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护理策略探讨论文_何春黎

湖南省郴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主管护师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讨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和对应的护理政策。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47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30%(27/23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24.67%(59/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体重较轻、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结论:诱发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护理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的发生,保障患儿的住院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护理政策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病房更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地带,由于新生儿各项生理功能不成熟、自身免疫能力低,又加上各种医源性因素,使得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一直很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故各大医院应对新生儿医院感然问题给与高度重视。本次我院以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为目的,展开了研究,现将详细结果呈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478例新生儿,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接受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9例。其中观察组中男婴120例,女婴119例,孕周33-40周,平均(38.5±3.3)周,体重2.11-3.79Kg,平均(2.79±0.34)Kg;对照组中男婴121例,女婴118例,孕周34-40周,平均(39.4±2.8)周,体重2.32-3.99Kg,平均(2.88±0.32)Kg。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平均孕周以及平均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的展开在取得医院伦理协会同意以及所有患儿家属的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后展开,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查阅新生儿病例记录,统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医院感染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等进行统计。医院感染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进行诊断。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入室后对新生儿进行淋浴、换衣、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认真做好护理体检,与家长核对新生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保持适宜的温度(22~24℃),维持体温稳定,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保持呼吸道通畅,安排专人看护。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侵入性操作管理等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确保安全。

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1)皮肤护理,新生儿的自身免疫能力还很弱,皮肤是其阻挡病菌的第一层保护伞,故保证新生儿的皮肤(颈周、腋下、耳后以及腹股沟)清洁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2];(2)口、鼻、眼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新生儿的个体轻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对于眼部护理,应用生理盐水或者硼酸球对患儿眼睛由内向外轻轻擦洗,将分泌物除去,避免发生结膜炎;(3)环境清洁:对新生儿病房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通风,接触到新生儿的器具也应及时消毒,并告诉家属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给患儿感染,医护人员也要严格做到七步洗手法[3];(4)侵入性操作管理:在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理,吸痰操作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严格执行消毒操作[4];(5)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

对两组患儿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感染组患儿和非感染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感染组患儿为观察组中感染的患儿例数与对照组中感染的患儿数之和,非感染组相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观察组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30%(27/23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24.67%(59/239),差异具有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感染组中患儿的平均孕周较非感染组中患儿的平均孕周短,平均体重轻,侵入性操作多,抗生素应用更多,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结果提示,诱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体重较轻、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

2.3 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 在感染的新生儿中以下呼吸道感染的人数最多,为56例(65.11%),其他情况为上呼吸感染6例(7.0%)、胃肠感染13例(15.11%)、皮肤感染9例(10.47%)、其他2例(2.32%)。下呼吸道感染与其他的感染部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的早产儿的存活率也明显提高了,但伴随来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率也越来越高了,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康复,还会加重患儿的病情,严重的会危及患儿生命安全[5]。新生儿由于自身免疫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抵抗力低、对外界的适应性差,再加上住院期间需进行多项人工及器械的诊疗,而加大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概率。

本次研究也显示接受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的患儿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分析得到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体重较轻、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

综上所述,为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应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及做好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敏娟.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3):530-532.

[2]施耀成.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防控策略[J].海峡药学,2013,(3):288.

[3]莫绪燕.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3):134-135.

[4]段秀丽,马媚媚,曹亮,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8):20-22.

[5]周瑛,李巧巧,李静.新生儿病房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控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6,(11):1719-1721.

论文作者:何春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护理策略探讨论文_何春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