到它们有难度)去换算得到各部门2002年价出口、进口总值,再分别乘各部门的出口耗能强度和进口省能强度,即得到各部门出口耗能量和进口省能量,加总后得到全部出口耗能和进口省能。

③据最新消息,6月1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

标签:;  ;  ;  ;  ;  ;  ;  ;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_节能降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