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饮料市场全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透视论文,饮料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仍然以碳酸饮料、瓶装水(包括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等)、果汁饮料和包装茶饮料四大类型为主导,行业竞争也仍是围绕这四大市场展开的。
据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01年1至10月软饮料总产量为1463.14万吨,瓶装水608.1万吨,碳酸饮料470.04万吨,其他284.92万吨;与2000年相比,增长率为12.02%,其中瓶装水同期增长25.5%,碳酸饮料同期增长8.6%,预计茶饮料增长率为62%以上。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全国读者调查(CNRS)”的结果显示,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全国36个城市四大饮料的总体渗透率为80.68%,碳酸饮料的渗透率为71.41%,瓶装水为56.45%,果汁饮料35.12%,包装茶饮料30.73%。果汁饮料和包装茶饮料的消费人群有所增加,而总体人数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四大饮料的消费特性
在55岁~64岁的人群中,饮料达到了57%的渗透率,碳酸饮料的消费群与其他饮料的消费群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瓶装水在男性消费者中的渗透率相对更高;果汁饮料消费者则在女性、高收入、高学历等特征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而近来最为流行的包装茶饮料更受25岁~34岁年龄段人群的欢迎。
其次,从消费心理来看;碳酸饮料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并希望得到认同;瓶装水消费者更注重自我感受;果汁饮料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比其他消费者更高;包装茶饮料消费者属于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一群。
再次,从地域特征来看,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碳酸饮料的渗透率比较低,如温州(58%)、海口(51%)、贵阳(42%);北方一些城市瓶装水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如天津、沈阳、石家庄、太原等;收入较高的深圳、大连等城市,喝果汁饮料的比例也相对更高;而一些西部城市如乌鲁木齐、兰州,有更多的人喜欢喝包装茶饮料。
碳酸饮料市场
其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前4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4>80%(数据来源:NCS’2001),市场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特点,小企业要想进入和发展很有难度。作为寡头企业,应当密切关注其他寡头的市场运作,采取领先或跟进的策略;而小企业可以将重点放在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寡头品牌发展指数相对不高的地方市场上。
由于消费者在饮料产品的选择上首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口味、品牌和价格,因此在产品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应当特别注意培养品牌的个性化。
瓶装水
虽然其CR4也超过了50%,但品牌数量非常多,NCS中涉及到的品牌就在200个以上,尤其是地方性小企业占到绝大多数,而规模经济的企业数量较少,行业进入壁垒并不高,因此瓶装水市场还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企业应当采取集中一点的产品战略,突出产品差异,在部分市场上取得优势后逐步稳固市场地位。
在细分市场的选择上可以继续保持区域市场的优势,同时,由于瓶装水的类别细分已经非常多了,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与其在类别和口味细分上多下工夫,不如根据瓶装水的饮用场合的特点,设计更便于携带和适合不同场合单次饮用量的包装,效果更佳。
果汁饮料
女性化的品牌形象和天然、健康的品牌概念已为众多消费者和企业所认同,如“汇源”的“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如“统一”的“多喝多漂亮”,以及梁咏琪代言的“(康师傅)鲜的每日C”,无不体现了这些特征。
根据NCS的调查结果,果汁饮料市场也呈现出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想创造品牌的独特差异,应该站在产品功能定位的角度上开拓新思路。比如,迎合女性消费者对口味、口感的享受型需求等。另外,推出系列化产品(纯果汁、果汁饮料、水果饮料)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求,特别是开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系列,更能吸引大量中间阶层的消费者,达到扩大消费的目的。“大湖”推出的“大湖明朗”系列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品牌的渗透率,逐步占领各细分市场。
有专家预测:如果果汁饮料能够实现大众化的价格和多样化的口味,那么它将掀起继“碳酸饮料——矿泉水——茶饮料”之后的第四波饮料行业的浪潮。
包装茶饮料
目前还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企业会有一定起伏,如“旭日升”在市场上的迅速衰落和“康师傅”、“统一”的迅速崛起。
由于包装茶饮料还是个新兴市场,因此市场容量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包装茶饮料的消费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针对50%以上在家中饮用的特点,推出更多大容量包装的系列产品;二是在铺货方面加强与餐饮场所的合作,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余地。在促销方式上也可以采用“抽奖类”,对于茶饮料的消费者来说会更富乐趣。近期,“康师傅”茶饮料开展的“开瓶见喜,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正对了消费者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