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提供了很多的技术人才。传统的职业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术的培养,对其他诸如审美能力等的培养十分少。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要求人才要全面发展,集多方面能力为一体。基于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迫切的需要进行改革。其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本文首先定义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然后为如何培养提出了具体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审美能力
语文是我们人生中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它能够让我们通过语文的学习掌握语言表达沟通的能力,还能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他的学科。在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我们人生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能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语文,还能拓展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实现创新。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陶冶学生情操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文字之美,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不少文人骚客吟出了历史绝唱。他们或是吟诗,或是诵词,又或是写文,把看到的美景、心中的一腔抱负、丰富的思想感情全部隐于笔下。情感是人们对事实态度的表达。它是人们在特定事件面前的特定感受,也是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展现出来的一种力量。它支配着人类的喜怒哀乐。面对死亡,我们会有恐惧或悲伤的感觉;面对挫折,我们会有悲伤或再次站起来的勇气;面对父母,我们会对他们充满感激或爱。总之,情感世界是多样的。语文有着他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可以把这些丰富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目前职高的语文课文中,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了各种感情。所以教师在讲解语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们通过语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语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激活学生思维
人与人之间总是不同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跟上课程进度,让学生们能够掌握课文的内容,制定了一套讲课做题的模板,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时通过这些公式化的模板来对语文进行学习。同时,教师教学时,基本不会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而是直接就告知了学生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失去了思维创新的能力,学生们甚至连一篇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好作文都写不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们通过优美的词句感受魅力,同时学生们通过语文的学习,还能自己进行创作,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形容词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所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学校要重视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语文教师队伍
在教学中,教师的能力影响着学生们。一个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能为学生考虑、帮助学生的教师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目前来说,职高院校的教师选择标准不够高,很多教师要么是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的,要么就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应试教育的。他们在教学时,或是生搬硬套,又或是草草讲完课文了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很有影响。基于以上背景,学校需要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进行改革,重视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的建设,不仅要招纳好老师,而且是要招纳能为学生考虑,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同时,学校还要对这些高素质语文教师提供有利的支持,提供各种教学所需的平台的资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师要注重学习提升,不断强化审美能力
在语文审美能力的教学中,需要教师不仅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教师能够涉猎多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将语文知识与其他方面的知识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们,帮助他们能够自主感受语文的魅力并将这种魅力自我运用,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职高的语文课文中,很多课文和内容是具有延展性的,这种延展性不仅是基于一些历史背景的,还基于一些学科知识,甚至有的会需要实践才能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满足与现状,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拓展,从而才能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一些二战背景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对二战时期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补充,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给他们,等到听完故事再来学习课文,就能充分的理解文中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还比如一些涉及科学的课文,描写科学现象的,就需要教师对科学知识做补充,同时开展实践课,让学生们自己去亲手做,亲眼看,这样就能结合实践内容理解课文,也能学习到课文中用优美的词语句子表现出生活中的科学的方式。教师在进行审美能力的教学培养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帮助学生们提高审美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学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对于课文的学习,教师总是一个人就能完成,不会跟学生讨论,也不会让学生们自主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十分的被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给学生,才能实现语文的教育性。当然,把课堂给学生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占领整节课,而是需要教师有方法的进行引导,结合课文给予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们通过老师的引导,自我感受课文的魅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分析,发现这篇文章描写的意境很美。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对荷塘中景物的描写的那几段做重点教学,给学生们放一段优美缓慢的轻音乐,让学生们听着歌来感受课文。然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画一画自己眼中的荷塘月色,通过这种情景式的教学,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也让学生们在绘画中感受到了文字的美,让他们发现简简单单的文字居然能把荷塘月色的美描绘的淋漓尽致。总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要为了学生而教学,在教师一定的引导下,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时还要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语文的内容,选择多种方式来给学生们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参与进来,在欢快的教学气氛中感受语文的美。
结语:
在语文的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一两句话就能成功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去寻找教学方式,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开展完美的审美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冉俊.浅议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中国培训,2016
[2]郝丽坤.谈职高语文中审美教育如何进行[J].学周刊,2017
[3]张蕾.用心高职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论文作者:张红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们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职高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