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偏头痛 药物作用和机制 药物的选用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96-02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作,一侧或两侧额颞部出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重度的偏头痛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病之一。偏头痛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1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原则是快速消除疼痛、避免复发、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功能。应根据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相关症状和病史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延迟治疗可导致偏头痛患者对治疗的不敏感,故所有偏头痛治疗药物都应在发作时尽早使用。
2 药物作用和机制
2.1 用于疼痛治疗 根据疼痛产生是血管扩张引起,治疗疼痛的药物主要为缩血管药物。
2.1.1 5-HT1B/1D受体激动剂:新型曲坦类药物可选择性激动血管壁5-HT1B受体及三叉神经末梢5-HT1D受体,收缩血管、减少神经肽的释放,消除疼痛。本类药物治疗偏头痛具有作用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1.2 麦角胺类药物:可抑制突触前膜及血小板对去甲肾上腺素、5-HT的再摄取,产生缩血管作用。有报道,本类药物治疗偏头痛完全缓解率为47%,部分缓解率为34%,曾是治疗偏头痛的首选药物,但因其对脑血管无选择性,过量易产生麦角胺中毒,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2%,不良反应大,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等不利因素,目前临床上已较少应用。
2.2 用于预防发作
2.2.1 苯噻啶等5-HT拮抗剂:选择性阻断5-HT2受体,通过反馈机制,使体内5-HT的合成代偿性增加,并促进其释放,产生缩血管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本类药物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机制还与增强颅外血管对其他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等)的敏感性;竞争性阻断H1受体,抗组胺舒张血管作用;阻断体内炎性因子的形成,减少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和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对抗5-HT致痛作用;中枢性镇静和抗抑郁作用有关。本类药物作用产生需有一时间过程,可用于预防发作,治疗发作无效。
2.2.2 麦角生物碱类:竞争性阻断5-HT2受体,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花生四烯酸释放,使前列腺素、白三烯类扩血管物质生成减少;降低炎症反应等机制调节颅内外血管舒缩性,既可对抗先兆期的血管强烈收缩,又可对抗发作期的血管扩张。
2.2.3 β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上β受体,防止血管扩张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产生顶防作用。
3 治疗药物的选用
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应尽早应用治疗药物,同时可针对患者伴发症状,适当采用镇静药物、强镇痛药及镇吐药等。小于每月发作3次的病例,一般选择急性发作期治疗。对于每月发作3次以上的患者,或有急性治疗药物禁忌证、治疗效果不佳、使用急性治疗药物后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时,应采取长期用药预防发作的治疗方案。
3.1 急性发作治疗用药
3.1.2 麦角胺 用于偏头痛发作治疗,可缓解头痛,但无预防和根治作用。对于发作时疼痛缓慢加重,不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口服途径给药:0.5~2mg/次,半小时如不能控制症状,可重复给药一次,每次发作最多不超过6mg。对于疼痛严重,同时伴恶心、呕吐的患者,应采用肛门栓剂或皮下、肌内注射给药,每次0.25~0.5mg。所用制剂有双氢麦角胺及麦角胺酒石酸盐。双氢麦角胺具有复发率低,无反跳痛,能在偏头痛发作的任何时候给药(包括先兆期)的特点,临床疗效评价优于酒石酸麦角胺[1]。本药与咖啡因联合应用疗效增加,复方制剂(麦角胺咖啡因.ergotamine caffe-ine)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片。
3.1.2 舒马曲坦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选择性5-HT1B/1D受体激动剂,对于有、无先兆偏头痛发作均有效。偏头痛首次发作者,口服50~100mg,间隔2h以上可重复用药。24h内最大用药量为300mg;皮下注射,6mg/次,24h内最大用药量为12mg,用药间隔1h以上;鼻腔给药,单次剂量20mg,用药间隔2h。
3.1.3 阿莫曲坦 对颅内血管的5-HT1B/1D受体的亲和力有很高的选择性,对冠状动脉的致痉作用较其他曲坦类药物小。对人脑动脉的作用比舒马曲坦强25倍。
3.1.4 夫罗曲坦 是新型的选择性5-HT1B/1D受体激动剂,它克服了第一代5-HT1B/1D受体激动剂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复发率高的缺点,是成人中、重度偏头痛发作的有效治疗药物。口服,2.5mg/次,头痛缓解后再次复发可再服2.5mg,但两次间隔应在2h以上,每日用量不应超过7.5mg。
3.1.5 阿酚咖(AAC) 是阿司匹林(250mg:)、对乙酰氨基酚(250mg)、咖啡因(65mg)组成的复方制剂。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据报道,该药口服药后约30min起效,2h有效率为50%,其中重度患者有效率为40%,中轻度患者为63%;6h有效率达到79%,其中重度患者有效率为65%,中轻度患者为81%;完全缓解率为40%。还能有效缓解重度偏头痛患者畏光、畏声、行动障碍等症状。
3.2 预防发作用药 每月发作2~3次以上病例应采取预防用药消除发作。
3.2.1 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甲基麦角酰胺):为竞争性5-HT受体拮抗剂,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预防偏头痛发作药物。用药后1~2d内起效,可维持1~2d。1mg/次,3次/日,饭后口服,最大用量不宜超过6mg/d。连续服用,有效率60%~70%。
基于偏头痛发病机制复杂,诸多因素参与发作过程,临床用于预防发作的药物机制不同,疗效不一。部分发作治疗药物亦可用于预防发作,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和刺量选择、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虎军,杨静,杨燕燕.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方法之我见.中国药房,2001,12(5):288.
[2]胡晋红,王卓.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中国药房,1999,10(5):236.
论文作者:李立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偏头痛论文; 麦角论文; 受体论文; 药物论文; 血管论文; 作用论文; 患者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