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610031
【摘 要】目的探讨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率的应用及成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在我院选取的精神病老年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各50例患者。两组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和陪护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比两种健康教育方式获得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及跌倒相关常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陪护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安全意识,对于预防老年患者跌倒,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大大降低了跌倒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患者;精神病;跌倒率
住院期间,跌倒是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容易导致脑部、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且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老年精神患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患者多变现为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等,因此具有较差的自我保护能力,由于长期服用精神药物,因此受到不良反应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跌倒发生的危险性往往会高于正常人,而跌倒会给老年人造成极大的痛苦,除了躯体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在心理上也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的不安情绪,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据统计,我院每年大概收治350名老年精神病患者,而跌倒事故就占到了不良事故的80%,因此积极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防止跌倒事故的发生是当前我院的重点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高患者及家属陪护对跌倒危害性的认识,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我科对住院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预防跌倒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病区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61~74岁,平均67岁。其中,精神分症76例,情感障碍16例,人格障碍7例,痴呆症5例。病程:1周~26年,平均6.2±2.4年。住院时间:1周~18年,平均2.3±0.5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程、住院时间、文化程度、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每月1次,每次30min的集体授课方式。
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即每位护士分管5~8例患者,随时评估患者的需要,采用因人施教的教育,1次/2d,每次10~20min,并参与每月开展的科室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内容
对照组采用集体授课方式,内容包括:意外跌倒危险因素、基本常识、预防措施、跌倒的严重后果等,给每位患者发放《防跌倒知识手册》。
观察组由主管护士随时评估所分管患者的需要,针对性地采用因人施教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包括:①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宣教:对患者进行卧位、坐位和立位3种姿势的血压测定,建立档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坐位与立位血压较低者,在快速改变体位时,会出现头晕、平衡能力下降。对这类患者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坐起,起床坐起后30s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②针对患者的用药进行宣教: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过度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增加了患者跌倒的机率,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头晕、血压过低、视力模糊、平衡失调,增加患者跌倒的危险。因此,应预先评价其跌倒的危险概率,对于高危患者应减少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并告知患者未完全清醒时不宜下床活动,可能致直立性低血压,嘱其缓慢改变体位。③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让患者或家属参与制订防跌倒健康教育计划,因人施教,重复多次进行健康教育。患者理解能力、记忆力差,健康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化。如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健康教育要简单、通俗易懂,每次内容不宜过多。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方法。④采取事故演练,增强家属陪护的应急处理能力。
1.3评价方法
对患者出院时(长期住院患者住院满1年时)统计其意外跌倒发生情况,计算意外跌倒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观察组跌倒率为3.8%,对照组跌倒率为11.3%,两组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因精神病态、药物、肌体老化、五官功能障碍等因素影响,常发生跌倒损伤,发生率高于15%[2]。我院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约350名。每年跌到事件发生率占不良事件的80%,为此,针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陪护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患者的安全性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交接班工作。护士长监督护士相应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检查护士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是否正确,护理部考核护士对患者已引起跌倒危险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其次,要建立起“安全意识,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通过每个月跌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等活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同时让患者有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跌倒后对身体产生的伤害意识,争取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配合。还要根据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水平,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个体化健康教育后,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的提升,这就说明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防跌倒的意识的增强,对于危险事故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意外跌倒发生率。因此,建议将宣教防跌倒知识应列为护理常规,同时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积极改变可以被矫正的危险因素,确保患者的安全。总之,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尤其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强化患者的预防意识,深化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有效减少意外跌倒,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中华,李会,刘春乔,周晓坤,马瑶,尹焕新.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精神科陪护人员预防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0:1503-1505.
[2]陈燕玲,黄杏笑,谭焕君.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4,05:661-662+665.
论文作者:荣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个体化论文; 老年论文; 家属论文; 发生率论文; 危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