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档案:与张立同志商榷“淡化理论”_张莉论文

论科技档案:与张立同志商榷“淡化理论”_张莉论文

也谈科技档案——与张莉同志商榷“淡化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谈论文,同志论文,档案论文,科技论文,张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科技档案概念“淡化论”提出后,由于“立场”和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对同一问题得出了决然不同的两种结论。张莉同志的文章从原“淡化论”的另一角度,另一理论,另一假设中,提出了更进一步,也更为明确的结论。她断言科技档案概念的式微带有必然性,同时认为,科技档案管理学在档案学学科建设中实际意义不大。这就是说,科技档案专业在我国已经走到尽头了。至于如何应对我国今后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科技文件、科技成果的征集、整理、管理、利用、交流和历史保存等科学管理问题却只字未提,从大意上看是要走美国的道路。张莉同志的文章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可以看出她的针对性很强。作为一名科技档案工作者和情报信息管理研究者,由我们回应,自然有利于讨论。如果把问题弄清了或得到了一定的思想交流,就是共赢。

一、科技档案是个大概念

张莉同志在文章中称:“科技档案与其他各类专门档案具有同等的地位,虽然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把科技档案看作是专门档案,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科技档案是个大概念,又是个基本概念,它与普通档案并列,而不是什么“专门档案”。

科技活动在现代人类社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社会越发展,它的领域越广泛,地位也越加重要。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生产活动,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总数已达385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发展人员109万人,居世界第二。他们不但奋斗于科学研究领域,还更广泛地战斗在高新技术生产的第一线。科学技术概念是各种专门性科学技术的总和。目前,学科门类达2000门以上,当代的基础科学已有500个以上的主要专业,技术科学则有400多种专攻领域,而且新的学科门类和技术还在迅速产生和发展。这样,科学技术概念就绝不是一个专门性概念,而是综合性极强的大概念。

人们为了科学技术活动的信息记录和交流,以及社会生产建设科技活动发展的需要,必然要直接形成各种内容、各种类型的科技文件,不仅有文字型的,还包括了许多照片、胶片和磁性记录载体信息材料等。为了实现科技文件的科学管理,我们的前挚总结了几十年信息材料管理的经验,终于找出了一套科学管理的方法:利用了档案学原理,结合科技文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把形成的科技文件经过筛选、整理、鉴定,特别是“归档留存”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在这种管理状态下的科技文件与初始“自然”状态下的科技文件相比,具有了许多新的性质,即完整、准确、系统和规范性。因而,不但更便于保管和长期储存,也更便于利用。这种经过完善和优化处理的科技文件,我们给它一个新的概念,把它称为科技档案。科技档案广泛存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单位,同时当今社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科技档案,如设备档案、应用科技项目科技档案等。科技档案在档案概念中是个大概念,又是个基本概念,它与普通档案并列。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科技档案概念和科技档案工作,在科技活动中具有极大号召力和旗帜作用,深受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作人员的欢迎。笔者查阅到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同志在我国第一次核试验前夕动员会上的笔记,他讲:“我们要把首次核试验的原始记录和成果文件形成档案,妥善保管,不但要它为国防工作服务,也给国家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录……”正是在“档案”的旗帜下,动员丁—科技人员,在首次和以后的核试验中,都形成了宝贵的科学财富和历史记录。这里还有必要强调,科技档案丕但不是一个专门性概念,它还不能与科技文件等同。科技档案是经过优化和科学管理状态下的科技文件,任何把科技文件直称为科技档案的说法,是既不科学,又没有“档案观念”的思想,它不应该出自档案工作人员或教学人员之口。

总之,不认识科学技术和科技档案这个大概念的真正含义,自然会得出一系列例如“科技档案与其他各类专门档案具有等同的地位”等不恰当的结论。

二、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

我国国家规模的科技档案事业是1959年大连技术档案现场会议之后发展起来的。在这之前,也就是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开办了技术档案专修科。不过,在那时,就全国而言,并没有形成技术档案的概念,而是把科技工作中形成的科技文件称为资料而混同于一般资料,进行管理,使大量科技成果不但不能完善地形成,而且形成后又造成丢失、散失,严重影响了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这一问题,那时的国家档案局在曾三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一套科学管理的方法。首先,在理论上认为科技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或社会活动,它所形成的文件,即科技文件,也可以借鉴普通文件、普通档案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同时又认为科技文件与普通文件有许多不同,在管理上也要有它的特点和区别,这就提出了既不同于一般资料,又不同于普通档案的科技档案概念,而且制定了区别于普通档案的管理方法。当然,技术档案概念也不完全是我国独创的,那时原苏联已经产生了技术档案工作,但是,我国在原有的、特别是不成熟的资料管理基础上开展了国家规模的技术档案工作,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1959年科技档案工作在我国确立,而且得到了洪流般的发展,有它的内因和外因。其内因主要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能够满足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没有建立科技档案工作前,不但形成的科技文件不够完善,而且在形成后又造成丢失、散失、损坏,使许多科技工作完成后,没有完善的科技成果保存,严重影响了现实工作的利用;而有了科技档案工作,使形成的科技文件根据档案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不但使形成的文件更加完善,而且整理合理,保管妥善,利用充分,深受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欢迎。这就是科技档案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内因或基本动力。科技档案事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的外因是党和国家的重视,特别是曾三同志和当时人民大学的努力。这种内因和外因的结合才产生了我国洪流般的科技档案事业。

张莉同志虽然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科技档案工作的一般条件,然而又提出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她的唯一理由是:“国外没有科技档案概念”,“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为此提供了社会环境”。这似乎是自己又否定了自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产生科技文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产生科技文件了吗?难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科技文件就不需要科学管理吗?我们说计划经济下产生的科技文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科技文件并无本质差别。因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文件的科学管理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科技文件的科学管理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不同,只是在某些方面的改革和调整而已。还有一个情况,不知张莉同志是否清楚,早在1991年王传宇教授就介绍过台湾版张泽民所著《技术档案管理学》,难道台湾是计划经济吗?这就说明,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科技档案社会功能的存在,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的需要,而与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无关。因而,“市场经济”并不能造成科技档案概念的式微。张莉同志还利用笔者曾谈及的“自70年代末,相继有中国人民大学创建科技档案专业、南京大学举办科技档案双学士班、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建立的科技档案系等,而至如年代中后期又陆续撤销,至2003年科技档案管理学船在档案学专业教育计划中也被取消”,来证明学界对科技档案淡化与消亡认识的深入过程。这里的“学界”就真的是正确的吗?科技档案教育没有了,占我国档案事业中的半边天的科技档案事业如何发展?在我国100万专兼职档案人员中占50%以上的科技档案人员如何获得管理知识。他们工作中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张莉同志想过吗?另外,张莉同志讲;“1986年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以后,再没有专门的科技档案会议……”。难道作为学者面貌出现的张莉同志就不知道2000年中国档案学会和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召开的全国性纪念《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发布20周年的盛会吗?

张莉同志又谈到:“档案管理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科技档案“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性质构成中缺少社会属性的科技档案概念,只能作为微观管理的依据,于宏观管理没有实际意义”。档案管理,确实存在两个层次,那应该是档案室管理工作和档案馆管理工作,而非张莉同志说的所谓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档案管理”顾名思义,它是对“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身管理。档案管理广义地说也存在宏观管理,但档案宏观管理的任务不仅涉及到各类档案”本身的管理问题,而且包括整个的档案系统。档案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体是档案室工作和档案馆工作或普通档案工作或科技档案工作,另外还包括档案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学会工作等,它的统帅部门,即宏观管理部门就是现在的国家档案局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说“档案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既不科学,又不全面。把档案行政管理称为宏观管理,这是可以的,也是容易理解的,而把对档案本身的具体管理称为微观管理,就不大恰当,档案室工作是微观工作吗?特别是档案馆工作,如中央档案馆工作也是微观工作吗?“微观”本身的含义是肉眼看不到的那个世界范围。当然,“微观”、“宏观”不是我们争论的焦点,我们这里争论的焦点是科技档案究竟存在不存在社会性,或张莉同志关注的私人性。我们前面讲了,科技档案实际上是一种科技成果。在现代社会有些科技成果往往比任何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物质财富有私人性,科技成果的私人性更强,“知识产权”不仅包括财产权,还包括署名权,而署名权是不能转让的。科技档案本质上反映的是自然性,但这种“自然性”并不像大自然中无时无刻存在的那种纯自然信息一样,而是有发明权、有创造权、有著作权的“有主”信息。美国为什么称霸?它有原子弹和世界一流的技术。中国地位的提高,国防的安全也是有原子弹和某些技术。这一切都说明了科技档案也和企业档案一样,有社会性。从另一方面讲,企业档案是什么?企业档案的主体是科技档案,企业档案的社会性也主要来自科技档案。张莉同志还提到企业档案能够为档案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而“性质构成中缺乏社会属性的科技档案概念,只能作为微观管理的依据,于宏观管理没有实际意义”。难道张莉同志提出的所谓微观管理的任务就是为档案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吗?那么,整个档案事业不是为生产建设和社会研究服务吗?这在逻辑上不是有点荒唐吗?

总之,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并非计划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因而,科技档案概念或实际意义上的科技档案概念的形成是必然的,科技档案事业或实际意义上的科技档案工作发展也是必然的。

三、科技档案管理学是档案学系中的重要学科

科技档案管理学在我国建立和发展已经50年了。它真的正在走向消亡,而且又有理论依据吗?按照张莉同志的看法:“科技档案和其他档案在管理上是大同小异,并且,有限差别的主要价值在于实践层面而非理论层面”,“科技档案概念今后主要的应用范围将是微观管理层面的业务建设,在宏观管理和学科建设中实际意义不大”。科技档案管理真的和其他档案或普通档案大同小异吗?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实践。科技档案管理固然与普通档案学管理有着一般理论,如信息本质理论、管理原理理论等,但在实际管理和信息管理理论中有着重大区别。首先,管理对象不同,它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既专又深的科学技术问题。笔者是学物理的,我们知道,物理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最基础的专业或学科,但在认识现实中科学技术研究形成的科技文件的内容,尤其是分支学科范围的内容已是力不从心,常常在组织案卷、分类,甚至在保管单位和案卷命名时,请教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管理对象的不同,在组卷之后,其著录、登记、分类、馆藏组织以及鉴定和利用等与普通档案均有重大区别。在理论上,除一般理论与普通档案相同外,诸多规律(如形成规律、利用规律)不同,利用效益不同,而衡量科技档案工作优劣的指标也不同……。笔者曾利用三十多年科技档案实际利用的数万个数据,对科技档案现行作用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而且得出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同时还利用大量数据研究了科技档案工作的产出与投入比……,这些研究在普通档案管理学中是没有的。张莉同志在否定科技档案管理学的理论意义时,还引用了曾三同志的话,但是她理解的却是“档案工作的一般理论原则对技术档案工作说是完全适用的”一面,而那时曾三同志主要强调的却是“看不到技术档案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对的”。科技档案管理学正是在我国科技档案事业创建初期建立和逐渐完善的,就是证明。吴宝康教授讲:“曾三的功劳一方面是文书档案工作和文书档案学的发展,一半是创建和发展我国的科技档案事业。”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曾三的档案学思想就应该发展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科技档案管理学,而不是为谈化科技档案概念和为“淡化论”以及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消亡提供“理论”依据。张莉同志在否定科技档案事业,在断定科技档案概念走向式微的同时,还奚落地谈到:“否定任何有关变化的声音,是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的”。的确,我们听不惯或反对变化的声音,但是我们反对的却不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改革,而是“淡化论”和“取消论”。科技档案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十直是笔者的主体思想,这一点可以从笔者的100多篇论文和两部专著的主体思想看出。至于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很大空间,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普通档案学的发展空间还大,可惜投有足够的人进行研究,更可惜的是自以为是站在高山顶上人的空喊。现在的关键,是提倡什么样的学风,是尊重实践,丛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还是抽象思维、闭门造车、学风的问题,也许是现代潮流中研究问题的关键。

在论述科技档案管理学建立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中,还有必要谈谈科技档案和企业档案的关系问题。企业档案概念的大量应用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的应用和响度的增强肯定与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关。笔者维护科技档案概念和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但并不反对“企业档案”概念和企业管理档案专著的出版,也不认为企业档案概念和科技档案概念有什么矛盾或者就是“此消彼长”。实际上档案工作的分类,也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问题。档案管理如果从学科上说,第一个层次就是文书档案管理学(普通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历史档案管理学和档案保护技术学等。至于专门档案如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等均可纳入普通档案管理;但是档案管理从行业上分,就可以分为企业档案管理、学校档案管理、机关档案管理、科学研究档案管理,等等;如果从密级上分,还可以分为绝密档案、机密档案,等等。但笔者认为,科技档案、普通档案、历史档案等是个基本概念;从学科建立上,普通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也是基本学科。事实上“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是科技档案管理学和普通档案管理学。当然,企业档案又有它的特点,例如“经营档案”就是科技档案、普通档案中不能包括的。所以,企业档案概念作为国家档案概念,特别是经济建设档案管理有积极意义。但是企业档案概念,不能代替科技档案。企业中的主体档案虽然是科技档案,但企业档案不能概括国防档案,如卫星档案、核试验档案、国防工程档案以及科学研究档案,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中的物理研究、化学研究、数学研究的科技档案。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企业档案、家庭档案、国有档案、非国有档案、公共档案、私人档案等概念兴起,但从基本上讲,从学科意义上讲都是无法与科技档案概念相比的。

在国家档案工作方针和实际的档案工作看,科技档案概念并没有式微。许多生产建设单位,尤其是科学技术单位,仍然把科技档案的响度提得很高,科技人员也把科技文件的归档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许多单位还明确规定科技文件没有归档的项目,不能结题,也不能报奖。实际上“科技档案概念的淡化”只是少数学习外国的档案学家推导出的“理论创新”,如果把它传染给为人师表的教学人员,其危害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综上所述,50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科技档案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它的创建和发展是必然的。因而,张莉同志谈到的科技档案概念走向式微,科技档案管理举走向消亡的论断是荒谬的,对实践说更是极其有害的。它动摇、伤害和瓦解的是我国正在发展改革的科技档案事业,最终伤害的是国家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

标签:;  ;  ;  ;  

论科技档案:与张立同志商榷“淡化理论”_张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