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企业云计算服务发展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出版企业云计算环境现状分析
1.业务发展趋势
伴随云计算技术应用化和服务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出版企业开始逐渐接受云计算理念,并已经取得阶段性的发展。由于当前出版企业经济规模程度不一,技术手段不足,使得开展私有云计算面临着诸多考验。尤其是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小型出版企业而言,自己投资建设云计算软硬件的基础架构,容易增加投资回报率低的风险,并且很难与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相匹配。与此同时,其他以公有云和混合云为代表的各种云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自建私有云所带给中小型企业的困难,这种借力于第三方云服务商的发展模式为这些中小出版企业提供了合适的云解决方案。[1]
相对于中小型出版企业而言,大型出版企业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已然成为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出版的典型代表。在过去几年中,更多的云软件服务商开始建立大型企业数据中心,以集成化的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为典型代表的信息技术有效地为大型出版企业自建私有云服务平台奠定了硬件、软件和服务基础。这种以提高集团信息化中心的基础架构效率以支持出版业务长效发展为目的,面向出版生态链用户的私有云计算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大型出版企业的未来业务发展趋势。
2.用户需求演变
目前网络环境下的出版物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以一站式获取所需信息为主的需求。由于云出版对于知识内容的汇聚更强、传播更快,面向个性化需求的云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环境下的读者个性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而且有利于即时有效地扩展作者成果的发表空间。[2]同时,对于出版企业来说,云出版平台能更敏捷地为类型化读者出版各类产品,个性化地解答他们的问题。例如2012年5月19日,方正信产集团与新华传媒集团签约,双方就“云出版服务平台”为基础的电子书业务和“POD(按需印刷)”业务解决方案进行了合作。[3]双方通过协力打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阅读模式,共同为全球读者提供一站式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服务,有效地实现了传统图书行业和新兴数字阅读产业的融合。
3.相关政策扶持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公共服务创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对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模式的政策指导。2012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发展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和云出版等为代表的出版新业态。[4]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接受云计算理念,并开始从政策上支持和指导云计算的落地。
政策导向下的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不仅可以为出版产业构建更为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平台,而且能带动区域科技软件产业的发展。这种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政府与出版企业实现共赢,而且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创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各级以云计算平台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网络,不仅可以看作是一种技术角度的创新,更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效管理机制的革新。
4.技术条件成熟
集成化硬件、现代化网络和虚拟化资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形成。目前市场上,面向云基础设施建设的“云设备”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云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商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针对云计算进行的局部功能优化改进的云计算产品;另外一种则是全新的云计算产品,即主要为快速部署云计算而设计的解决方案产品。不仅如此,由云计算带动的新兴配套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云计算平台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主要目标的相关服务)的快速发展也将反作用于云计算生产本身,从而推动云计算的市场化发展。
云计算服务离不开现代化、网络化和即时化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我国数据带宽基础建设已能基本满足大量并发访问和建设,基于互联网协议和无线通信协议的云计算数据处理条件已初步具备。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用户使用境外云计算服务时仍面临一定程度的网络瓶颈,主要原因是国际互联网网络传输质量尚不稳定。所以,面对大量国内云用户的市场需求,国内云计算服务商具有较强的本土竞争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动态易扩展技术和虚拟化资源技术逐步成熟,目前利用云计算改善信息服务的相关产业已经进入健康发展阶段。在我国,电信行业、金融行业和制造行业等已逐步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来优化其数据中心。而且,伴随着服务器虚拟化渗透率不断提高,基于环境虚拟技术的云计算应用也开始逐渐融入企业核心业务处理部门。
二、我国出版企业云计算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领导认识不足
目前,尽管云计算在国内少数行业得以逐步开展,并且已经出现了若干典型的用户和案例。但云计算在国内出版行业的应用仍然处于广泛宣传阶段,对云计算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是导致出版企业管理层对云计算建设依然处于观望状态的主要原因。许多出版企业领导不明白云计算在具体出版业务的应用,如怎样通过云计算来实现集团业务流程改进和实现变革收益等。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能否在出版企业打开局面并真正得以落地应用,将直接取决于领导能否打破思想意识上的桎梏。
2.系统迁移风险
由于云计算会改变传统的应用交付方式和数据中心运营模式,出版企业的复杂应用系统和海量数据处理中心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硬件迁移风险和应用移植风险。硬件迁移风险指的是,较之传统独立的数据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模糊了传统硬件边界,解决了部分异构系统数据兼容的问题,但由于虚拟机按照负载均衡和提高利用率的原则在硬件设备间进行迁移,这就对传统硬件的部署方式提出了挑战。如果缺乏系统的评估和科学的分析,就容易导致硬件平台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能,甚至导致应用系统崩溃的状况。如何灵活有效地实现原系统软件向云设备平稳迁移成为云计算无缝迁移的首要问题。
应用迁移风险指的是原有信息系统(包括出版财务应用系统、出版ERP应用系统以及CRM应用等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各个出版子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新的云计算平台中可能存在系统不兼容情况。尤其是在面对应用系统的无缝迁移过程中,顺利部署各个应用系统到不同硬件系统将成为保证云计算顺利迁移成功的关键环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云计算中虚拟化技术的广泛采用会涉及到虚拟机迁移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这方面的因素将影响到云计算平台的应用。
3.平台安全问题
云计算平台的安全问题首先在于数据平台上的软硬件。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云服务商提供的软硬件都是在原有设备和系统的基础上改善形成的,这就容易造成某些软件系统存在着一定风险漏洞。这种风险漏洞容易使软件发生错误或系统崩溃进而导致应用数据丢失。面对平台的安全风险问题,云计算控制中心需要采用可靠的系统监控和容灾机制以确保软硬件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涉及到云计算处理中心中大型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问题,由于云计算平台尤其是公共云平台具有开放性特征,而且云平台集成整合了多种应用程序,这就使得数据完整性和数据泄漏成为云平台安全无法回避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云计算战略职能部门需要严谨合理地进行云计算应用规划和提供云服务软件解决方案。
4.服务等级协议
除了平台各个子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外,面向出版行业的云计算平台也面临着为出版链中的各个使用者提供各种服务等级的挑战。较之传统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大型处理数据中心面临的服务要求更加及时和全面。尤其是面向海量信息需求的出版用户分析,提出了更加合理、可执行的服务等级协议(SLA)。这类服务等级协议的标准化确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出版用户树立对云计算服务的信心。
三、我国出版企业云计算的实施步骤
云计算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软硬件集成项目,而是出版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社会化战略的调整。出版企业的决策层除了保持对云计算技术方面的关注外,更需要在管理模式上作出调整。对出版企业来说,有效实施云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实施云计算战略
以云战略为导向的云计算服务建设过程中,出版企业必须明确设置每一战略阶段所要实现的相应子目标。战略实施中除了组织计划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之外,还应考虑到包括业务和组织架构等在内的相关一系列配套措施。从战略实施角度上来看,大型出版集团可以通过与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实施经验的云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在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对云计算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考虑云计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将未来的运营发展纳入到整体规划体系中来,才能保障云计算平台得以充分长效发展,使得出版企业能够真正享受云计算带来的好处。[5]
2.云计算平台评估
结合出版行业特性和实际需求,出版企业云平台的搭建首先要明确出版云计算的业务需求,即充分评估云计算实施过程中想要获得的服务与应用。
在确定选择何种云服务模式之前,首先要明确出版企业发展是否需要云计算服务。面向集团化的出版生态链环节,主要由作者、编辑、印刷厂以及物流中心等活动要素构成,面向读者服务的出版子系统协同化合作需要共用一套基础架构平台。较之传统出版协同系统,云计算平台的整合性、协同性和社会化的业务功能更具优势。从硬件平台的工作负载来说,出版企业的传统计算基础设施和整体系统的工作负载起伏较大,而且由于高峰和低谷各个阶段对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要求不同,采用弹性较好的云计算平台可以节省更多的投入和成本。从数据信息角度来讲,开放的公共信息更适合放在云平台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因特网的网络带宽有限,使用云计算将面临网络传输瓶颈,云计算对外部环境的带宽要求更高。
3.确定云服务模式
出版企业云计算战略的制定以云服务模式的选择定位为主。针对目前主要的云服务模式,出版企业既可以搭建自有云计算平台,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如果自建平台运行功能强大,甚至可以成为云服务的提供商,为其他行业企业提供云服务。
云计算生态链中的各种角色可简单地划为三类:
第一种为私有云平台的使用者。这种云服务模式主要指云平台用户具备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完全可以通过以自己建设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构建私有云服务平台来支撑自己的业务应用。
第二种是公共云平台的使用者。这种云服务模式主要是指用户或囿于技术局限,或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将自己的应用部署在第三方提供的云计算平台上,又或者直接使用第三方提供的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即SaaS方式。此类云服务模式的好处在于用户无须达到云计算的技术能力要求,也不必关心如何建设云计算平台,只需要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订购服务即可。
第三种是云服务的提供者。这类云服务模式主要是指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将云计算中心管理的资源(包括虚拟机、存储空间和具体的业务应用软件)作为服务出售给最终用户。
通常来说,中小型出版企业一般适合选择使用第三方云计算服务。这是由于公共云服务可以帮助出版企业节省搭建出版云平台的软硬件投入,能有效地将固定资产支出转化为运营支出。而采用自建私有云服务模式更适合大型出版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需求。通过自建云平台,不仅满足了出版集团的规模化发展需求,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更强,而且云平台的灵活性也能保障其快速便捷地扩展云服务,从而优化集团整体软硬件基础架构,更好地支撑业务。
4.构建云计算平台
构建云计算服务平台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服务平台的硬件搭建、软件程序的选择以及在基础架构平台实现数据库资源整合的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方案。除此之外,还包括相关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和管理工具以对资源池中的数据进行调配。如图1所示。
投资者制作人 政府监管部门 自有门户 内容提供者 SNS平台 协同平台 发行平台 电信运营商 电商平台 App Store 创作者 加工者 加工工具提供商 其他渠道
图1 出版企业的云计算平台框架图
从图1可知,针对出版企业的云出版平台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应用软件服务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用户和监管者等环节。从出版流程出发,针对云计算平台的管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在出版内容制作环节,通过网络社交(SNS)平台,形成以内容创造者为群体的虚拟知识网络社区;在编辑制作环节,以内容加工为主要功能的协同编辑平台可以实现编辑群体的协同效应;最后,通过各种发布渠道将这些内容进行分发,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保障内容创作者的合法权益。[6]
出版企业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具有全局战略意义。云服务平台的构建有助于出版产业统一行业标准、完善产业链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供高效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出版产业合作联盟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并不需要将每项应用都立刻列为候选,出版企业应观察本行业及其他行业实施云计算的成功案例,并考察类似应用程序如何在云计算环境中运行,继而对上线的应用进行评定,最终采取逐渐迁移到云平台的策略。同时,出版企业决策层还应考虑到建设云计算平台是个闭环的过程,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需要对云计算平台进行不断改进,并对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评估,最后考虑如何逐步引入更多的应用来丰富云平台可提供的服务种类。
四、结论
随着出版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发展,敏捷性服务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数字化的知识成果逐渐开始以新的服务方式向用户进行交付。而云计算所提供的技术模式正是敏捷化服务趋势的体现。云计算为出版产业服务化提供了技术平台,使生产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最终交付品是一种基于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服务。
从目前来看,云计算平台在改进基础架构、节省成本等方面具备相当的优势。在一些场景,已经可以取代传统的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云计算服务模式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出版企业关于云服务的经验和知识尚浅。所以,开展云计算服务必须要以评估自身建设云计算平台的可能性为前提条件。
建设云计算平台需要考虑出版企业战略、业务、技术、安全性、可靠性等各方面因素,并且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云计算平台的软件、硬件与服务集成化。因此,出版企业在建设云计算平台时应更多考虑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