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控制与奥运会可持续发展_国际奥委会主席论文

规模控制与奥运会可持续发展_国际奥委会主席论文

奥运会的规模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奥运会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02)02-0033-03

CLC number:G811.2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02)02-0033-03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诞生以来,发展可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阶段。“二战”前,奥运会处于低水平扩张,到1936年11届奥运会,其规模达到:参赛国家或地区49个,参赛运动员3908人,比赛小项129个,增速分别为3.6个/届、360人/届、8.6个/届。“二战”后,奥运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总体规模达到:参赛国家或地区160个,参赛运动员9417人,比赛小项237个。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总体规模已达到:参赛国家或地区199个,参赛运动员10655人,比赛小项300个。大大超出了国际奥委会认定的控制底限。奥运会规模的快速扩张与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突出,已成为奥运会发展过程中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已严重制约了奥运会乃至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这一矛盾——控制奥运会的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奥运会规模过大的弊端

1.1 给国际奥委会的组织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规模庞大的奥运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各种各样的利益和诸多的问题,要保证超大规模奥运会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国际奥委会具备极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如果协调、处理这些关系、利益和问题不当,受影响的往往不是某一届奥运会的质量,更有可能对奥运会乃至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因此,国际奥委会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参与筹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所发出的感慨:希望停止夏季奥运会规模的增长,因为它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国际奥委会感到管理的困难和对限制当今奥运会规模的主观愿望。

1.2 使申办城市局限于狭窄的地域范畴 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要举办当今超大规模的奥运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绝对不行的。比如,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将出资20亿人民币用来改进环境和市政设施。巴黎宣称,此次奥运会若申办成功,其总体投入将达到350亿法郎。像这样庞大的经济开支,必然导致大部分国家及其城市被迫放弃奥运会的申办,致使奥运会主办地局限在世界上少数国家和地区。从已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或城市来看,70%集中在欧美,这样的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歧视”,使大部分国家及城市丧失了参与的权利,使“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及所蕴涵的“公正、平等、正义”的思想受到践踏,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和群众性受到质疑,普遍性原则受到严峻挑战,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国际奥委会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削弱了奥运会持续发展的能力。

1.3 使奥运会主办城市疲于应付 举办当今规模的奥运会,可谓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安全”、“环境”、“交通”、“场馆设施建设”、“通讯”、“食宿”甚至“赛后人员滞留”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奥运会的质量,并且还会产生深广的社会影响。比如为了成功举办大规模的奥运会大兴土木,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赛后部分闲置场馆设施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都让主办城市倍感难办,甚至会招来本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又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城市交通极为混乱,运动员因之延误比赛的现象屡屡发生。再如安全问题,它包括观众的疏散、城市治安和反恐怖活动三个方面,是历届组委会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9·11美国遇袭事件”之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提出:“安全问题”必须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并追加其投资,但仍无把握。如此等等,这诸多的问题,不仅给国际奥委会带来压力,更给主办城市带来巨大的负担。从近几届奥运会承办的情况看,因规模过大而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频频发生。

2 奥运会规模快速扩张的根源

如前所述,奥运会规模的快速扩张始于“二战”之后,第24届汉城奥运会达到“临界水平”,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突破“临界水平”。这种规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参赛国家或地区数量、参赛运动员数量和比赛项目数量的增加上。这三个“数量”的增加,是“二战”之后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2.1 客观因素 “二战”结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并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体育运动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演进,世界总体处于和平状态,此时世界需要一个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信仰,可供文化交流、自我展示、扩大影响的平台,奥运会正好迎合了国际社会的这一需要,加上“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奥林匹克思想符合全人类的理想追求,这一切,客观上起到了提高各国、各地区参与奥运会的积极性的作用,从而使奥运会参赛国家或地区的数量不断攀升。

2.2 主观因素 奥运会主办国、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主观行为促成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快速膨胀。

奥运会主办国在比赛项目的增设中享有优先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各主办国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符合《奥林匹克宪章》第52条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纷纷把自己的运动强项推入奥运会。比如,18届东京奥运会,日本把自己的强项柔道、排球带入奥运会;24届汉城奥运会,韩国把自己的强项射箭由2项变为4项,使跆拳道成为表演项目,为最终进入奥运会铺平了道路;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把沙摊排球和垒球直接带入奥运会;27届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把铁人三项带入奥运会。国际奥运会给主办国的优惠政策和主办国的主观行为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膨胀的原因之一。

国际奥委会积极发展女子体育运动的政策和致力于扩充女子比赛项目的行为,促成了女子比赛项目大幅度扩张。“二战”前的11届奥运会,女子比赛大项仅为4个,占大项总数的19%,小项仅为15个,占小项总数的11.6%。到27届奥运会,比赛大项为26个,占大项总数的93%,小项为132个,占小项总数的44%。国际奥委会对扩充女子项目的主观行为,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膨胀的最主要、最根本原因。

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遗余力地为增加自己的项目而努力。众所周知,奥运会比赛项目或金牌多的项目更有可能受到各国体育组织的重视,从而获得优先的发展权。因此,已进入奥运会的想进入更多,没有进入的想方设法进入,从而出现“易进难出”的局面。各单项体育组织的主观行为成为奥运会项目膨胀的又一原因。

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人数出现大幅度的攀升,奥运会规模也因此不断膨胀。

3 奥运会规模控制的应对措施

为确保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奥运会规模发展的模式应把以前注重“量”的扩张切实转轨为:控制“量”,提升“质”。所谓“控制‘量’”,即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各国各地区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奥运会比赛项目和合理调整参赛运动员人数,使奥运会规模维持在现有水平,甚至略有下降。所谓“提升‘质’”,即在控制“量”的过程中,优化奥运会比赛项目,使比赛各单项的设置比例更趋合理、完善,确保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只有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入手,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3.1 提高进入奥运会比赛的“门槛”,压缩参赛运动员人数 再次提高奥运会参赛名额限制标准,即个人项目一个国家或地区报名人数不得超过2人,男女团体项目不得超过8个队。这个结果从表面上看有悖于与“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但深一步考究,却并不矛盾。奥运会预选赛或资格赛作为奥运会比赛的有机组成部分,参赛运动员或运动队并不会因“门槛”的提高而减少。就个人项目而言,限报2名,同样留给了该项目发达国家或地区“双保险”的机会,不至于因比赛的偶然性导致锦标旁落的失误和金牌归属的失真,相反,却留给了其它国家或地区夺得奖牌的机会,有利于这些国家或地区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就团体项目而言,由于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的名额少了4个,预选赛将更加激烈,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3.2 严把“增项”关,防止奥运会规模的快速膨胀 为防止奥运规模的继续膨胀,严把“增项”关显得尤为重要。就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扩充女子比赛项目而言,目前,奥运会女子比赛大项占总项数的93%,比赛小项占小项总项数的44%,“二战”之后增设新项目实现男女绝对平等。因此,应把以前单纯追求数量上与男子项目绝对平等的做法转向提高女子设项质量的重心上来,增设符合女性身心特征的项目,以促进女子项目的健康发展。就主办国和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增项而言,增项不仅要符合现今《奥林匹克宪章》的相关规定,还应注重对该项目的观赏价值、运动价值、发展潜力、与奥运会现有项目的关系等等问题的研究,提高新项目入会标准,确保新增项目的质量,作到宁缺毋滥。就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总体规模而言,项目的增、减,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使奥运会比赛项目始终保持着新鲜的“血液”,不至于因个别项目的“贬值”而影响奥运会的整体“形象”。

3.3 加大“减项”力度,使奥运会规模更趋合理 加大“减项”力度,应着重削减普及性、观赏性差,不易于在全球各地开展,群众基础薄弱的“贵族项目”、“过时项目”,压缩部分技术性质重复严重、级别分得过细的“臃肿项目”。这种作法一是为了给一些尚未进入奥运会的优秀项目留下进入的空间,避免因新项目的进入而出现奥运会规模的继续膨胀;二是通过削减、压缩部分不合理项目,提升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各单项比例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质量。因为,奥运会作为影响最广、水平最高的世界性综合体育盛会,其比赛项目,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最具普及性的优秀体育项目的集粹,而不应是少数人从事的运动或单项锦标赛、杯赛的拼盘组合。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应该追求高质量,以确保奥运会比赛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当然,在控制奥运会规模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会有阻碍、有阵痛。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奥运会的规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奥运会将进入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收稿日期:2002-01-09

标签:;  ;  ;  

规模控制与奥运会可持续发展_国际奥委会主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