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核弹与《枪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弹论文,弓箭论文,枪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品:香港银河映像公司1999年 英文片名:The Mission
导演:杜琪峰 编剧:游乃海、银河创作组
摄影:郑兆强 美术:冯乐斌 动作:郑家生
演员:黄秋生 吴镇宇 任达华 吕颂贤 张耀扬 林雪 王天林 高雄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和香港影评人协会金紫荆奖最佳电影 、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黑社会老大文哥(高雄)为不明仇家刺杀,脱险后,为自身安全,召集五个 一流杀手——阿鬼(黄秋生)、阿Mike(张耀扬)、阿肥(林雪)、阿来(吴镇宇)、阿信(吕 颂贤)——组成临时团队,作为自己的保镖。阿来和阿信是活跃在江湖上的高手,阿鬼 、阿Mike、阿肥则是金盆洗手,游离于江湖边缘的昔日英雄。经过与不明仇家的一番较 量,五人最终发现了刺杀者及背后主谋,并杀死了文哥的仇家。在这过程中五人成为兄 弟。
在工作结束,团队解散之际,阿信与文哥之妻通奸被人发现,盛怒的帮会命令阿鬼杀 掉阿信,而其他三人为了义气,发誓决不允许阿鬼这么做,否则阿鬼也将死于他们的枪 下。在最后一顿晚餐上,阿鬼拔枪指向阿信,而其他几人也将枪口对准了阿鬼……
阿鬼还是开了枪,其他人却在盛怒之下无计可施。所有人都离开后,阿信竟也偷偷离 去。原来阿鬼开枪只是做给暗中监督的帮会的人看的。五个男儿共同埋葬了一个秘密, 谁也不知道,眼线无所不在的帮会何时会发现此事……
《枪火》的结尾,饰演阿鬼的黄秋生将那粒不能杀人的子弹抛给阿肥,独自开车离去 。车里,他闲闲地叼上一根烟,贯串全片的紧张神情终于松弛下来,甚至现出了一丝笑 意。阿肥看着手里的那颗子弹,亦微笑了。两个男人间狡黠地互相心照不宣。
影片《枪火》就犹如导演抛给会心的观众的那颗子弹,趣味相投之观众爱煞,甚至在 网上喋喋不休地咀嚼揣摩剧情人物,而有些观众则仅仅将之视为一部普通的成功商业片 。
关于杜琪峰。
我认为本片为导演杜琪峰作品中最优秀者,从此片开始,杜琪峰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
杜琪峰,1955年生人,初入江湖,进入著名的无线电视台艺员培训班,香港电影新浪 潮的领军人物徐克、严浩、许鞍华等人都从此发家。由助理编导一路做到监制,其间作 品包括风靡内地的《射雕英雄传》(翁美玲、黄日华主演)、《鹿鼎记》(刘德华、梁朝 伟主演)、《雪山飞狐》等经典剧集,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执导首部电影《碧水寒山 夺命金》,反响平平。而此时无线同辈皆已扬名立万,可想见杜琪峰当时的心情。
直到《阿郎的故事》,杜琪峰的事业才有重大转机,本片不仅是他事业上的一个标志 ,亦为内地观众最为喜爱的香港片之一。影片浓缩了诸多观众难以抗拒的元素——周润 发及张艾嘉的情感戏搭配、过气的赛车手作为男人要重拾尊严再踏赛车场的气势、罗大 佑的主题曲,远远超出了一般港片对于情感戏的把握,在市井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传统的 侠客精神。周润发也一举突破困扰已久“摆酷”的限制,第三次获得金像奖影帝的桂冠 ,《阿郎的故事》也成为八十年代新型英雄片的经典。
进入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自发地开始一种对于类型片的突破整合。时事造英雄,这正 好给杜琪峰推波助澜。徐克以《笑傲江湖》、《倩女幽魂》等片,突破传统武侠片的模 式,掀起新派武侠片风潮,一时间众多片商和导演趋之若鹜,在此风潮的影响下,杜琪 峰拍出了与众不同,想像力十足的后现代武侠电影《东方三侠》和具有突破性的类型喜 剧《审死官》。
在我看来,杜琪峰是个真正的香港导演。他们是这样一种人,不具备开天辟地的气魄 和勇气,不会像内地导演,如陈凯歌拍《黄土地》那样,横空出世,在美学和立意上树 立崭新的高标,同时也因为开创性而带有自身的许多漏洞和缺陷。香港导演永远不会这 么去做,他们是在规则内把活儿练到最好,搞笑就搞笑到头,暴烈就暴烈到极致,水满 则溢,最后撑破规则。例如《大话西游》,导演死活也想不到,他的搞笑和言情,做到 最精纯处,被众多内地影迷看到了后现代,看到了哲学处境。
这与香港的殖民地历史有关,与两广与闵南文化有关。
杜琪峰就是这样,他作为电视台出身的导演,不会想着去开拓新类型,但他有着把此 类型片拍到最好,好到几乎能冲破这个类型似的。
比如《东方三侠》,与以往武侠片不同,也与徐克不同,他加入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以及神怪荒谬的时空交错,把现代女性独立自主、刚强侠义、不让须眉的英雄豪气表现 得淋漓尽致,完全突破了以男性为尊的英雄电影窠臼。从手段上,拍电视剧集出身的杜 琪峰,各种煽情伎俩不在话下,武打动作天马行空、唯美飘逸,当然也有后来大红大紫 的武指程晓东之功。《东方三侠》算是香港影坛武侠片空前绝后的特殊创作,显示了杜 琪峰那种能够从传统的浪漫煽情的叙事,向作者化个性写作转变的能力。
《审死官》也是那种类型片的极致,周星驰个人表演的精髓被杜琪峰敏锐捕捉,并将 之发扬光大,以本片四千多万港币的收入名列当年票房榜首,亦使周星驰从此坐定无厘 头喜剧的霸主地位。
1995年,由于政治上的“九七问题”和东南亚经济衰退的影响,香港电影在繁荣了几 十年之后,开始走入低迷,各路精英四散逃窜,纷纷前往好莱坞或大陆发展,昔日“东 方好莱坞”的雄风不再。这时候,大器晚成的杜琪峰终于真正走到香港电影的前台。
1996年的《十万火急》以灾难片的类型,真实再现了香港消防队员的生活,处处可见 香港电影人的特点——创意和专业精神。虽然资金有限、特技简陋,但拍摄出场面壮观 、异常真实,直逼好莱坞水准。本片由杜琪峰、韦家辉联合监制、游乃海编剧、游达志 任执行导演。同刘青云、李若彤、黄卓菱、黄浩然等幕前演员,构成了杜氏电影的基本 组合,并导致后来“银河映像”的诞生。此片也被认为是今天大红大紫的“银河映像” 之集体亮相的创业作。
1997年,在全港影市一片萧条之中,以杜琪峰为首,加上年轻编导韦家辉、游乃海、 游达志和司徒锦源等,共同组成的“银河映像”公司,逆流而上地一口气拍摄了《一个 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恐怖鸡》、《暗花》四部电影,以B级的成本 拍出A级制作的范本,亦成为近年来香港电影的代表作。
总结“银河映像”的风格如下:
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创作者都是业界的长期操练者,所以对于电影语言驾轻就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凌厉 的影像风格。
一定意义上的作者化倾向。幸运的是,这种作者化不是伍迪·艾伦那种作者化。“银 河映像”的作者化,是希区柯克的那种,作用于大众感兴趣的类型,如黑帮片,动作片 等。
影片是看似反类型的类型片,主人公是看似反英雄的英雄。
自“银河映像”开张之后,杜的创作在与志同道合的同仁们的交互作用下,更趋成熟 ,终于形成了鲜明一致的个人风格。之后的他更是佳作迭出,《再见阿郎》、《暗战》 ,都成为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直到今日的突破之作《枪火》。
由无线艺员培训班出道至今,在影界打拼28年,经历三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未果后 ,杜琪峰终于迎来他生命中最为辉煌的夜晚。2000年4月16日,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揭晓,杜琪峰以《枪火》和《暗战》两片同时入围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终凭借电影 《枪火》首次荣膺最佳导演奖。这一天,距离他4月22日的45岁生日只有7天。
《枪火》是部黑帮片和动作片的类型混合,这是内地青年最喜欢的两种香港电影类型 ,几乎每个青年与此都是颇有些瓜葛的,此类香港电影在许多人的成长过程中亦扮演了 重要位置。当年《上海滩》风靡大江南北之后,所有适龄青年都围了白围巾于颈上,而 《英雄本色》出来以后,高年级的男生们又开始如片中主人公,叼根火柴于嘴边。在众 人的青春记忆中,于乌烟瘴气的录像厅里看香港黑帮片、动作片,是重要的片断。
吴宇森是昔日动作片的教父,事易时移,杜琪峰现在成了主角。
《枪火》成本仅250万,拍摄工作日仅19天,是个小品。场景少,线索单一,野心不大 ,导演最初也拿不准。因为没有老搭档韦家辉的参与,再加上档期和资金的压力,舆论 事先并不看好,连杜琪峰自己也非常担心观众的评价。事后让韦家辉看,韦看过后只对 他说了一句话:“这是你最牛的一部电影。”
令我们的导演们惭愧。我们时常抱怨没这个,没那个,钱不够,压力大。他们呢,面 临我们的问题,但作品品质却完全不同。
影片结构非常清晰,分为“序幕——组成保镖群体——护卫及反击——阿信事件。”
序幕看似普通,其实非常别致,从一个人的叙述始,镜头跟踪某人,但在中间某处, 任由其离开镜头,镜头停了下来,去关注画面上另外一个人。接着叙述这个新人的事情 。
其实此乃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一种叙述方式,如《海上花列传》中,作者跟踪洪善 卿的活动叙述了一、两回,看官正看入港,但却笔锋(镜头)一转,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 主人公王莲生的身上,而且转移干脆利落,毫无情面:
“……善卿呵呵一笑,站起来道,……善卿一面答应,一面下楼,仍至四马路东公和 里蒋月琴家吃酒去了。蕙贞见善卿已去,才上床来歪在莲生身上,给他烧烟。连生接连 吸了七八口,渐渐合拢眼睛,似乎睡去。蕙贞低声叫道:‘王老爷安置罢。’莲生点点 头。于是端过烟盘,收拾共睡。”
自此视点落在王莲生身上,之后同样方式转到罗子富身上,一直到数回后,才又见到 洪善卿这个人。
我一度很迷恋此种叙述方式,一直惦记在哪次创作中在镜头上尝试使用。
但杜琪峰此地使用是非常谨慎和节制的,毕竟他没有忘记这部影片的对象,乃是高度 商业化,不讲任何“主义”的香港普通观众,而且是自己的小公司掏钱。——任何过分 的形式感皆为商业片之大敌。
所以这种很有潜力的叙述方式,在这里仅被用作介绍人物。
片名之后,干脆利落地直接切入老大文哥遇刺现场。平静而有张弛,乃是常规黑帮片 的叙述方式。
之后是开始召集我们的几个保镖主人公,大家到公司会议室里碰头。(在银幕上,香港 黑社会,至少在外部,早已进化成为公司形态。)从这一刻开始,它从一般的黑帮片里 脱颖而出,使我开始对这部影片刮目相看。因为在这个会议室里,一个个登场的人物,
都是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换句话说,导演的笔墨,大量地分配给了人物,而且,这 些人物不是老大,而是小弟:阿肥有着习惯性的动作——吃花生;阿鬼少言而敏于思考 ;阿信与人为善并且涉世未深;阿来的粗暴又凌厉;阿mic的头脑简单拒绝思考,但是 忠诚。
到位的表演处理,人物精准的场面调度,加上鲜明、简单的对白,几个人的关系和在 江湖上的地位都清清楚楚。而且,这一切全都集中在一个场景中,1分钟以内交待清楚 。
香港善于把握场面、渲染气氛和噱头的导演很多,如王晶、吴宇森,这是内地导演很 难比的。但较少有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扎实编织人物内心和关系的导演,如许鞍华、 关锦鹏。一般而言,同类或者同身份人物的人物超过三个,对于香港导演来说,刻画人 物就是非常大的挑战。当年林岭东拍《监狱风云》,只是大致合格地把监狱中的一干群 像人物刻画得有模有样,登时就大受赞誉。这正是香港导演和内地导演相反的地方。
影片进入五名保镖对文哥的保护阶段,其间有3场主要枪战,对于一部动作片来说,把 枪战场面拍好是本分也是卖点。导演对于这四场枪战显然很用了些心思,意图超越以往 。杜琪峰自己也说:“我拍《枪火》时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用新的手法来呈现片中 的几场枪战场面。”
犹如大部分史书实际上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非对于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多数人的生 活描述,长期以来,我们特别注意电影节大奖,或者评论家、理论家们的分析,整个电 影史实际上是一部精英的电影史。而香港电影从来就是给贩夫走卒们看的,少有“人文 ”和“主义”,所以我们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香港电影对于世界电影的贡献。我一直认 为,其实香港电影,特别是动作片中,枪战场面、武打场面,从电影本体而言,质素是 非常高的,超出大部分好莱坞电影。
本段落的三场枪战,导演的设计各不相同:
第一场:场景是街道对楼顶敌人,敌我的位置分明,手枪对狙击步枪,远距离对射。
第二场:场景是在荃湾商场内,敌暗我明,手枪对手枪,近距离防卫战。
第三场:场景是在野外对建筑内敌人,敌明我暗,手枪对手枪加步枪,远距离攻击战 。
三场枪战的气氛、情境、协作关系、结果和心理感受各不相同,其中荃湾商场枪战最 为精彩。
就我个人的观片经验,历数电影史上各国电影,枪战场面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有 以下数场:
1.《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敖德萨阶梯。(如果这也叫枪战的话。)
2.《出租汽车司机》/马丁·斯科西斯,结尾妓院中的枪战。
3.《英雄本色》/吴宇森,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持枪饭馆中刺杀对方黑帮老大。
4.《盗火线》/迈克尔·曼,罗伯特·德尼罗匪帮抢劫银行出来,与警察在大街上的枪 战。
5.《枪火》/杜琪峰,荃湾商场枪战。
这些电影本身也许并非最上品,但就这几个场面、段落的处理,却是最为出色的。
我相信,假以时日,《枪火》中的荃湾商场枪战,定能成为公认的枪战场面中的经典 之一。
时长4分34秒,84个镜头,参与的敌我枪手一共10人。与以往子弹横飞、移形换位的枪 战场面不同,本场一共开枪仅4拨,共20多枪,其他绝大部分镜头时间,是静态的等待 ,各种机位、运动方式下的静态等待,以描摹开枪前后各种人物的内在紧张状态。
杜琪峰自己说:“我一改过去如在《真心英雄》里移动摄影机的拍摄手法,这一次我 尝试用慢镜头去捕捉枪战的动感。而在整部片中我也常用长镜/慢镜去拍五位主角,用 画面中的人物来传达他们的个性。”
我的观影经验告诉我,第一流的导演,是能够在本来是安静平和的场面拍出“动”的 感受,比如科波拉的《教父》中的许多对话场面;反之,他们也能够将本来是火爆激烈 的事情,在外部手段上拍出“静”来,这一点,黑泽明是最擅长的。在《乱》中,战场 上千军万马,他能够让三国连太郎,一个老人缓缓地、安静地走在蠢蠢欲动的万千敌人 中,在《八月狂想曲》中,狂风暴雨,老太太艰难地撑着伞在风中挣扎,他居然隐去了 宏大的音响,配以《少年看到野玫瑰》这样温婉抒情的优美旋律,形成巨大的反差。
从片头字幕的格局,我们就可以看出杜琪峰对于日本电影和黑泽明的崇敬之心,在这 里,他直接借鉴了日本剑侠片中对于对峙场面的把握方式,镜头和动作设计完全以“静 ”作为目标,呈现的不是花哨的动作和刺激的场面,而是那胶着的紧张和紧张的气氛, 形成的张力。
“张力”一词,往往被滥用,我们总能听到说某镜头或段落“充满张力”,但其意不 明。在我理解,“充满张力”是描摹一种情态,此种情态下,多股巨大力量互相僵持, 形成接近静态的瞬间,从而带给观者以紧张的感受。比如一张拉满的弓,在拉满的瞬间 ,两股力量平衡,形成静止状态,这是“充满张力”;而若此弓箭拉满,对着敌人引而 不发,因为同时敌人手里拿着枪在指着你,这也是“充满张力”;若周围有万千你的兵 马围着你们,但由于这种情态进退不得,这同样是“充满张力”的紧张情境。
情境者,调动了观者情感的场景。“雪山”只是一个场景,但在“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是一个情境。
在电影中,大部分导演是在营造场面,只有少数能够营造情境。杜琪峰在这部影片中 ,进入了新的高度。
三场枪战之后,保镖们任务结束,影片迅速进入第二个矛盾。保镖之一阿信与老大文 哥的老婆有私情,组织下令阿鬼清理门户。
我们此时才又想起,在此之前,影片已经暗示,那次,作为保镖的工作内容,阿信去 接大嫂回家。镜头如下:
大全,雨后的马路上,汽车停着,从侧后方角度拍摄,阿信接大嫂,汽车在打着火但 打不着。
全景,同轴跳进,阿信打开车门出来,走到车前,打开前盖。
近景,仰拍,在老大家里门口,阿Mic在等待,神色忧郁。
中近景,从车前方拍摄,阿信合上车盖,露出车后座端坐的大嫂,毫无表情。阿信从 左侧开车门坐到驾驶座上,接着打火。
近景,同轴跳进,从车前方拍摄,大嫂看着镜头,眼睛微微偏向画外阿信的方向,仍 然毫无表情。这个镜头为6秒。
全景,仰拍,老大家房子空镜,天空阴云密布。此镜头为6秒。
全景,老大家门口,车驶入画,阿信和大嫂回来,按门铃,等待中,双方面无表情, 眼睛看向不同方向。里面开门,二人入。
全景,老大家门厅,二人入画,分头走向两个方向。
全景,阿信进入厨房,其他保镖闲坐着,无话,有的看报纸,有的看电视。阿信脱了 被雨淋得半湿的上衣,放在阿来面前的桌上,露出健美式的上半身肉体。取水喝。他的 保护人,保镖之一阿来沉重地看着他:“怎么了?”阿信答:“车子坏了。”阿来:“ 电话也打不通。”阿信:“没电了。”接着边喝水边抱怨地说:“一个小时才打着火。 ”阿来俯身向窗外看,好像是在看外面雨势如何,但面孔离阿信刚才脱下的衣服很近。 阿来直起身道:“洗个澡吧。”阿信答应,出画。阿来把他的衣服拿起,扔给他。
整个过程中,其他保镖各干各的事情,没有任何动作,也没朝这边看。整个过程中, 阿信和大嫂没有一句对白,也没有一个眼神交流,反而是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回避和距离 。但是,正是第5、6个超过正常长度的镜头揭示了他们这之后一个小时的私情。作为一 个敏感的观众,实际上已经能够猜到些什么。第9镜头中的交流,已经不仅是在暗示私 情,而是在揭示保镖之间的关系了。
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这个暗示,导演设计了多少元素:阿信与大嫂之间僵硬的气氛、第6 镜中时间的流逝、阿信脱衣服露出身体、阿来若无其事地嗅阿信的衣服、其他人太过自 然因此反而显得不自然的表情。
这样为影片埋设的伏笔,在片中比比皆是,而这种全局性的精巧设计,在香港电影中 亦是少见的。
一众人物的背景,被隐藏在背后,但从许多看似随意的细节可以感知到。甚至许多情 节,也被藏在故事的深处,要你之后去咀嚼。这就给我们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我们在看 许多最优秀的电影时都有:这本来是部更长的电影,导演在完成之后,故意剪去了很多 ,但那些被剪掉的,你从现在这片中都能够感觉到。
想起来,现在大部分电影是唯恐场面不够炫,唯恐桥段发挥不够充分,但杜琪峰这里 居然反方向而行,这使它成为香港电影中少有的那种“含蓄”的影片。
也就是在这里,《枪火》与一众黑帮片、动作片拉开了距离。在动作的层面上,《枪 火》不是在进行奇观展示,而是在营造情境;在故事层面上,《枪火》关心的不是编织 离奇出人意料的故事,而是讲故事的方式,关注的是故事的行进。他玩的是叙述和视听 语言。
影片剩下的三分之一,戏就在几个兄弟间展开,你来我往,煞是好看。在最后形成了 五个人拿枪交叉互相指着头的精彩的高潮瞬间,前面花费笔墨铺陈的每个人的个性,这 时就派上了大用场。
——一般导演对于塑造人物,态度总是有点暧昧的,就像我们对于道德的态度——不 好反驳,但又看不到具体的好处。所以一般我们总是有点不情愿花费笔墨去进行人物的 个性塑造,认为那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给导演们下的死命令,其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他老人家实在是好心,真正的好处,体现在人物关系的交互作用中,导演在前面花了功 夫,在这里就可以轻松自如,而人物关系作用得好,情节就顺理成章,省得力气就大了 。
所以在创作中,我一旦发现情节处理上很困难,我就知道,是人物出了问题。
在最后一个包袱抖出来之后,影片迅速结束,干脆利落。观众紧张的情绪这时才得以 舒缓。
第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授予《枪火》最佳电影奖的评语是:导演于黑帮类型片上另 创新境之作。气氛与风格冷峻不凡,一众演员含蓄而具神采,隐喻香港人死拼尽忠,复 能绝处逃生的灵活精神,配以灿烂悦目的枪战场面,动静对比出色。
最佳导演的评语:导演以大刀阔斧之势,集中火力炮制一部黑帮斗智斗力作品,风格 独特神采飞扬,当中暗场交代,简约的风格言简意深,几场枪战场面更是经典设计。
看来,经费的紧张对于杜琪峰深厚的电影制作功力而言,反倒成了个有利的条件,让 他更多关注电影手段本身,尝试用一些最单纯最基本的电影元素表现意念,而不是像现 在许多愚蠢的好莱坞电影,或者如吴宇森去了好莱坞以后拍的电影那样:不断地寻找更 跳跃的情节、更火爆的武器、更具难度的特技场面,最后被观众所厌倦。
我想起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面对吴宇森的讽刺:对战双方绚烂地打斗,最后用手 枪互相指着头,忽然觉得不够,于是都迅捷地扔了手枪,从地上捡起冲锋枪互相指着头 ,想想还不够狠,扔了冲锋枪,从地上一人捡了个火箭筒互相顶在对方脑袋上。当时看 到这里,我哑然失笑,是啊,这样的“更高、更快、更强”是在搞体育,不是搞电影, 当观众觉得厌倦了火箭筒,你还扛个核弹头不成?
标签:枪火论文; 杜琪峰论文; 电影论文; 东方三侠论文; 阿信论文; 阿来论文; 香港电影论文; 银河映像论文; 战争电视剧论文; 中国电视剧论文; 爱情电影论文; 武打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