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整——中国苹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大调整论文,趋势论文,苹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苹果销售经历了八十年代的畅销,九十年代前期的时畅时滞波浪式发展,到九十年代后期的市场持续低迷,这种变化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大面积地种植苹果,使国内市场开始饱和,市场消化能力已不堪重负。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苹果正面临着大调整,苹果生产的一个新的时期已经来临,根据生产现状调查,这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
1、布局大调整
苹果曾为我国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近年来出现了盲目栽植的局面,在苹果的优生区、适生区、非适生区都大量发展,其结果使我国果品出现了良莠并存,整体品质很难提高,前几年在产销形势不太严峻的情况下,各产区苹果的销售差价不大,但在近年来苹果产大于销、滞销的情况下,销售差价逐步拉大,地理优势已明显的表现出来,象1998年同样的红富士,甘肃每公斤可卖到3.60元左右,而部分非适生区每公斤仅卖0.7~0.8元。这种情况表明,苹果向优生区集中的时机已经来临,品种优化,布局大调整已成为苹果发展的必然,非苹果适宜区,非红富士适宜区的果农应实行大撤退。这样做不但有利于非适宜区发展更适宜振兴地方经济的产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也更有利于我国果业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我国果品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国产苹果国际竞争水平。
2、品种调整
我国苹果品种组成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演变,即八十年代以前以国光、元帅系、金冠、印度、青香蕉、旭、祝等为主的时期,八十年代初期以秦冠、富士为主的过渡时期及八十年代后期以红富士、新红星、嘎拉等为主的时期,经过三次品种演化,使我国栽培苹果品种进一步优化。又通过大面积的高接换优使栽培品种进一步向红富士系、新红星系、乔纳金系、嘎拉系等国际发展品种集中,将使我国苹果的栽培品种与国际发展品种进一步接轨,为我国苹果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3、密度大调整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密植园早期光合面积大,光能利用充分,密植栽培则盛行一时,乔化密植、矮化密植、矮化中间砧密植,各种密植栽培措施相继的应用于生产,使果园的定植密度严重的超出了果园的承受能力,每亩83株的乔化园代表了密植发展的主流,每亩111株的乔化园也很多见,虽然密植栽培在果园发展的前期为促进早产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果实品质很难提高,使苹果的销售受到限制,这种情况已逐步被认识,人们开始变“三密”栽培为“三适”栽培,提高果实品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管理措施大调整
可以这样说,就苹果生产而言,九十年代是一座分水岭,八十年代以前是数量时代,进入九十年代,即进入了苹果的质量时代。管理措施由以数量为主向以质量为主进行调整。这在生产上主要表现在加强土肥水管理的基础上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上,质量管理是今后苹果生产的主旋律。通过抓质量,促流通,促进我国苹果生产健康发展。
5、营销大调整
苹果生产的时期不同,生产的中心问题也不一样,生产的难点也不相同,在数量型阶段,生产果品是生产的中心,而进入质量阶段,由于所产果品充足,实现由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则成为生产的中心,因而应顺应这种变化,各级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职能,积极实行由生产指导型向商品销售型变化,通过抓销售、求突破,实行以销促产,保证苹果生产的顺利发展,发挥果树产业的主导地位。
联系电话:0871-312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