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质基本要素的构成与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实施_素质教育论文

新世纪人的素质基本要素构成和素质教育实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基本要素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尤其是近十年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和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人类向新的社会形态信息和知识社会迈进。这一进程向以形成并服务于工业社会,以分割,封闭,滞后为特征的传统教育体系提出了严重挑战,教育改革和革新成为世界和时代的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德勒尔报告”,美国科学基金会提出的“2061计划”便是这一背景的产物。中国1999年颁布的“行动计划”和“决定”,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鼓励培养创新人才为灵魂,七大旗舰工程,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为建立其新的教育体系,为振兴中国21世纪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如此气魄,在世界范围内尚不多见。它的精心实施,不仅将对中国在21世纪实现强国梦,并将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进而建立相应的,以开放,沟通,联网,终身为特征的新的教育体系,对何谓素质和素质教育,在理论界,决策层和实践者之间,必须建立起起码,基本和阶段性共识。然而,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极负争议,且莫衷一是的问题。这不仅因为素质或质量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不同政治,文化,教育,宗教,专业背景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定义和要求,而且还由于新的社会形态还只是“初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在理论上,决策上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实验,校正,深化,完善的过程。我认为,理论界要为这一进程作出贡献,应当把重点从脱离具体时空的纯理论,结果将是莫衷一是的对概念和定义的探讨,转移到对这一进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上来。为此,这种研究至少应当有两个特点:

1.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同时经历三重过渡(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和知识社会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严峻而史无前例的挑战和机遇,探求新世纪中国人应当具备何种基本素质构成;

2.据此提出的理论,建议,方案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本着以上精神,结合本人工作中聆听到的众家高见,就本文立题,发表以下拙见,以抛砖引玉。

由于新的社会形态(信息和知识社会)已“初见端倪”,这就已经为探讨这一形态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或生存于这一社会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要素构成提供了一定条件和基础。由于发达国家在这一进程中已经先行一步,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会有相当参考价值。据此,我认为新世纪人的素质要素构成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智力层次和伦理道德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要求。现分述如下:

一、基础层次

它包括体能,情感,技术和能力四个方面素质要素。

(1)体能/情感

发达国家向信息和知识社会过渡中,陈旧工作岗位逐步减少和消失,要求人们具有新的技能和知识的的岗位不断出现,既具有诱惑,又令人不安的三高(高技术,高工资,高失业)社会造成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烈。就业和社会急速变化,人们生活在日益增长的压力与紧张之中。经历多重过渡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则更加复杂,变数和压力更大。不言而喻,这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能和情感,是养成其他必备素质的基础条件。报载日本研究y2k 带头人因压力过大竞自杀便是一例。所有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假期安排,家庭和学校生活,应考虑这一要求和挑战,进行改进和加强。

(2)技能

信息和知识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技能性社会,人们需要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否则,人若失去桥梁,很难接近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工作,生活和发展。学校和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应当为人们提供至少以下四方面的技能教育与培训

学习技能。

信息和知识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比掌握知识多少更重要。为此,计算机及相关基本技能,包括网上信息查询,交流,网页制作,病毒处理,虚拟环境中的学习,研究等等,可谓技能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此处,还应包括各种工具书包括电子工具书的使用,及简单调研方法等。

生活技能

信息和知识社会将是网络社会,网络联系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社交的基本联系和方式。新的一代应当越来越多地了解网络,网络功能,掌握网上就业查询,购物,支付,从事金融活动,防范骇客,病毒,风险等技能。学校和社会教育与培训机构还应当使人们掌握其他相关电子工具,包括家用电器,常用器械等使用与维修,汽车驾驶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基本技能。

语言技能

从通讯交流,信息知识传播,交通快捷程度,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度增强等意义上来说,全球村的到来已经不是梦想,而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是现实。国际了解和学会共存(“德勒尔报告”)已成为未来全球村和平共处和安定团结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人掌握至少一门最好两到三门外语的技能乃通向此道的必备之桥梁。西欧诸国十分重视外语技能培训,母语以外能同时会讲英法语者,日益增多,在全球化进程中因此得益匪浅。中华文化历五千年不衰,成为古代四大文明硕果仅存者,西方列强过去一百多年中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殖民文化,中华文化耕植于非拼音的结构复杂的方块字中是一重要保障。因此,新世纪中国新一代如果半数以上甚至人人能操一门以上外语,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增强中国竞争力之绝对必须,也不会有碍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光大,而且,由于上亿人口能参与沟通,交流,博采不同文化之长,将真正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大中小学外语教学目标和要求应当有所调整提高。在相应设定师资培训目标和计划外,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弥补教师力量不足和薄弱。这在各种语言教学的语音阶段,尤为重要。具备条件时,应鼓励中外大中小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

交流/交际技能

未来一代将面临中国改革开放的盛世,更高程度上的全球化经济和越来越浓的全球村气氛。掌握起码的交流交际技能,已成必须。为此,应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加强对其他民族和外国文化,宗教,礼仪,习俗的了解。这可以通过专门课程,也可以融入其他课程达到目的。

总之,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甚至大学二年级,应当设置各种技能课。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变化,确定和调整大纲和教材内容。

(3)能力

当今学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重点应当从只注重传授知识转移到既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能力,大学阶段尤其如此,这已成为共识。之于哪些能力为基本能力,众说纷云,难有定见。较多人主张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批判/综合/发散思维能力,发现/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工作和国际理解合作的能力等。考虑到未来社会是信息和知识社会,搜集/存储/鉴别/管理/加工/利用并把信息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智慧,应当成为核心能力,或者说,其他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为达到这一目的服务。能力是一个人体能,情感,技能。智力,道德等素质要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很难为此设立专门课程。各国较多采取的共同措施包括:

●转变教育思想,革新学校管理,考试,评估制度和方法,为素质教育实施,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创造必要条件和氛围;

●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贯彻各门课程始终;

●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把学生放到实际环境中,面对实际问题和挑战,进行锻炼;

●学校的各种社团/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样可以为此目的服务。

二、智力层次

人们通常将此归结为知识传授/学习/应用问题。我认为,在未来信息和知识社会中,人的智力素质仍然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信息

①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学会和善于搜集/存储/鉴别/管理/加工/利用信息是构建本人知识基础的基本功和源泉。不到十年,网上已成知识海洋,人们可以不出家门,一般皆能得到所求信息。同时,信息泛滥,网上垃圾,犯罪,黑客,病毒等,不仅“初见端倪”。而且,已成公害,去之并非易事。因此,在此海洋中遨游而达到自己设定的彼岸,并非易事。挑战在于,未来一代要学习,生存,发展,都不能不下此“海”。因此,这种接触信息并把孤立的信息加工和提升为知识的技能/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可谓开发人的智力的基本功。

②知识

虽然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必要技能和能力,自己获取信息和知识,学校教育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传授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挑战在于,所谓“知识爆炸”和知识陈旧率日增,向学校传授的现行知识结构,体系和重点提出了严峻挑战,不对此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和革新,能力和素质培养都将成为空谈。

这种调整和改革,不应当由各学科专家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办法分头和孤立来进行。美国“2061计划”提供的重要启示是,应当邀集各有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会商,并从当代知识结构,体系和总量的发展和教育将终身化的趋势出发,探究学校教育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分量,重点及相应的课程教材结构,体系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作为核心贯穿其中。

大学阶段培养通/专才之争并没有结束,通才主张渐占上风。从发达国家实际出发,欧洲大学校长协会和工业界圆桌会议甚至提出不分专业,而要求大学生掌握科技,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知识,打下坚实就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责任心和灵活性,适应性,学生毕业后通过短期培训,即可很快适应特定工作,且潜力大,适应性强,是适应未来社会和就业多变挑战的根本出路(1995)。当然,要欧洲大学按此付诸行动,仍并非易事。对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差距尚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专业设置,口径宽窄和通/专才之争仍然不可回避,不过,明显趋势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普遍主张各科皆要加强人文和科技基础,专业口径拟越来越宽,学生双专业,多专业,跨专业学习日益增加,通/专才界限日趋模糊。

学生接受传统教育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方程式正在起变化。如果说现存教育制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继承现存知识体系,新教育体系中则为在要求学生继承的同时,注重并鼓励学生创新。

(3)智慧

智慧是利用技能,能力和知识解决实际,疑难或前无先例的问题或挑战的才智,是人的智力的更高或最高层次。有了技能,信息和知识,不一定就有智慧。这可解释为什么一个单位可以有不少大学生,可谓有知识的人,但要选拔一位将面临一定难题,或独当一面,开创局面的领导,常费踌躇。因为智慧除了更高的技能。能力和知识条件外,还需要更强的心理,情感和道德素质,如: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灵活性/创造性,实践/创业精神,责任心,正义感,勇气和献身精神,预见/应变/危机/竞争/冒险意识等。

无疑,智慧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又是其结果。没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就难以开发人的潜在智力和智慧,创新精神和能力势必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很难想象,创新精神和能力可以通过专门课程或孤立起来行培养,同样,必须贯穿于所有课程和教育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之中,必须要求教师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小中大学生发展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灵活性/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实践/创业精神,预见/应变/危机/竞争/冒险意识的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伦理道德层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和知识社会的快速到来,带来并将继续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克隆差别的诞生使人的复制甚至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使许多人类社会现存人际,家庭,社区,社会伦理关系面临严重挑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和1997年分别专门成立了由知名科学家组成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和世界科学知识和技术伦理委员会,作为这一领域交流思想和经验的国际智力论坛,对科研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早期预警,就科技发展中发生的伦理问题向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咨询和建议等。

信息和知识社会是网络社会。网上黑客,犯罪,安全甚至信息战的发生,同样提出了信息伦理问题。

信息横流,为人们创新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和智力资源,但是,创新是为了什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指导,没有适应新的社会形态的伦理规范的树立,提倡和约束,在这一社会中,一方面是信息横流,另一方面,则可能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犯罪高技术化,其后果可能难以想象。

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个体来说,则是确立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目的,是人的素质要素中的最高层次。没有正确的伦理道德指导,没有正确的人生方向,缺少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一个人掌握的技能,能力,信息,知识和智慧,难以发挥,而且,掌握越多,还可能危害越大。针对新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应当设立伦理道德课,如在有的国家大学中已开设的普通伦理课,专业伦理课,科学知识和技术伦理课,或者穿插在有关学科的教材和教学中。如果已经设立了此项课程,则应当增加或结合这些新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

邀请大学问家和顶尖专家,进行当代知识体系,结构和总量发展趋势进行跨学科研究,指导改革和建立新的学校教育知识和课程结构体系,打破学科间人为壁垒,增强学科间的关联性,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终身教育和开放学习的要求,建立新的学校教育知识,课程体系,并编写相应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但是,教师的作用将逐步从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导者。当教师不是容易了,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具备上述素质,教师必须首先具有之,而且应当达到较高或更高水平。要使师资队伍通过培养和培训达到这一要求,恐怕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要也是最难以达到的条件,应有相应规划。

各种技能培训的开展学生教师和学校本身同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互动的加强,课程结构和体系,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对学校的硬体设施,技术装备,学校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学校管理层的素质,都必然提出相应的,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都应当切实进行规划,逐步加以实现,为素质教育实施,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创造必要条件和氛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进而建立相应的,以开放,沟通,联网,终身为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体系,必将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过去的教育革新和试验一再表明,教育体系中任何单项,单科,单个层次,学校或地区的试验,如无整体配合,必将受多方制肘,最终难以为继并达到既定目的。建议选择一个市和一个省进行推行素质教育,建立新的教育体系的综合和总体试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经验。这个市拟具备经济发达,外向型经济成分高,教育基础好,高等教育容量大,教育科研力量强等条件。所选省拟为中等以上发展水平,但有较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容量较大,教育科研力量亦较强,以便其经验有较普遍的借鉴意义。中央政府拟像举办经济特区一样,为试验省市制定必要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新的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史无前例,关系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关系千家万户,如同建立经济特区一样,必要的舆论宣传和支持不可少。如果把人力资源开发,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看成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看成是迎接迅速到来的信息和知识社会挑战的根本大计,它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宣传方针应当是一致的,应当成为宣传中心的组成部分。

我认为上述是新世纪中年轻一代生存,生活,工作和应变的必备,共同和起码的素质要素(见附图)。当然,不同领域,专业对每一要素会有反映其本领域和本专业特点的不同内涵和侧重,因此,本文无意也不可能代替任何具体领域或专业设立共同素质标准。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一场真正的深刻的教育革命,是中国在下一世纪实现强国梦,从而在进入信息和知识社会的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牵动教育各个层次和所有方面的巨大系统工程。为此:

建议进一步开展转变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把思想统一到<决议>上来,这在从学校到政府的决策层尤其重要。

标签:;  ;  ;  ;  

人的素质基本要素的构成与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实施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