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510010
摘要:通过对超长结构及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裂缝;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为设备基础、高层建筑中的厚大基础底板等,这类结构由于承受巨大的荷载,整体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要求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较大。在体内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表面却发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裂缝。当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而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严重者会贯穿整个混凝土块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1、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主要防止裂缝的措施
(1)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2)掺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也可掺入适量粉煤灰等外掺料。
(3)尽量使用连续的骨料配制混凝土,在保证可泵性的前提下,选用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和中粗砂,并控制石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2%。
(4)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在气温较高时,可以在砂、石堆场和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
(5)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
(6)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泌水,必要时进行振捣。
(7)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的磨细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塑性和可泵性。
(8)在可能的条件下,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不但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吸收混凝土中一定量的水化热,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良好措施。
(9)热气不同的施工季节,可分加紧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施工。夏季主要用降温法施工,即在混凝土中掺用冰水,水温控制在5~10°C,在混凝土终凝后采用冷水养护降温,但要注意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差不超过20°C,并用覆盖材料进行养护。在冬季采用保温法施工,利用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以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基本原子能回旋加速器工程施工时,曾采用两层模板、三层草帘进行保温养护,防止了任何微小裂缝。
(10)较深承台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其厚度控制在500mm内,浇筑斜面坡度约为1:5。(见下图:)为确保承台及基础梁分层之间不出现冷缝,要求每台泵每小时砼泵送量保证在20m3以上。
(11)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分层有利于混凝土水热化的散失,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也可在下层混凝土的表面上预留沟槽,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链接
(12)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1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底板与承台等大体积砼,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结束后要认真处理。砼在施工完成后4~6小时左右,初步按标高用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铁滚辗压数遍,再用木楔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约12~14h终凝后,开始铺设塑料薄膜进行浇水养护,在覆盖养护期间,应设置测温孔进行测温,并作好记录,随时观察砼构件内外温差。待水泥硬化热高峰期过后(温差不大于250c)即可将塑料薄膜撤掉,进行自然保护,由专人负责浇水,养护期不得少于14昼夜。
2、大体积混凝土及地下室剪力墙施工技术措施
2.1裂缝控制设计
(1)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遵循“抗放结合”的原则,为减小地基的水平阻力对底板的约束,在底板卷材防水层上干铺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干油毡作为滑动层。
(2)为解决裙房与主楼之间的沉降差,设置多条后浇带,宽度为800~1000mm。
(3)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一般为C40,顶板、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越多,水热化越大,收缩越大,可以利用部分外的渗剂替代部分水泥。
(4)为控制底板过厚,底板中部因无受力钢筋,特在距底板1500mm处设抗温度钢筋,12@200mm双向布置,以抵抗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5)在底板及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内掺加杜拉纤维,掺量为0.7kg/m3,可显著减少塑性裂缝与早期干缩裂缝。
(6)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效能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相关,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CB50199-2013)规定,限制膨胀率为:不用养护14d,大于或等于0.015%,空气中28d干缩率小于0.03%。为防止地下室外墙竖向裂缝,可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CB50119-2013)的要求,水平钢筋间距应不大于150mm,配筋率宜为0.4%~0.6%。因此外剪力墙水平钢筋必为,间距为110mm,并在墙体中部350mm范围内设水平钢筋直径为12,间距100mm。
(7)在基础表面及模板的侧面,布置50mm×60mm×2mm的钢丝网,以提高表面的抗裂能力。
(8)地下室掺水泥用量8%~10%的PNC膨胀剂,要求将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d的限制膨胀率控制在0.035%~0.04%。
2.2材料及配合比
(1)水泥应采用水化热较低的品种,例如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对于防裂抗菌素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3Ca0.A1203)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的温度不宜超过60°C。
(2)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达到最大值时,会造成混凝土水泥浆过剩,为收缩裂缝提供可能,因而要尽量减少单方水泥用量。
(3)矿物的掺合料首先选择1级粉煤灰,其需水量比小于90%,烧失量小于3%,细度小于6%,同时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活性效应,其与水泥水化后产生的Ca(OH)2能起触媒作用,激发分煤矿矿灰的活性,其反应生成以C-S-H凝胶为主的凝胶物质。其次,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大量微珠,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坍落度,还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时的发热量。其三是粉煤灰的细度较高,其45筛余量小于8%,因为新拌混凝土中水泥颗粒,使其充分的进行水化反应,这样水泥的有效强度就得以充分的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而且不带有缓解作用,这样就起到了细微骨料的颗粒形貌效应。
2.3施工方法
(1)合理振捣。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采用分层面料,然后用铁耙子搅拌,接着进行梅花式振捣;振捣棒插入点的间距为400mm,振捣时间不宜超过15s。混凝土分层浇筑时,要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形成整体。施工时应及时移动泵管,以防混凝土拌和物集中卸下。严禁用振动棒赶料,以免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料留在原处,导致混凝土结构部不均匀,浆体多的部位干缩裂缝。
(2)认真抹压。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状况,甚至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表面不结实和塑性收缩变形,加速了混凝土表面失水速度,使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进一步加剧。为解决这个问题,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混凝土表面抹压,使其进一步密实平整,同时消除收缩产生的裂缝。第一次混凝土振捣后,立即用木拉板搓压两遍,然后依据天气情况和混凝土表面收缩的变化情况,在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一次全面抹压,彻底消除收缩产生的裂缝。
(3)采用外蓄内散综合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应超过25°C,因此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消除温差。
外部蓄热,混凝土抹压收水后,要及时覆盖薄膜和麻袋,覆盖后要及时进行蓄水养护,使其表面温度不致散失过快。
其次,在2.5m厚筏形板内设置25mm薄铁管,从南到北设4排,间距10m,高差2.0m,从东到西设3排,高差1.5m,用钢筋支架固定。外侧接通水源,通过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水热化,加快混凝土内部散热速度,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的裂缝。采用上述保温措施,用热电偶法测温,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3°C左右,有效控制了裂缝的产生。
3、总结
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准确地计算混凝土拌和温度、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及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有利于先取适当的施工工艺、采取相应的降温与养护措施,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检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6(23).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毛鹤琴.土木工程施工(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林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体积论文; 温差论文; 水泥论文; 水化论文; 表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