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堆砌的长城宽带到底有多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多长论文,长城宽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号称中国宽带年。年初,宽带热即以汹涌之势横扫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时间,中国电信、网通、广电、长城宽带、蓝波万维等驱动千军万马,携巨资杀入战场。技术门槛低,造成宽带网投资主体众多。事实上,参与者良莠不齐的特点在一开始便显现了。这里既有电信主业资本,也有外来实业资本,甚至还有许多投机资本,兼之赶上了互联网泡沫的尾巴,一项伟大的事业在一些地方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暧昧的“圈钱”运动。宽带似乎正如人们去年所预测的那样,泡沫已经显现出来了。
投资方不愿继续烧钱?
宽带网是一项基础设施。既然是基础设施,当然就需要大量的投入。2001年初,长宽曾计划投资25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建立社区宽带300万户。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宽带年,这样的举措也可以称之为是大手笔了。但截至2001年年底,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宽)实际建设投资为13亿元人民币,比当初承诺的25亿整整少了一半。这是为什么?难道是长宽的主要投资方长城集团对长宽失去了信心?
长宽总经理杨宇航并不承认是投资方对长宽没有了兴趣,他解释说,25亿投资的投资额是长宽以宽带接入每户成本1000元-1500元人民币,预计接入250万户计算出来的,但由于宽带接入设备价格的下调,每户的成本降到了预计成本的50%,这样就出现了长宽的最后投资只有13亿的情况,而并非投资商对长宽失去了信心。也许真的如杨宇航所说的那样。据记者了解,2000年年底,宽带接入的成本每户在1000元-1500元左右。进入2001年,宽带接入设备的价格的确有所下调,但是尽管如此宽带接入的成本每户仍在800元人民币左右,按照250万户计算,成本仍高达20亿元人民币。我们相信,长宽绝不会在宽带建设中使用“假冒伪劣”,但只投入13亿是因为成本降低的说法却难以让人信服。
宽带成了无车运行的高速路
如果只是提高上网速度,没有内容,那用户没有理由每个月掏100多元去买单。中国宽带有车无路的现状,使中国宽带每一个运营商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杨宇航曾多次给记者举了高速公路的例子。他说,高速公路都是收费的,而收费者都是道路的建设者,中国的宽带事业亦是如此,宽带运营商是宽带的建设者,收费理所应当;而宽带内容提供商就好比汽车制造厂,你虽然生产出适合高速公路的跑车,但是过路费还是由道路建设者来收取的,杨宇航如是说。
但是,宽带内容提供商抱怨说:“不是我们不想提供宽带内容,而是根本没有动力驱使我们去提供内容服务”。近日,一家最有希望成为宽带内容提供商的传媒巨头私下里对记者说,在现有运营模式下,宽带内容运营商无法共同繁荣,宽带的未来也注定要打问号。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回答,也说明现有宽带运营模式存在重大缺陷。
“现有宽带运营模式是谁投资基础设施谁就受益,也就是说,谁建的网、谁圈的地谁就有权收费。这无可厚非,网通、长城宽带等运营商投资了以亿为单位计算的资金,获取回报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从全中国现有的所有宽带收费方案中,找不到一分钱是分给宽带内容提供商的。一位门户网站的CEO说:“我们倒是想参与宽带的‘共同繁荣’,可是,没人说我们从宽带中怎么赚钱,不可能我们只付出,没有回报!”
曾有多家门户网站“蠢蠢欲动”,欲加盟宽带服务。已知的信息是,山东一些中等城市曾邀请某著名门户网站去做宽带内容,但条件是:现有向用户收取的接人费、月租费只能归运营商所有,宽带内容商则需另辟途径,比如可以通过收取网上广告费来得到补偿。据说运营商的依据是,现有网站在窄带上运营不也要向中国电信租借带宽、买服务器,花大量费用吗?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宽带上,能让内容商免费使用宽带已经不错了;如果要赚钱,内容商必须自己拉厂告。
这个条件把前去洽谈的网站人士噎得难受了老半天。因为按照这种方式,如果投资于宽带内容建设,几乎又相当于一次“免费午餐”。所有网站都经历过免费信箱、免费检索等“花钱买网民”的事情,而得到的回报是几乎所有网站都巨额亏损,依靠广告根本无法收支平衡,更不用说赢利。如今宽带上如果制作费再次没有直接收入,仍然依靠广告,那投资无异于又一次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框架意见》成了长宽的“绊脚石”
2001年6月初,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从此长宽就开始疲于奔命争取拿到试点城市的运营许可证。在《框架意见》中,信息产业部把北京、上海、成都等13个城市作为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的试点,而其他所有城市,除了现有的几大电信运营商外,已建或在建宽带用户驻地网的单位将一律停止建设和运营宽带驻地网。在试点城市内,宽带接入实行许可证制度。
这项规定无疑等于向长宽这样的宽带驻地网运营商当头一击。杨宇航对记者说,在《框架意见》出台之前,长宽已经与信息产业部进行过沟通,并且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转移计划,所以《框架意见》对长宽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在跑马圈地最激烈的时期,长城宽带已进入全国60个城市,签约用户已达1500万,已经建设完工的用户为50万,有20个城市的宽带网已经开通进入运营。在《框架意见》出台之前长宽几乎成了除几大电信运营商外最大的宽带接入商。
就着一纸“意见”,打乱了长宽心中的如意算盘,截至2002年1月15日长宽获得上海宽带用户驻地网经营许可证,长宽共拿到13个试点城市中的9个牌照。然而在没有拿到牌照的城市,长宽前进的车轮也只能嘎然而止。这时,有人开始为长宽的未来担心,更有甚者认为是长宽没有电信那样的深厚背景。
代理制成为长宽的“萧何”
长宽公司在2000年4月成立之初,就定下了野心勃勃的战略发展计划,而这个计划正是基于长宽管理层信奉的理念所制定的。杨宇航说,在IT行业,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快鱼吃掉慢鱼;同时,快鱼还要迅速地长大,这是第二轮生存的条件。
前不久,有些媒体也就长宽代理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论。但当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长宽时,长宽总经理杨宇航仍然坚定地对记者说:“代理制是长宽的传统,它不但不会在长宽消亡,还将长期在长宽存在下去。”
其实看看长宽成立的背景就很容易发现,为什么代理制的思想在长宽根深蒂固。
2000年4月,长城集团集合旗下3家上市公司长城科技(H股)、长城电脑(A股)和深科技(A股),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了长城宽带公司。长宽的三家母公司都是进行传统IT代理模式销售的行家里手,他们觉得,长宽必须具有强大的扩张能力。这也正是当时互联网时代各CEO言必称之的教条。
由此,长宽沿用了PC的销售机制——代理制来实现规模的扩张。杨宇航告诉记者,长宽在全国成立了5个区域代理公司,在5个区域代理公司下面再发展各地的代理,代理又分为三种:市场代理、工程代理、运营代理。在一开始的跑马圈地阶段,主要是市场代理,其职责是争取房地产商尽可能多地签单,根据其签单数量支付给它代理费用。
利用这种销售机制,长宽在短时间内攻城略地,《框架意见》出台之前长宽已将宽带之火烧遍全国。等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跑马圈地之时,长宽早已在一旁“坐山观虎斗”了。
那时,代理制度的确给长宽在“圈地运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长宽提供的数字,截至2002年1月底,长宽签约总用户为1500万户,工程覆盖率为350万户,上网用户为12万户,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深圳的开通率分别为10.36%、12.4%、8.7%、11.28%和12.57%,除了开通率是最近促销的结果外,其他大部分任务代理商功不可没。
但是在一年多之后,代理制的后遗症终于暴露出来。杨宇航曾对记者说,他不愿人们把长宽称为宽带网络运营商,而更希望人们把长宽看作一个服务提供商。既然长宽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公司,那么作为一家提供服务的公司,投诉是致命的。根据杨宇航透露,长宽接到的投诉中有60%-70%是由于代理只顾圈地,而没有为用户开通造成的。
长宽原先的如意算盘是:市场、工程、运营都实行代理,所有服务外包,长宽只出钱、出思想。如今看来,代理制实际上是长宽的“萧何”,既为长宽的跑马圈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也给日后的管理埋下了隐患。信息产业部《框架意见》出台后,长宽开始着手对代理进行治理整顿,首先对所圈的地进行评估、筛选,放弃那些劣质的业务,重质而非单纯重量。评估、筛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当严重,很多小区根本没有用户需求,尤其是在北方、西部一些地区,居民连电视机都没有,但拥有了宽带出口。评估后的统计结果显示,应抛弃的驻地网比例竟然接近10%,这就意味着在长宽的13亿元投资中,1个亿左右的资金就这样蒸发了。
鱼龙混杂的代理制,不仅降低了长城宽带网的质量,也更大地损害了长宽的品牌形象,这就是恶性竞争引来的后果。
宽带赢利是那么可望不可及
宽带,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和广告中闪亮的卖点。新年来临,一个难以回避的问号却仍盘桓在大家心头:究竟要等多久,想象中的丰厚赢利才能变成口袋中的钞票?杨宇航更是豪言壮语:“长宽今年年底就能做到赢亏平衡!”
实际上,截至去年10月份,北京1/3的居民小区签约铺设宽带,开工的只占其中的10%,而开通使用的又仅占开工的10%,能够收费的寥寥无几,大多数用户还处在免费感受阶段。杨宇航计算说,签约用户上网率达到8%-10%左右,可以维持运营。如果分摊前期投资和折旧,要实现收支平衡,上网率应在14%-15%左右。但根据长宽自己提供的最新数字,长宽已在全国拥有签约用户1500多万、覆盖用户300多万,真正能够提供服务的大概是70万户,在这70万户里,实际的开通量,即真正上网用户是10万户,由于很多地方还处在免费试用阶段,真正交费的用户是3万左右,如果加上一些集团用户,有接近4万台计算机终端在使用长宽网络。以每户每月网络使用费200元计,4万户每月共缴纳800万元,长宽如何在今年收回十几个亿的投资,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实际,宽带赢利问题却不容我们乐观。因为宽带运营受到了因特网运作模式的影响。因特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信计费模式,让消费者形成了因特网服务收费与距离无关、与带宽无关和可以免费享受服务的印象。因特网在迅速得到网民认可的同时,也让热衷它的人们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教训:“运营商难以赢利”。宽带运营商受因特网影响,也难以形成正常的投资回报机制,最后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要么,让用户继续享受免费服务,运营商逐渐步入网站烧钱支撑的后尘;要么,培养用户花钱享受服务的习惯,但这需要运营商有极大的耐心和提供让用户认可的服务内容。
2002年将成为中国宽带的整合年,在企业信息化脚步不断加快的促进下,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群体将成为宽带用户。但杨宇航也说,就像电话在中国普及用了将近15年的时间,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用了7年时间一样,在中国,宽带的普及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3-5年后,中国的宽带普及率将达到50%。
宽带赢利,可能仍旧只是许多企业家口中的美好未来。
标签:运营商论文; 长城宽带论文; 武汉电信宽带论文; 深圳电信宽带论文; 宽带论文; 代理模式论文; 通信论文; 万户论文; 北京宽带论文;