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作文题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年中论文,作文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命题形式的亮点频现和巨大变化,给人们很多启示和有价值的思考。
1.命题作文备受青睐,话题作文风光不再
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选题作文继续升温,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二是话题作文正在走向谷底,命题作文则大幅升温,备受青睐。例如,福建省厦门市的选题是命题作文《大海,我的朋友》和《_______,真有趣》;浙江省宁波市的选题也是命题作文《留在心底的风景》和《给_______的一封信》;河北省的选题则为《那一刻,我们_______》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随着话题作文的弊端和命题作文的优点的逐步凸现,命题趋势发生如此变化应在意料之中。似乎可以这样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后话题命题时代即标题命题时代。当然,今年有的地方仍在努力探索,使话题命题扬长补短,也出现了一些好题,例如,福建省福州市以“滴水之恩”为话题(两选一),就体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它不同于“感恩”“学会感恩”一类太宽泛的话题,能较好地防止宿构和套作。又如福建省漳州市以“沐浴”为话题(两选一),也是一个能使考生既有较大想象空间又必须扣住“沐浴”特定内涵的好题。因此,即使进入标题命题时代,也不应该“一花独放”,花可以嫁接,话题命题、材料命题等其他花种经过“嫁接”,取长补短,仍会培育出新的“花种”。
那么,2008年备受青睐的标题命题作文,其亮丽之处在哪里呢?主要有三:
一是长短虚实,百花齐放。有一字命题的,例如,江苏省南京市的《寻》,湖南省娄底市的《梦》(2007年浙江省温州市的《惜》,江苏省苏州市的《晨》);有用较长单句的,例如,河北省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福建省福州市的《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两选一);也有用复句的,例如,四川省眉山市的《战胜自己,坚强起来》;还有用特殊句式的,例如,山西省太原市的《我可以选择_______吗?》,用了设问句,福建省厦门市的《大海,我的朋友》,用了呼告感叹句。有的以实意命题,例如,浙江省温州市的《下雨天,真好》,题中之“雨”只能是大自然的可视之“雨”;有的以虚意命题,例如,湖南省长沙市的《心灵的“地震”》,“心灵的”规定了以虚立意的要求;更多的是亦实亦虚的命题,例如,上海市的《我眼中的色彩》,江苏省南通市的《一道风景线》,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等。
二是放开有度,限制适当。这本是标题命题的长处,今年各地更是充分利用这一长处将题目制作得更精致。例如,湖南省长沙市的《明天的太阳是新的》,如果将此题与《明天的太阳》《迎接明天的太阳》作比较就会发现:“美好的理想及其追求”是其共性,有一个较大开放性的写作空间,但《明天的太阳是新的》这一判断还隐藏着“今天的太阳有阴霾遮蔽”这一预设意,这一层意思必须作为构思立意的主要依据,这就是适当的限制。上海市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德州市的《我依然_______》(请注意副词“依然”的暗示意义和限制性)也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是文学色彩浓,用语富有诗意。例如,广东省广州市的《又见枝头吐新芽》,模仿七言诗句,读后如坐春风,顿生写作激情;浙江省丽水市的《想飞就能飞起来》,富有浪漫气息,应和青春心理;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比喻形象,传递生活哲理。标题命题的提示语也是精彩纷呈,很多都是一首耐读的散文诗。例如,甘肃省金昌市作文由一组排比句唱出的动听“声音”:“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读着如此贴心的提示,耳边温馨的话语会自然响起,考生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倾吐情怀,该是一件多么顺心惬意的事情。
2.热点命题指向明显增多,课程标准理念体现多样
抗击冰灾,抗震救灾,奥运圣火……2008年的热点真多,中国人民内心所受的震撼也最强。中考作文命题指向热点,既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是中华儿女倾诉真实感受的必然要求。有的命题比较直接,指向明确,引起一些议论,有的命题则指向比较灵活,艺术地设置了一些限制。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按照命题的指向度来评论命题的优劣,必须作具体分析。例如,湖南省株洲市市民在冰灾中受尽断电挨冻之苦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所以该市以“温暖”为题,道出了广大考生的心声,他(她)们无须宿构或套写,情感急流就会从心底自然地流出;再如,四川省乐山市两选一试题(1.当地震发生后……2.以话题“选择”作文),第1题直指震灾,给灾区考生倾吐刻骨铭心的感悟和大爱深情的机会;第2题指向有所放宽,但身处灾区的考生仍然会以抗震救灾为题材,在题目上填上“坚强”、“奉献”、“舍己救人”、“共渡时艰”等有血有肉的字眼,尽展胸臆,一吐为快。
当然,远离灾区的考生有可能准备了很多热点材料(这也无可非议),为了避免“撞车”,所考题目一般不须直指热点,命题可让热点指向巧妙地“隐蔽”在题目中,作为考生构思角度之一,以此拉开考生构思和立意能力的档次。例如,上海市的《我眼中的色彩》,就是既有文学性又有覆盖面的好题,它的文字与抗震救灾没有直接关系,写其他题材完全可以写出好文章,但如果将抗震材料按照题意重新组合,以“白色是白衣天使,绿色是解放军战士,橙色是救援队伍,蓝色是防疫人员……”构思文章,形象描写“我眼中的色彩”,展示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能以热点题材取胜。又如,北京市的《向前,向前,向前》,以军歌歌词为题,引起热议。其实,此命题的确会使我们很快想到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战士第一时间克服千难万险“向前,向前,向前”奔赴灾区的动人场面,如果以此为题材浮于浅表,那确实容易写得空洞,口号化,但这并不是题目“惹的祸”,因为如果取题目“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本质含义,再以此为线索描述感人故事,记录心灵震撼,也能写出佳作,更何况“向前”的主体并非仅限于军人,青年学生、科技人员,乃至华夏儿女、中华民族都能成为“向前”的主体。“向前”的方向也并非只有一个,文化学习之路,心理历练之路,乃至人生之路,都需要“向前,向前,向前”的精神。如果这样分析,北京市的命题应该是一个覆盖面较广、重在精神立意的好题。
2008年的作文命题多角度、多方位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例如,福建省厦门市以《大海,我的朋友》为题,体现海滨城市的地域特色。
二是“我们”、“你”、“他”等代词在题目中大量出现,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子心灵,体现人文特色,引导考生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合作相处,叙真事,吐真言,抒真情。例如,《_____,你误会了我》(山东省青岛市),《我们这帮人》(浙江省衢州市),《在一起》(福建省宁德市),《那一刻,我们_____》(河北省),《_____使我们_____》(湖南省郴州市),《真情源自你我他》(湖北省恩施市),《你在我心里》(江苏省常州市,要求“以初中生活为题材”),《我想依靠的人是你》(江苏省无锡市),《你,来到我们中间》(贵州省黔东南州)等。
三是题目中频频出现“我”字,可以看出命题者引导考生重视自身发展成长,构建健康积极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良苦用心。例如,《我懂得了_____》(浙江省义乌市),《假如再给我一次_____(机会,失败,尝试……)》(浙江省萧山市),《这一天,让我铭记》(四川省南充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重庆市),《这件事,我做对了》(湖北省黄冈市),《我用心去_____》(湖北省襄樊市)等。
四是引导考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在独立性上展示才情。例如,《我的季节我做主》(湖北省宜昌市),《我可以选择_____吗?》(山西省太原市),《有时,我也想_____》(江西省),《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_》(浙江省奉化市)等。
五是作文工具性的特质得到强化。湖北省宜昌市小作文要求根据材料写350字说明汶川地震的破坏力,福建省永春市要求写你“最想倾诉的问题”,所写文章都成为考生展示知识和心灵对话的工具。
综上所述,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又向课程标准紧靠了一步,课程标准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3.年年中考催春草,苗壮苗弱费思量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时生。”这是顾况《赠远》中的两句诗。中考命题不必担心“几时见”,别后一年又会相逢,但“从旧时生”的春草中,我们总会发现去年没见或少见的新芽,这些新芽格外引人注目,是否具有生命力,也引发我们一番观察和思考。
(1)标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界限有时趋向模糊,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开始尝试运用。例如,山东省济宁市要求以“成长的脚印”为题(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广东省汕头市要求以“脚步”为题(或自拟含“脚步”的语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此类题目兼有标题命题和话题命题的特点和要求,今后怎样指导学生应对这种命题,值得研究。
(2)“文体不限”一类提法减少,限定文体渐多。例如,福建省福州市(选题作文)规定命题1(话题作文)写记叙文,命题2写议论文;湖北省黄冈市选题作文也做出同样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须加强文体意识训练,考场作文要凸现所规定文体的特点,防止写“四不像”文章。
(3)自我评价进入命题要求。例如,湖北省襄樊市作文命题中明确要求考生从主题、取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自我评价,不少于50字,分值5分,这向在老轨道上走惯了的师生提出了该如何去适应这一变化的新课题。
(4)作文命题的结合点和引发点呈现多样化。有的命题同阅读考查相结合,例如,湖南省长沙市现代文阅读《火车六年不到站》,作文命题则由此引发——读了以后你心灵肯定受到震撼,请你联系实际,以“心灵的‘地震’”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得写成读后感);重庆市作文题2为材料作文,命题与教材对接,引用了语文教材中宗璞、冰心等著名作家关于“痛苦”的名言,要求自主立意作文,这对我们平时如何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提出了新要求。
(5)命题风格差异性增大,通俗与雅致各见其长,各得其所。读江苏省无锡市试题《我想依靠的人是你》,会立即联想到流行歌词,通俗易懂;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几乎是人们天天挂在嘴上的简单词语,如果这两题构思新颖,则“俗”中能有大爱,“简”中能寓真情。四川省内江市试题《仰望蓝天》,江苏省南京市试题《寻》,福建省漳州市试题《幸福像
花儿一样》,或诗意扑面,或启人想象,显得空灵雅致,甚至能令读者想到高考题《怀想天空》和《忙》,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考查考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水平,但如何使考生面对这较大的差异性,对两种风格不同的命题都能适应,仍然是广大师生必须应对的课题。
(6)2008年是标题作文的风光之年,但标题作文怎样做到限制性与普适性的科学结合,还值得研究。例如,浙江省温州市试题《下雨天,真好》,把考生对某种自然现象的心灵感悟限制于一种,似乎限制过窄,脱离了考生丰富微妙的内心世界,如果改为《下雨天,我真——》,让考生自主填写“高兴”、“喜悦”、“烦恼”、“郁闷”、“担忧”……中的一个,也许更符合考生实际,也更有利于考生袒露心迹,挥洒才情。
标签:中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