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资源整合的博物馆管理探究
李满超
(东莞市博物馆,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人类发展进步的记载,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历史文物本身就具有极其高的教育价值,大多文物的保存方式具有非常严苛的要求,需要通过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本文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加强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 新时期;博物馆;教育资源;意义;现状;策略
前言
博物馆聚集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体现着民族独特的灵魂。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各种藏品传递历史知识,更能够引导大众进行主动思考,博物馆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堂,在博物馆可以对大众进行更好的文化底蕴的培养,对于大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大多数博物馆过于注重对藏品的保护管理,而不注重对其本身教育资源的整合,从根本上抑制了博物馆教育资源发挥效用的可能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也使得资源整合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博物馆管理者在进行实体建设的同时也要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求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整合。以新的视角去挖掘博物馆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并结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更加完善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建设。
一、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博物馆的价值
大多数被博物馆收藏的藏品都是优秀的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某一历史时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造诣。通过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博物馆中优秀的藏品进行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是具象的藏品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博物馆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够使相应的历史物品长久的保存下去,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历史文物的保存,向人们传递不同的文化理念,为社会进一步的进行发展提供借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增强,为藏品的保护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博物馆教育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已逐步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产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好地反映我国文化生活的发展,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输出方式。加强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管理,也有利于更好地传导中国文化,提升我国大众的文化素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更好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
(二)增强教育水平
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新型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形式的需求愈加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等多种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育资源越来越多,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博物馆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能够将课本知识更将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推进大众素质教育的提升。但是在大多数偏远地区的博物馆资源仍然非常缺乏,那里的人们就失去了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机会。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不同地区的人们得到同样优质的博物馆教育资源,拓宽大众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升大众的知识水平。对于博物馆而言,提升其教育价值,并对相应资源进行整合,已经成为现在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但仅仅进行实体建设和保护并不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的拓展,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资源服务,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例如,博物馆可以建立专门的教育资源网站,通过各种浏览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在提升数据建设的同时,增强博物馆教育价值的贡献。博物馆也可与教育部门携手合作,共同构建教育平台联络合作机制,积极联动、合作共建,有效融合博物馆教育与学校义务教育,不但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博物馆意识”,也大大激发学校的参与热情。
二、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要点
(一)立足本馆资源
大多数地区省博物馆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文化,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立足于本馆的文化,对相应的文物藏品进行分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各种藏品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博物馆自身必须对本馆资源的特色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博物馆自身存在的优势,通过对自身文化特色的提升,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藏品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用。以广东地域文化为例,广东的东莞市博物馆就具有非常明显的岭南文化特色,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以《古代东莞》基本陈列为依托,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出“探索古代东莞文明之旅”系列教育项目,通过多元素、多形式、多渠道的体验,充分利用展览及藏品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同时,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藏品本身的保护,切不可折本逐末,在追求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对藏品本身造成影响。藏品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文化经济价值,其本身需要进行严苛的保护和管理,在进行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方面的内容,尽可能的避免外在因素对藏品造成影响。
车辆拖回店里后,却发现发动机无法启动,点火钥匙置于2挡启动时,启动机没有反应,多功能仪表盘上依次出现“主动制动辅助系统功能范围受限”、“低压续跑指示器停止运作”、“ESP停止运作”、“驻车制动器参见用户手册”等一系列报警。
(二)丰富教育资源整合方式
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水平的提高,必然依赖于博物馆整体的体系建设。在对博物馆进行教育资源管理和整合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因此,博物馆只有建立完善教育资源整合体系建设工作,才能够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引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博物馆本身内部的体系建设存在很大的欠缺,无法对相应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笔者在此提出两点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一,建立完善的制度。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涉及到非常大的工作量,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有据可依,建立统一规范的操作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的水平。第二,落实执行方式,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最为重要的仍然是能够将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落实。具体而言,也就是能够将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各种规章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惩罚机制的完善,落实责任体制建设,避免体系建设成为空头支票。
信贷约束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影响信贷人员放贷积极性。目前,多数银行实行了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到期收不回的轻则扣工资,重则下岗清收。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农贷顾虑重重,宁可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风险。
三、提高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体系建设
我国高度重视博物馆教育资源价值,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近年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博物馆已经意识到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投入实践之中。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提供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博物馆采用的服务方式避免过于单一,否则难以充分发挥藏品的价值。一般来说,大多数图书馆都是通过将相应的藏品拍照,上传到相应的网站,并附一定的文字介绍,并将其视为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博物馆藏品的教育效应,但是远远不能发挥博物馆藏品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效果。而且用户如果需要对同一种类型的藏品进行了解,在查询的时候非常的不方便。博物馆必须提升资源整合的水平,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化需求,改变以往的被动地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利快捷的教育资源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要能够按照藏品的价值和类别进行分化,并结合搜索数据对特色藏品的文化教育价值进行针对性的推送;并积极构建完善的数据服务模式,设立不同板块的内容,更加人性化的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金属焊接》教材中各知识模块分别代表了焊接技术领域中的不同研究方向,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要使非焊接专业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整个金属焊接的各个要点,这就需要学生对各知识结构模块进行全面把握。
(二)提高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博物馆教育资源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多数博物馆进行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好的文化程度和业务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在博物馆教育资源方面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无法有效地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因此博物馆必须加大对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教育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学习先进的博物馆教育理论以及历史、考古、文物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使教育人员真正能成为沟通博物馆和观众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也要能够进行大胆创新,拓展培训渠道和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整合方式。除此之外,各个博物馆也要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对优秀的教育资源方式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育资源整合模式,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多种模式建设优秀的文物馆教育资源整合队伍。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博物馆整合其本身的教育资源对于自身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博物馆藏品的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断的增大,取得了很多显著性的成果。我国具有5000年的历史,留下来很多珍贵的文物,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发挥藏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提升我国民众的文化底蕴,并激发爱国之心。在实践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依托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以便于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博物馆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马成江.新时期博物馆的发展方向[J].青年时代,2015(2):199.
[2]于彦.新时期博物馆管理工作开展研究[J].文物鉴定与监赏,2018(5):148-149.
[3]肖颖.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21):73.
[4]林深.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2):86-8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李满超(1973-),女,汉族,广东省东莞市,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展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