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空洞,复杂,零认知。
不错,当化学从宏观进入微观,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进入到只能言传不能感受的未知领域,学生只能用上述的几个词语来形容了。当化学的学习遇到瓶颈,需要学生提起勇气逆流而上时,很多这生选择了放弃甚至后退。师者,解惑也,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正确引导他们渡过化学的学习难关,我们该做些思考了。
类比法是一种很常见的学习方法,是用形象的客观的东西去代替抽象的不常为人们所了解的事物、法则、定律等,强调由“此”及“彼”,利用其内在相似性,进行比较学习的一种思维方式。适时的使用类比思维法,可以将复杂的的问题简单化,找到切入点而解决问题。学习者中心环境理论告诉我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上,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因此,在化学的教学中,遇到较为抽象空洞的概念和问题,类比法就要求老师们去寻找一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并且与该问题存在关联的一些事物或规律,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针对抽象问题进行类比的主要步骤包括:分析学生已有认识;找到生活中易于学生理解的类比点;进行类比转化;最后得出答案,掌握知识。下面我以两个例子来说明。
情景一 已知铜、铁、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4、56、27,则
(1)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含有原子的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2)含有相同原子数目的三种金属,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出自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二《原子》)
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通过前在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以下两点: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就越大;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原子构成了金属铜等。
然后进行类比原理分析:
Ar铜 > Ar铁 > Ar铝(Ar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m铜 > m铁 > m铝(m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
↓ ↓ ↓
m’西瓜 > m’苹果 > m’樱桃(m’表示一个水果的质量)
第三步进行类比转化:
(1)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含有原子的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
转化为:三种水果如果都是10斤,哪一种水果最多呢?
(2)含有相同原子数目的三种金属,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
转化为:三种水果都是10个,哪种水果最重呢?
最后,针对类比转化后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用相同的思路去理解抽象的原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情景二 化合价的概念是指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出自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合价是初中阶段学生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也是课堂上必须突破的难点。在这一节的处理上一定要以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
同样的,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已经学生过很多物质的化学式,比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但是当学生遇到氧化镁MgO和氧化铝Al2O3的时候就会提出问题,读法都类似,为什么化学式写出来差异这么大,金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什么会不一样?
然后地行类比原理分析:
现A地有10个箱子,用一个小车将这10个箱子从A地运输到B地,那么需要有人在A地把10个箱子搬上小车,运输完毕后,又需要有人在B地把10个箱子卸下来,操作完毕后,小车上依然什么都没有。
最后,学生在运输箱子的这个例子的基础之上,再次理解化合价所谓“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的意义,就容易多了,在后面讲化合价的计算和化学式的书写时也相对简单。
通过上述的两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类比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学生较为陌生,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点,但是就要求老师们勤于、善于、乐于动脑去研究学生已有的认知,去发现生活中能与所授知识进行类比的例子,从而找到更加贴切的思路去处理教学上的难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功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论文作者:韩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原子论文; 学生论文; 化合价论文; 化学论文; 化学式论文; 质量论文; 三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