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阶段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项目又是安全风险存在非常密集的领域,是安全事故或意外事故常出现的区域。所以,应该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综合利益考虑出发,最大化的加强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方法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管理与防范对策等。由建筑施工风险管理与防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行业衍生出的安全问题比比皆是,如果企业忽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给与关注,只有将安全管理抓上去,才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拔得头筹。
2.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责任划分不合理
在我国,施工安全普遍被认为是施工单位的事,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往往只关心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问题,因而经常出现拖欠工程进度款或迫使施工单位抢进度、赶工期而漠视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的情况。某些施工单位负责人,缺乏必要的安全法律意识,在监督不严的情况下,存在着把减少安全投入视为节约成本的错误观念,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可见,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2.2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存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放松安全管理的行为。一些施工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和投标方面,倾全力找关系投标、中标,对安全过问不多。现场项目经理更注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把安全工作当作陪衬,重生产,轻安全,拼体力,拼设备,从主导思想上搞错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甚至还有的领导认为“建筑施工死人不可避免”,片面强调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忽视或开脱自己的主管原因和责任。
2.3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不够
在建筑施工安全执法方面突出问题表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的方式、应承担的安全责任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工伤事故瞒报、漏报甚至少报的情况;建筑工人职业病伤害问题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等。由十缺乏可信的第一手安全伤害事故统计资料,从建筑安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的死亡人数大十重伤人数,重伤人数大十轻伤人数这一明显违反安全事故规律事件中可见一斑,给我国开展建筑安全预测预防研究、企业安全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市场保险调节机制等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3.1明确建筑工程危险源,制定危险源清单
每个安全事故发生都有危险源,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所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控制危险源。建筑工程开工前期,需要按照工程实际特征、工程施工的内在条件及外部环境,统计工程安全风险的相关资料信息,依据工程组成、工程施工阶段及工程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及时识别确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对于依据确定的危险源,要依据事故损失的严重程度及事故发生概率分类别评价,进而明确各种重大危险源,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征制定控制其安全风险的措施,并制定危险源清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监视测量危险源,有效控制危险源
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按照危险源清单随之了解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实际制定实施情况,如果建筑工程施工条件环境发生变化或工程量有所变动,一定要了解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要随之工程的变化而改变。与此同时,监理工程师还必须检查是否有新的危险源出现或有前期被遗漏危险源。一旦发现新危险源,必须重新识别它,并制定有关风险控制方法。
3.3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能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那么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首先,要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工人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逼,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4风险缓解措施
风险缓解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确保作业工人的安全,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效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潜在安全风险与事故威胁要进行预判,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防止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程法,指的是使工人按照施工工序来进行施工,采用技术管理的方式来提高防止风险发生的概率,如高空作业要设置安全网、员工通道配有指示灯、日常作业佩戴安全帽等,使员工能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判,在“危险区”作业时提高警惕,消除建筑工程中的潜在威胁。此外,工人在作业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材料,采用生物科技等现代化材料来进行替代,降低安全事故费发生的概率。另一种是程序法,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熟悉工程操作的规章制度,管理者要将这种制度进行认真的贯彻和落实,使工人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来实施。
3.5风险转移措施
风险转移指的是项目管理者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项目转给其他经济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进而降低自身的安全风险。采用这种方式不能有效消除风险,而是完成一种风险的“转嫁”,风险转移措施主要由两种方式构成,一种是保险,另一种是担保。建筑工程保险指的是施工方针对某个存在安全威胁的施工环节在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一旦投保对象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施工方人员、财产蒙受损失,则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来进行理赔,是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不过,建筑工程保险也不是对所有投保人进行入保,保险公司会对项目进行考察,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因而企业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投保。建筑工程担保主要是在公正、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建筑工程中相关责任人的不同责任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定责,其中包括发包人支付担保、承包人履约担保等,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担保制度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结语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业主以及各方面的相关人员都非常重要。要提升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清楚的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隐患,找出施工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以预防和管理施工安全风险问题。最大化的降低安全风险,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应该结合现阶段的技术、科技手段,实施安全风险有效预防与管理,促进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
[2]刘文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商品与质量,2013(4).
论文作者:杨祥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危险源论文; 风险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